APP下载

双孢蘑菇培养基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2018-03-03许建民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双孢工厂化出菇

谈 峰,许建民

(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通 226500; 2.南通东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500)

双孢蘑菇的工厂化栽培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栽培的基质仍为传统的以草料为主的合成料,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从业人员的变化,草料收集的成本和难度正快速加大。另一方面,伴随着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全面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质量统一、品质优良的木腐菌菌糠,而这些菌糠的处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且菌糠的利用水平也极为低下。菌糠的绿色利用对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对于木腐菌菌糠的再应用研究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热点。张红娟等[1]认为常见木腐菌菌糠可作为原料替代添加剂使用于鸡腿菇生产,对菌丝生长和产量无不利影响;同样的结果,陈华[2]则做了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赵启光等[3]则在具体实践中做不同产量平菇菌糠添加量对鸡腿菇产量的影响研究,同样认为只适合作为添加剂使用。在应用菌糠资源生产草菇的研究中,李学梅等[4-5]研究了使用的可能性,认为不同的杏鲍菇菌糠添加量对草菇产量和菌丝生长有影响,以60 g·L-1为最好,超过90 g·L-1则开始显现抑制作用。张永新等[6]对白灵菇菌糠的利用做了展望和试验,认为可作为食用菌生产的添加剂使用;王轶群[7]系统研究了新疆特有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认为可从多个角度来开发使用,作为食用菌再生产的添加剂使用是合理的;梁丽红等[8]研究显示,香菇菌糠作为添加剂应用于草腐菌生产,可节省工本、对产量无不利影响;耿小丽等[9]总结了国内外在菌糠应用研究方面的成就,认为菌糠营养丰富,可作为杏鲍菇生产的添加剂使用,替代棉籽壳,以减少生产成本,对产量没有不利影响,而且有助于解决菌糠对环境污染和食用菌生产资源短缺的困难。综上研究发现,这些菌糠经过适当处理后是比合成料更为优秀的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以纯菌糠为基质生产双孢蘑菇,在常用的发酵处理方法上,因为发酵期的害虫繁殖以及播种后的菌种定植生长难的问题,致使全菌糠栽培难以得到推广,而采用工厂化生产技术生产标准一致的培养基则可完美解决这一难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糠营养组成和出菇能力

收集主要工厂化栽培的木腐菌菌糠,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以纯菌糠生产基质,测定出菇能力。收集主要工厂化栽培的木腐性食用菌菌糠,设定试验对象编号分别为:A香菇,B黑木耳,C采菇3潮的平菇,D采菇2潮的杏孢菇,E秀珍菇,F猴头菇,G工厂化金针菇,H灵芝,I采收6潮的平菇,J采收1潮的杏鲍菇。C,G,I均以棉籽壳为主料,D,J,E均以棉籽壳和玉米芯加少量木屑为主料,其余均以少量棉籽壳加木屑为主料。

利用各种不同来源的主要木腐菌菌糠,仅做pH值调节,生产培养基,再行常规管理的出菇生产,以秋季4潮菇为统计限期,计算平均产量。料层18 kg·m-2。

1.2 菌包在工厂化栽培中的最佳出菇管理方法

分别以不同类型菌糠按照生产双孢蘑菇子实体时得到理想产量所需要的基质质量要求配制培养基,配制营养的原料生产成菌包,以袋式(17 cm×33 cm塑料袋)出菇方式测试不同出菇处理方式对产量的影响,容干料300 g,测试3潮菇产量。

处理方式。1,以1号蘑菇生长调节剂于每潮菇出菇前结合出菇水施用,蘑菇采收以子实体成型后达到制罐标准即采收;2,以蘑菇2号生长调节剂于子实体形成后施用;3,不施用任何调节剂;4,于子实体生长期施用0.1%的尿素1次;5,以1号蘑菇生长调节剂于子实体生长期施用1次。以此筛选出出菇的最佳管理方式,然后在床栽试验中进行密集出菇试验,以杏鲍菇采摘一潮的菌糠为原料基质的培养基作为试验对象,试验常规出菇及快速出菇的产量性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木腐菌菌糠的营养结构和纯菌糠基质的出菇能力

不同来源的菌糠因为其本身的营养结构不同,出菇能力相差较大,但通过营养搭配调节,最后均能生产出优质的双孢蘑菇培养基。

2.1.1 主要木腐菌菌糠的营养结构

工厂化栽培的木腐菌品种主要有平菇、香菇、杏鲍菇、秀珍菇、金针菇、猴头菇、灵芝及黑木耳等。杏鲍菇和秀珍菇虽同属平菇类,但形式上已被单独分出,故而也单独作为1个品种列出。而在生产中杏鲍菇一般采收1潮,部分有条件的企业采收3潮;平菇一般采收6潮,有条件的采收3潮。可大规模收集的主要菌糠为金针菇、杏鲍菇、平菇。

根据李晓博[10]的研究结果,双孢蘑菇的产量结果与基质中纤维素的含量关系紧密,且一定木质素也能在后期降解中补充纤维素的消耗。从表1可知,主要菌糠的营养组成中纤维素的比例很高,C∶N除了采收2潮的杏鲍菇菌糠外均较高。所以在适当添加氮素营养成分后,木腐菌菌糠具有成为优质双孢蘑菇培养基的潜力。

2.1.2 纯菌糠基质培养基的生产能力

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是不同的。表2显示,C、G、I、J均超过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平均水平,C、J的生产能力超过目前常规生产的合成料的水平,I的生产能力相仿于合成料。菌糠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的有机物质,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是其重要的营养根本,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原料物质大部分被食用菌所分泌的各种酶所降解,可以说食用菌菌糠是前茬菌物为后茬菌物所准备的优质营养物质[4]。所以,从单纯的菌糠生产上看,这4种菌糠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但从所有菌糠的营养结构及双孢蘑菇生长发育对营养需求的关系上看,其他的菌糠只要适当调节营养结构,仍然是非常好的基质原料。

表1 主要木腐菌菌糠的营养结构

表2 不同木腐菌菌糠的生产能力

2.2 菌糠培养基的配制与菌包的生产

通过对不同菌糠的营养分析与生产力试验得出结论,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是不同的。据研究,双孢蘑菇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基质内部的C∶N及木质素纤维素的有效含量,而所有菌糠中的木质素纤维素有效含量都是充足的,所以造成生产能力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有效N素的组成及含量,而调节基质中有效氮的含量及组成是生产优质培养基的关键。

试验研究,本省主要食用菌菌糠在快速成型生产双孢蘑菇培养基时的培养料配制配方,采摘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和采摘过3潮菇的平菇菌糠不必添加氮素营养,其他类别的菌糠则应该增加麸皮以调节基质的含氮量。几个主要的菌糠类型的配方。

以棉籽壳为主料的菌糠。菌糠100 kg,麸皮5 kg,石灰粉2 kg,石膏粉2 kg,25%多菌灵(不含硫)0.2 kg。

工厂化金针菇、灵芝类菌糠。菌糠100 kg,麸皮10 kg,豆粕粉2 kg,石灰粉2 kg,石膏粉2 kg,25%多菌灵(不含硫)0.2 kg。

香菇类菌糠。菌糠100 kg,麸皮10 kg,豆粕粉5 kg,石灰粉2 kg,石膏粉2 kg,25%多菌灵(不含硫)0.2 kg。

2.3 双孢蘑菇基质工厂化快速生产技术

2.3.1 快速培养包生产

快速生产料可用17 cm×33 cm的塑料袋或65 cm×45 cm的编织袋为容器生产,前者可采用超过100 ℃的高温快灭菌处理,后者则不能超过100 ℃,以98~100 ℃维持8 h为宜。后者更适用于工厂化和规模化栽培。

2.3.2 菌包培养

菌包灭菌冷却后,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后置于30 ℃以下的环境条件下培菌,注意培菌环境的卫生,定期喷施敌敌畏药液以灭杀培菌室周围的蝇类和其他有害昆虫和螨类,培菌室出入口和通风口悬挂敌敌畏棉球并定期更换。保持空气湿度在65%~85%。

2.3.3 生产性能

使用生长促进剂可调节产量发生的时间,达到集中出菇的目的,但对总产量影响不大。蘑菇子实体产量的来源是菌丝对基质材料的分解、转化、贮存。

从表3可见,不同处理方式对产量影响较大,蘑菇生长调节剂1号在调节出菇水时使用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处理间差异明显,且1号的使用也是以随结菇水一同使用效果最好。

表3 不同处理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由于原始物质的总量恒定,所以产量的最终形成是有一定局限的。从表4可以看出,使用生长调节剂后,能促进产量提前实现,但并不能提高总产,这有可能是基质原料的营养局限所形成的结果。栽培试验中还发现,熟料栽培中的病虫害明显少于发酵料,这与陈华[2]的研究结果相似。

表4 床栽蘑菇不同管理方法处理的产量对比

3 小结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以木腐菌工厂化生产的菌糠为原料,通过适当调节,以熟料的方法生产优质双孢蘑菇培养基是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生产过程快速简便,安全系数高。生产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培养基的营养调配,灭菌方法,菌包培养方法。熟料生产方式对比于发酵生产,虽然有燃料和装袋的成本,但对比于发酵生产的用工,总成本并未增加,且由于熟料生产的标准和快速,减少了发酵过程中的营养损失,并且防止了发酵过程中虫害发生途径,有利于生产的高效安全进行。通过菌糠的食用菌生产再利用而实现食用菌的循环生产对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1] 张红娟,张朝阳,胡煜. 三种常见食用菌菌糠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14(10):11-13.

[2] 陈华. 食用菌菌糠循环再利用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3] 赵启光,王尚堃,王亮,等. 利用平菇菌糠栽培鸡腿菇培养料配方试验研究[J]. 北方园艺,2007(2):167-168.

[4] 李学梅. 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J]. 河南农业科学,2003(5):40-42.

[5] 卜文文. 不同菌糠对草菇菌丝生长和产量效应的影响[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6] 张永新,马兆临. 变废为宝 白灵菇菌糠的再利用[J]. 北京农业,2006(12):25-26.

[7] 王轶群. 新疆特有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

[8] 梁丽红,杨春鹏. 食用菌菌糠的循环利用[J]. 蔬菜,2012(8):25-26.

[9] 耿小丽,刘宇,赵爽,等. 食用菌菌糠再利用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2(1):24-25.

[10] 李晓博,李晓,李玉. 双孢蘑菇生产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及利用研究[J]. 食用菌,2009(2):6-8.

猜你喜欢

双孢工厂化出菇
立足生产,服务农户
——记上海志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浅谈金山区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新鲜双孢蘑菇采收和自动化分级方法研究*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双孢蘑菇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