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事之徒”

2018-03-02蒋德松

当代工人·精品C 2018年1期
关键词:闲事县知事克维尔

蒋德松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居民参与不足,不爱管闲事已成为制约基层民主发展的突出瓶颈。不少人把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称为闲事,如路上有人摔倒,公共场所有人做坏事等。“聪明”的中国人一般不爱管这样的闲事,因为不仅费时费精力,有时还会惹麻烦。民间也长期有劝人少管闲事的“智慧鸡汤”,如“人有热心肠,招揽是非多”“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等说法。其实,何止民间,传统社会的官场也长期盛行这种少管闲事的文化。历史学家唐德刚就讲过一个故事:20世纪初,安徽宿松一座基督教堂的门板被偷了且卖给了另一家天主教堂。牧师知道后找当事县知事,县知事表示自己无能为力,牧师嘲笑了知事一番后,就自己去找神甫,但两人发生了激烈争吵,牧师一怒之下,告到安徽巡抚,但巡抚也不敢管这事,就上报朝廷,可当时的庄王、端王,包括慈禧太后都不愿碰这块门板,后来,牧师写了份万言书给美国驻华总领事……

中国人为什么不爱管闲事?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另一个原因则是社会的氛围问题。在不少人心里,管闲事似乎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其实人们忘了中国还有一种文化传统,那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以,中国传统社会既有管闲事的道德,也有不管闲事的伦理,到底管不管闲事,取决于你的选择。

在当代发达国家,管闲事已成为一种文明的社会生态。有记者与一名剛到美国不久的中国商人聊天,他不停地抱怨憋坏了,原来他以为美国自由,但想不到到了美国后却处处受限,不到两个月,就被别人管了几回闲事,郁闷至极。当年,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访美时就提到了这个特点。比如,你在家里唱歌,虽然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但仍可能会有警察上门。有一个朋友驾车外出,不小心刮蹭了停在路边的一辆车。虽然当时四下无人,但还是将自己的车牌号和联系方式贴在那辆车的车窗上。原因在于爱管闲事的人太多了,如果一走了之,被哪个角落里的人记下车牌,一次普通的交通事故很可能会成为法律纠纷,并影响当事人的信誉。同样,在丹麦,如果扔垃圾时没按要求将报纸和玻璃瓶分类,会被人严厉指责。

这种管闲事的习惯也被一些老外带到了中国。网上有一张照片,北京大街上,一辆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一个骑自行车的外国女士见状,用车挡住了它的去路。在发达国家,这样的“好事之徒”无所不在。而正是这样的人,大大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这种爱管闲事的习惯延伸到官员身上,就成了公众的反腐倡廉。1995年,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迈克尔·布尔达上将胸前佩戴了两枚“V”字战斗铜质勋带徽章,引发新闻舆论的大量质疑。因为布尔达参加过越战、海湾战争,但他的荣誉证书中没有关于这两枚徽章的说明。虽然后来他摘下了徽章,但人们依然不依不饶,并开始追查他在海军服役期间的其他问题。1996年5月,布尔达自杀身亡并留下遗书:我违反了美国军官的荣誉准则,为了海军的荣誉,我今天选择死亡。举个近一点的例子,美国洛杉矶前市长维拉莱戈沙也被举报并受到公众批评,原因是他呼吁市民乘坐公交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节省能源;可他自己却从不乘公交,司机每天开着名车接送他,即便他完全可以搭地铁去上班。

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公民普遍爱管闲事?其实这与他们的责任意识有关。托克维尔曾指出,美国的责任意识代表着创造性、开拓性、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精神。故在表面上个人主义盛行的美国,公众推崇的英雄多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奋斗成功的,他们大都自觉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这也就同时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人们的正当权利得到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闲事县知事克维尔
比力气
民初县官选任制度的重建
身份平等与法律规制——以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理解为解读视角
论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
托克维尔的书生意气
爱管“闲事”的老卢
向我学
政治与自由
——托克维尔政治哲学研究述评
“闲事”不可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