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版低年段朗读教学初探

2018-02-25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210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4期
关键词:年段文本课文

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210000)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积累语感,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渠道。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各方面的学习还未定型,可塑性较强,是朗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引领学生逐渐由“读得准”到“读得好”,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比较发现,把握朗读的基调

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站在单篇课文的视角上进行朗读,以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有的课文读出来都是一个样。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就不同的课文展开对比,帮助学生习得不同课文的朗读基调,以使学生真正明白与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一)分工朗读,重在读准

在低年段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一人读,大家听,并且在学生读完以后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正,力求读准。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而且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得到整体提升。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是一篇科普小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这篇课文与以往学过的课文比较一下,并想想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区别是什么;然后,根据诗歌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每个学生分别朗读一小节,注意把句子读准确、读流利。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读总起段,有学生读关于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的内容。

这种有人读,有人听的朗读形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新鲜、很有趣,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

(二)理解朗读,重在读好

怎样才能真正把课文读好呢?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他们才能真正把课文读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来。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小公鸡与小鸭子》一课,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需要分角色朗读的课文,学生们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就要鼓励他们从读好每个人物的语言开始,在读小公鸡、小鸭子的话的时候,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气来朗读,读出自己对小公鸡、小鸭子的喜爱之情。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有学生读出了可爱的语气,有学生读出了喜欢的感觉,有学生读出了……

这样的朗读可以让学生真正沉入文本中,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真正读出文章的味道来,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朗读。

二、前后联系,把握朗读的情感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又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朗读课文方面也同样如此。教师要关注课文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鼓励学生潜心会文,逐步读出文章应具有的情感与韵味。

(一)放手尝试,读好人物对话

在统编版低年段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分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课文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各种人物的读法,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中有一部分对话描写:“狐狸奔来了,对狗熊说:‘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为什么?’狗熊问。‘因为你没有告诉大家……是今天,还是明天,还是……’”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这些对话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不知道下一句该谁来读的现象。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对话多读几遍,并且尝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他们对不同人物的话语才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尤其是在读“因为……”这句话的时候,一定要把狐狸说的话读得有条有理。如此才能让它的话更具说服力,令狗熊信服。文中像这样的对话还有许多,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读好文中的对话部分,才能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自我对话,提升朗读品质

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过程。倡导自我对话就是指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文本中的主角,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对话。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进而真正提升朗读品质。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主要讲了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事情。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站在小鱼、老牛、燕子的立场上,想一想假如小壁虎向自己借尾巴,自己最想让小壁虎明白什么。学生大多会说:“不行啊,我要用……做……”明白了这一知识点后,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就会有意识地把这些词语读清楚,从而让小壁虎明白自己不能借给它尾巴的真正原因。如此教学,有了自我对话作为基础,学生才能真正站在文中人物的立场上来朗读课文,学生的朗读品质才能得到提升。

三、依托文本,把握朗读的脉搏

在统编教材中,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要仔细研究文本,并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把握朗读的脉搏,提升朗读水平。

(一)借助提示语朗读

在低年段教材课文中,有很多与朗读有关的提示。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这些提示语,以真正把握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好课文。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棉花姑娘》一课,人物说话的语气在文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课文中的提示语引领学生朗读。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要鼓励他们抓住文中的提示语“请,对不起”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读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你们是谁啊?”这句话的时候,要鼓励学生抓住提示语“惊奇”读出棉花姑娘的语气。在语文教材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许多,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依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神态与语气来。如此教学,能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品味中获得学习品质的提升。

(二)借助情境表演读

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对一成不变,单一、枯燥的朗读形式很容易感到厌烦。因此,教师不妨将学生放置于具体的朗读情境之中,通过表演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课,是一篇科学童话,主要向学生介绍了要下雨时的自然现象,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读。在读熟的基础上,教师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要下雨时燕子低飞、鱼儿吐泡泡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分别戴上小白兔、燕子、小鱼的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

这样教学,有了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作为基础,学生很容易就进入到角色中。在这样的朗读氛围中,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将把握得更好,朗读起来也更有感情。

综上所述,在低年段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引,遵循课文的特点,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鼓励学生对比读、带着感情读、分角色表演读等。如此教学,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年段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背课文的小偷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