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生活化”实验教学研究

2018-02-22叶敏芬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科学化蜗牛生活化

叶敏芬

(浙江省兰溪市岩山中学 浙江 兰溪 321100)

一、研究的缘起: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由刀耕火种的农业时代进入到工业化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

有人提出用iPad平板电脑取代课本成为教材,让学生在教室或学校任何角落“移动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二、初中科学实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增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教学中,学生试着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真正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如在讲授《质量》之前,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课本中没有的,质量大小不同的物品。他们将家里的鸡蛋、苹果、兰溪特产小萝卜,小到毫克的药片、绿豆带到了学校。上课时各小组上台展示、猜想物品的质量大小。学生畅所欲言,有的猜苹果有半斤、萝卜有八两、药片的质量更是猜的五花八门。

(二)改进“生活化”的课堂实验,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初三复习大气压强和力的内容时,笔者重新引入瓶吞鸡蛋的学生实验。学生分析,要使瓶吞鸡蛋,必须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我们无法改变大气压强,只能改变瓶内压强。教学中,他们创造性地采取了以下方法:把广口瓶在热水中烫一下,使瓶内气体遇热膨胀;把广口瓶在酒精灯上烧一下;瓶内收集满CO2,再滴入NaOH溶液等。

实验的同时,他们还创造性地发现,上述实验还涉及了平衡力和不平衡力,化学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引起的大气压的变化……

(三)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探究,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在课外探究活动中,结合课堂所学,不断钻研和思考“生活化”的问题,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或表面的认识,善于从事物的现象中逐渐发现本质,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不断揭示规律。

1.知识结构构建法。初三新课结束后,学生对初中六册书按知识版块分类,书写知识结构树,让科学知识系统化,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生物部分知识,按结构层次,学生书写为: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1 2 3 4 5 6 7 8

2.实验观察法

在观察蜗牛的活动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份家庭作业——观察蜗牛,看看谁观察得更仔细。从学生的反馈作业来看,他们观察的角度和深度都令人满意,如:(1)蜗牛有较坚硬的外壳,白天在壳内不动,晚上爬出来活动,在潮湿草丛和包心菜地里最多;(2)蜗牛外壳有螺旋线,蜗牛越大,圈数越多;(3)蜗牛有触角,很软;(4)蜗牛很喜欢吃糖,不喜欢盐和醋,它是个聋子;通过活动发现,学生不再停留于表面看到的现象,而是思考了蜗牛的生活习性,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

(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意志力与情感。学科学,做科学实验,都会涉及到学生不愿再坚持下去的思想波动,教师抓住有利机会,可充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中秋联欢,我利用同学们品月饼赏月的机会趁热打铁,请学生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并将其画出,学生从娥眉月的笑脸图、哭脸图,看到上弦月,满月,又从下弦月看到残月,新月。整整一个月,学生坚持了下来。充分体现了他们意志力的坚强。

三、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的“成长度”。从生活中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与世界。让学生在学校中,以至走向社会或升入高一级学校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即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成长度”,使学生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二)提高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能力。生动有趣的实验本身会使学生产生暂时的学习动机,而经常利用身边自己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实验,又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采用生活化的实验教学,主动发言率、课堂专注率、学习兴趣度、作业完成率等均有大幅度提高。

(三)提高了科学知识的应用率。在许多教学目标分类中,“应用”普遍地被认为是较高的学习水平,同时它也是“生活化”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笔者教学中,学生许多科学知识构建于“生活”,他们也逐渐习惯应用于生活。

1.卫生意识的转变。“生活化”的科学教学,原有的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现象消失了,用菜刀削水果,盛饭前用抹布擦碗,倒开水时将杯盖随意放置在桌子上等行为受到了学生的谴责。生活中的学生是卫生习惯良好的文明人。

2.流行疾病的科学预防。“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这些传染病,学生会结合教材内容和有关生物学知识,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不盲目滥用抗生素。不与有脚霉菌的同学共用擦脚布、拖鞋等。餐具、衣物等生活用品也都各自独有不再彼此随意使用。生活中的学生俨然是半个医生。

3.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关注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能辨别是否三无产品。不再随意购买街边、摊头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吃。购买牛奶时,学生会关注生产日期;洗蔬菜时不再先切后洗;切菜时使用的砧板和刀生熟分开等。

四、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一)“生活化”不能忘记科学化。正确认识“生活化”和“科学化”的关系,努力达成生活化与科学化的融通和整合。生活化是科学化的基础和来源,科学化依托并服务于生活化,是对生活化的总结与提升,两者关系的本质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二)生活处处皆科学。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科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课堂教学成了课堂生活,科学魅力的认同效应也就应运而生了。学生就会对课本以外的生活内容广泛涉猎、获取,为课堂科学学习作良好的铺垫,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科学课堂步入广阔的社会科学空间,在学科学的同时学做人,最终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猜你喜欢

科学化蜗牛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以党建调度为抓手 提升国企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