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文化融合途径研究

2018-02-22莫舒玥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实训

莫舒玥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3)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

1、高等职业教育的含义。“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为其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

2、校企文化融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由于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各行业一线服务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应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协同企业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重要作用[1]。

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三年计划中再次强调,要形成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2]。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原则

1、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共同形成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原动力。它包括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如一汽大众的企业精神“学习、进取、合作、创新”;核心价值观“诚信创造价值,尊重成就共赢”;企业使命“造价值经典汽车、促人、车、社会和谐”;经营方针“市场导向、管理创新、质量至上、技术领先”;无不体现出这是一家发展后劲足、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2、校园文化的含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共同形成和创立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是高职学校办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氛围和文化标志,体现了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精神状态等,能有效的促进师生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校园文化也属于社会文化的亚文化,表现形式主要为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3、校企文化区别与联系。企业文化是一种生产文化,影响的环境是市场和企业,作用的对象是企业人员或职工,通过激励、管理、约束、奖罚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而确保市场的良性循环;而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影响的是学校,作用的对象是师生,通过文化熏陶、文化教育、文化塑造为企业或社会培养建设、服务人才,从而保证各行业的生产和健康发展。

由此看来,虽然作用的时空和对象等因素有所不同,但是最终都是作用于为社会服务的人身上,因此应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将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发挥高职教育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必须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有效融合。

1、校企物质文化对接融合。建立真实的企业生产作业环境,设备布局规范,符合生产实际,实训基地、实训室的符合生产线或车间实际;以产品生产制造流程进行仿真生产车间或工位设计,作业区域和设施安装、设备摆放布局合理,定位明确,作业区域安全线和设备摆放位置线标识清晰; 6S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规定制度上墙;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环保管理、设备管理、工具耗材管理、成本管理等制作看板管理且随时更新;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建立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管理制度,以确保良好的环境卫生。

2、校企精神文化对接融合。吸收企业文化,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和创新意识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中,使两者精神文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催化育人作用。

鼓励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学习企业优秀文化,熟悉企业职业能力标准,提高业务水平。鼓励企业高级职称人员到校兼职授课,双向互动教学,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 制定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培训计划,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精神文化培养,使教师先行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并采取至上而下的教育方式塑造学生“职业”形象。

同时,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优势,针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实现学生与“职业人”的零过渡。邀请企业人员进校开展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或短期实践,增加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多维度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让学生多方位的了解企业文化、用人需求等,更早的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进行职业规划。

3、校企制度文化对接融合。结合企业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素质标准制定一系列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场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制定考勤制度、场地设备日常管理制度、实训设备安全使用操作规范、实训实习课程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培养职业素养。制定实训室设备维护管理规定、实训设备使用记录、危险品管理使用制度、废品处理制度,规范学生责任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

4、校企行为文化对接融合。将企业规范的行为及职业素养融入教学环节和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礼仪基础》、《沟通技巧》、《创新创业实训》、《大学生综合实践》等课程培养职业素养,通过专业课程标准对接岗位职业技能标准,将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等行为文化融入学习过程,并通过班级管理、宿舍管理、教学场地、设备的日常管理等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通过教师身份与企业师傅对接、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考核标准与企业考核对接实现” 行企校”行为文化融合,顺利完成学生 “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五、校企文化融合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文化融合工作顺利开展,必须成立建设工作小组,设领导和成员,明确责任;投入专项建设经费,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对积极参与与推进文化融合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优评先的奖励,鼓励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文化融合;签订校企合作合同、制定文化融合机制,提高校企双方文化融合实效;成立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阶段性对融合效果进行质量诊断,对不良效果进行解决,随时监控和改进文化融合的质量效果。

六、结论

文化育人处于育人结构的顶层,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的优势,服务好社会,服务好市场,提高企业的用人满意度和就职者的就业满意度。因此,对于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 校企文化融合尤为重要,高职校园文化只有科学的吸收借鉴行业、企业优秀文化,才能形成独特的高职校园文化,发挥教书育人,文化先行的作用,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