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8-02-22钟明秀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素养探究语言

钟明秀

(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四川 遂宁 629000)

素质教育改革及核心素养的提出不断驱使一线教师探究新的教学方式以改变当下“灌输式”教学现状,让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获取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实际了解学生情况,在认真分析及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分析具体语言文字入手,通过阅读鉴赏及写作培养学生语言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在合作探究中拓展学生思维;结合实际审美情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并能够积极挖掘教材文化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因子的传承及理解。

一、从具体语言文字入手,培养学生语用意识

语言的产生是出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产生的,在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中的基础层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积累、梳理及整合分析,在揣摩文意及用词规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确妥帖地语言运用能力。

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我重点将学生学习作者语言运用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是运用何种手法及技巧描绘荷塘美景的,让学生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鉴赏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及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在揣摩具体文句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同时,在教学结束后,我让学生仿写本文语言及文章结构,写一篇类似的文章,在练习中让学生将理论学习转为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开展合作探究有效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发展及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传统的语文课堂一味注重学生知识的死板掌握,常常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以供学生自主探究,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时,由于此篇文章属于自然科学类,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探究,理清文章建筑九大特征的具体内容,在课后实践中,我让学生分小组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的图文信息,并观察生活中的建筑特色,并结合文章内容撰写相关报告,在课堂上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展示和交流。这样,不仅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三、创设有效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符的审美情境,在分析引导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与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课时,我在教学中通过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美,同时以问答启发的形式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及意象中蕴涵的情感,在分析其“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又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通过抓住文本中抓景物特征写景的手法,带领学生在品味揣摩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文本传达的精致、细腻的悲凉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挖掘教材文本内涵,加强文化内容的传承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旨归。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皆是由教育专家及学者精挑细选的经典名著节选,是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能够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通过鉴赏训练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感悟及素养,加强文化内容的传承理解。

比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PPT制作相关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在对历史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中深入文本学习,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习其身上的才华品德,学习主人公身上不畏强暴、扶弱济困等中华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又如,在教学《离骚》一课后,我结合时下流行的综艺节目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文章认知及理解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更多的知识,还深入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要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在多个角度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猜你喜欢

素养探究语言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言是刀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