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作文训练之我见

2018-02-22和文艳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作文农村同学

和文艳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巨甸镇中心完小 云南 丽江 674117)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而一提到作文,不少学生就感到害怕,有些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甚至有也不少教师怕教作文,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怎样才能改变这些现状呢?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是一名边远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这几方面一定不能忽略。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文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这句话很清楚的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所以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对作文的概念是懵懵懂懂的,因而在作文教学初期,一定要谈化作文概念,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方法,把他们领入作文大门。第一堂作文课可以是游戏式、儿歌式、故事式等,也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放胆地多说多练。记得,我给学生上第一堂作文课的时候,我首先把许多有趣的、学生喜欢的故事书籍(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摆在讲堂上,问学生:“喜不喜欢听故事?”学生都说“很喜欢”。于是我从书中随便抽一本,选一个简短的故事读起来,读完后叫几个会讲故事的同学上台讲,之后让学生把听到的故事写在纸上,要求会写一句就写一句,会写几个字就写几个字。最后让他们在自己的故事上附上壳,写上姓名,我对他们说:“太好了,祝贺你们,你们真不简单,学会写书啦!请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同学们都兴奋极了,这节课上得轻松愉快,在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作文”的时候,已经对作文产生了兴趣,这样我把这一方法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平时的听、说训练中。如抓住教材中听话、说话、写话题进行训练;课文中重点句子的仿写、改写、缩写、增补词句练习;给课文续尾,发表看法等,既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又锻炼了说话、写话的能力,让他们明白作文其实不过是用笔来说心里话,从而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二、用心说话,让学生展示个性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 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特别是在小学作文起步阶段,更应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教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儿童的习作,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是幼稚可笑的,教师也应该予以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从而形成正确的写作观念。

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老师》时,先让学生自选材料,大部分学生写老师关心同学、认真上课、加班批改作业等,也有些学生写自己和老师发生误会,希望老师能理解自己。老师没有加以约束,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样鼓励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勇于创新的习惯逐渐养成。

三、观察生活,让学生捕捉写作素材

(一)亲近自然,写家乡之美。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夏之泳、秋之实、冬之雪……,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二)体验劳动的艰辛,体会纯朴的民风。作文教学要贯穿“情感”这一主线,挖掘生活中令人感动,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东西。而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孕育他们的就是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养育他们的就是朴素、淳朴的农民,这样,“农活”对他们来说也就习以为常了,而这就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那么在学校这块“班级责任田”里就可大显身手了。当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那么劳动的体验就是刻骨铭心的了,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看,亲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就知道要好好学习,更要对父母多一些理解与体贴,试想,如果没有这亲身感受,能写出这么动情的内容吗?

另一方面,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就鲜活地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一年一度的春节、粽子飘香的端午节、象征团圆的中秋节或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这些节日或聚会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的浓浓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他们那不由自主的赞美就自然而然溢于笔端了.

总之,改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不利现状,责任在于教师。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作文训练要注重激趣,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树立“开放性”教学观念,将学生的作文训练由课堂引到课外,引向广阔的生活大世界。倡导“真、善、美”,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说真话、写真事,学会积累,乐于交流,树立起写作的信心。通过一系列的、长期不懈的训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之路、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作文农村同学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