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考复习策略的研究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现代文文言文中考

艾 敏

(四川省天全县第二初级中学 四川 天全 625500)

一年一度的中考,牵动无数家长学生。尤其是语文试题面向生活,命题灵活,在中考中所占分会较大,因而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近几年,我们的中考语文成绩都名列前茅,这与老师们在中考中所做的复习工作分不开的,以下是我们语文组老师在复习中采用的一些办法,也许并不完善,但希望能给同仁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1 紧紧把握《课程标准》,深刻体会《考试说明》,认真实施《复习意见》

新的部颁《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做出了最权威的诠释与定位,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认真学习和研读,紧紧把握其精神和内涵。在教学复习中,应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对学生循循善诱,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每一年市教科所都会制定《中考考试说明》,对《考试说明》就要反复细读、揣摩,理清其思路,领会其精髓,这样就会对中考语文的命题原则和趋势有所把握和预测。我县教师发展中心提供的《中考复习意见》对中考复习提供的详细的分析和建议策略,每位老师应认真阅读并实施于教学中,这样才能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有针对性的精讲精练,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 潜心钻研中考命题,探讨预测命题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近年来,中考试题虽有所改革,但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变化不大。总体上不外乎“基础知识积累及其运用”、“现化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和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再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作了明确的要求、根据课标的要求,对“积累和运用”这一板块的复习,应注重基础,提升素养。加强对学生的拼音、字词、语病的修改、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等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其能力。

4 重视阅读能力培养,强化阅读训练

语文阅读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思维能,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文段大都取材于文质兼美的课外材料。这些选文涵盖的三大文体,在考点安排上,主要考查三大文体的相关知识。题 型大都以填空、简答、阐释等主观题型出现。要教给学生做题时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5 文言复习注重平时积累,强化归纳,举一反三

5.1 课内文言文考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课外着重简短易的。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作文训练,关注生活,重在练与评

作文所占分值较大,是学生得分的主要阵地。这几年中考作文文体主要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考查几乎没有涉及。所以对于作文训练首先是要抓好入格训练,其次才是靓点得分。但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在平时多写多练,日积月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使其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教给学生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 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做到文中有我。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7 年级组老师应同心协力,广泛收集考试信息,精选优秀试题,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学生,使其应试能力不断提高

应对中考,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集体,同组的教师应积极配合,经验分享,资源共享,打好年级整体战。每位教师分工协作,筛选信息,集思广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精选的模拟试题,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

8 考前对学生施以心理指导,让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情、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初中毕业生大都十五六岁,这正是一个多思多彩的年华。由于受各种压力的影响,有不少学生在考前或考中应征紧张、焦虑、胆怯、恐慌、着急、沮丧等不良情绪。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消除和减轻这些情绪。

总而言之,中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关系到每位考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尽管年年教学,岁岁考试,题型多变,内容更新,但是,在复习备考时有一条原则必须牢牢把握,这就是重视基础积累,立足于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猜你喜欢

现代文文言文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会背与会默写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