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诗的教学设想
——以《沙扬娜拉》为例

2018-02-22杨萌萌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娜拉徐志摩莲花

杨萌萌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 宁夏 银川 750001)

朱光潜先生说过:“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读诗对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妙的诗歌会塑造学生的人生情怀。在读诗的过程中,激活我们的思维,调动我们的情感,在感受中复现诗歌中出现的那些意象,从而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如果教师不能在诗歌教学上有所突破,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挖不出学生的激情,那也就意味文学教育的缺失。《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是诗人徐志摩的名作,是1924年徐志摩陪同泰戈尔访日期间所写,多半写在日本的观感,共18首,这首诗是徐志摩离开日本时所作。赏析这首诗需在 “义” 的基础上更得其“意” 。即“浅层次的理解是什么意思”的基础上领悟诗歌“深层次的内涵”,对 “意” 的捕捉需要借助于直觉感悟。我想借助于这首小诗的“细读”,教会同学们一种阅读方法——文本细读。我将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歌:

1 给学生准备切实的“抓手”

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学生反复读诗,一遍一遍的加深体验;另一方面伴随着学生对诗歌的体验,逐渐为学生提供徐志摩的资料(不直接提供诗歌的创作背景,而是他的一些经历,让学生根据作者的人生体验体会这首诗的写作缘由),知人论世。

一引材料:徐志摩的人生经历;

二引材料:徐志摩单纯的人生信仰的逐步确立;(追求爱、自由、美。爱就是爱情,自由包括理想自由、爱的自由、资产阶级的自由,美就是美人、美景。

徐志摩对爱的赞美实际上就是对美的憧憬,对自由的追求)

三引材料:关于徐志摩的爱情与婚姻;

四引材料:与《沙扬娜拉》有关的,重点是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1925年泰戈尔约徐志摩在英国见面等。

借助于一份份的资料,学生与诗以及与诗人心灵的对话就会越来越真挚,理解就会越来越深,这时让学生再来鉴赏评价这首诗时。他们的评价就会中肯而有依据。学生也会对诗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遇到有关徐志摩的文学作品时,就会理解更透彻。

2 让学生直面文本,引导发挥主体性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促成学生“发现点”的形成。通过这首《沙扬娜拉》让学生理解掌握诗歌的“三美”特征并不只是绝对的,即音节必须整齐与和谐,辞藻必须色彩鲜明,诗节必须是豆腐块状的方块诗。这首《沙扬娜拉》也有三美特征,这也是学生知识要学的灵活,辩证思维的一种培养。

1.1 建筑美:与闻一多的诗歌形体过于整饬缺少变化不同,徐志摩的诗歌是在变化中求整饬,整饬中求变化,富有现代自由感。所以《沙扬娜拉》这首诗不是传统的对称之美,而是参差错落中富于变化,这种变化又有着一中和谐之感。全诗一共有六句,长句和短句相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2 绘画美:美在“莲花”这一意象。实际上,莲花在古诗文中很常见,都是文人雅士常用的意象,象征着高洁、光明、正直。“莲”谐音“怜”,所以也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而徐志摩却借莲花来比拟姿态美丽的女子。我认为,一方面,“莲花”用水来修饰,“水”成功的消解了古诗词中莲花的君子形象,一个“水”,莲花冰清玉洁、超凡脱俗、清净柔美的特点便展现的淋漓尽致。和诗中女子的“娇羞”非常契合。另一方面,诗人对如莲花般柔得似棉,静得若水,平凡而婀娜的日本女郎的最后道别便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1.3 标题与结尾:诗歌的标题和结尾一致。“沙扬娜拉”,这一日本音译词的意思是“再见”。我们知道,新诗并不提倡运用未经处理的外来词,但诗人大胆的运用,使得标题和主旨相呼应,达到了和谐一致。也使得诗歌意蕴悠长,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

3 走进诗歌的艺术境界

这种境界是对学生真善美的人生情怀的激发,“以情动人”。《沙扬娜拉》中的每一个字就如同一个会跳动的音符,仿佛就像有生命一般,自由的相互配合,生成一首美妙的音乐,而这些音符就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其中的韵味。余光中先生说过:“诗人的笔下往往是自言自语。”既然诗人的眼里是没有读者的,我们怎么能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呢?这就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没有联想和想象,是不可能走进诗歌的艺术境界的。从意象入手,到诗人情感的天空去观赏,抓不住,就只能隔岸观景。联想和想象不是漫无边际,而是要结合相关背景去揣摩诗人营造的意境。这就要借助于以上所说的“抓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然后运用“文本细读”,使得读者和文字走得更近,就能和诗人的心灵更契合。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学品味会慢慢形成,文学素养会不断提升。在激发学生兴趣后,有很多学生还能模仿经典诗歌亲自写上一两首小诗。具有朦胧意境的诗歌都能读懂了,那么小说等其它文学体裁理解起来也就变得容易了。

4 总结

《沙扬娜拉》的句式散文化,兼有西方现代诗歌和中国白话诗的特点。浅显易懂却沁人心脾。通过这首诗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到第一,离别仅仅是一种载情,诗人借离别写独特的离愁,其主旨是在咏叹人类情感的隽永,咏叹人世间生命关系呈现出的令人心醉神迷的和谐境界;第二,诗人把握住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绪的浑然相成的最佳瞬间,在悠扬而略带伤感的抒情氛围中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第三,构思之精巧,意象之新颖,想象之灵动,音韵之悦耳动听,意境之和谐优美使这首短诗成为抒发离别的现代绝唱。

猜你喜欢

娜拉徐志摩莲花
云莲花灯
勇敢出走的娜拉
花牛歌
莲花湖『变身』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莲花岛:清净与欢喜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偏 见
小评《徐志摩论》
爱一条狗需要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