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

2018-02-22候昌丰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乐学圆柱学会

候昌丰

(湖南省保靖县大妥学区盐井小学 湖南 保靖 416501)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般要立足于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平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为了接下来的数学化服务, 为了能够形成对数学的新的认识和发展服务。

一、“学会”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首要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个别教师完全忽视学生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种现象戏称为炒冷饭, 究其原因, 是因为教师头脑中存在一个观念:教师不讲, 学生就不会, 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其实, 学生是一张涂鸦的有些杂乱的画儿, 如何将其调整为一幅美丽的画卷, 却也需着实花费一番心思。要使学生真正学会, 教师就要立足于教学实际, 考虑一个“放”字。放是什么?就是把学习的权利、时间、空间和快乐等都还给学生。

1.只要教师不自欺欺人, 就可能想到“还”。教师常自欺:假装学生什么都不会;不让预习。这些无非是为了教师简单重复课本表面知识时心安理得些。只有教师真心希望和坚信学生自己能学会很多东西, 才能勇于“还”。

2.只要教师不急于讲、不急于灌。让学生试试, 看他自己能不能解答教师要讲的习题。让学生说说, 看他自己能不能把道理说明白, 把自己的想法讲清楚。总会有人能做到的, 学生给学生带来的震撼肯定比教师的讲解要大得多。

3.只要教师不急于定格, 就可能“还”出一片锦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的解答超越了教师的思想时, 往往被教师所扼杀。其实, 品味一下学生的解释, 你或许会进入新境界。即使学生的解答有错误, 也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这时的教学往往是最为精彩的片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放”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急于求成, 要循序渐进。刚“放一放”, 就要求学生达到多高的程度, 学生可能达不到。其实, 学生达不到教师要求, 有时不是智力问题, 更多的是习惯的欠缺。尤其是小年级学生听惯了教师讲, 突然间让自己做, 一时间还不知怎么想, 或根本就没有想。所以, 使学生迈出自己的坚实的第一步, 就是“放”之首要功效。

2.不能放任自流, 要扶放有度。学生自己能学会很多东西, 但不能学会全部东西。且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逐步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帮扶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帮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数学知识精辟的导引之能和对思想方法潜移默化的润物之功。

3.要收放自如。“放”必须应紧紧围绕探究的主题, 不能任意纵横。不然, 只是表面的虚假热闹, 学不到真东西。

二、乐学是使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乐事, 高高兴兴地去学习、探索

1.这种快乐可来自于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近年来, 故事、游戏、多媒体等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这种外在表现形式的生动活泼极利于学生轻松、深刻地理解知识。但教师当善用之, 不能单纯地追求感官刺激而变成做秀和走形式, 冲淡教学主题。

2.这种快乐更应来自于知识的内在魅力, 来自于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数学新课堂的基本要求。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用纸做一个圆柱, 你有几种方法?用纸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学生真心的投入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大部分学生是用纸卷一个圆柱, 但还是有个学生用同样的圆纸片叠加而成。用纸卷的圆柱是一个容器, 困难在于两个底面圆的精确配置。这对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学习有明理作用;用同样的圆纸片叠加的圆柱是实体圆柱, 更能体现由平面到立体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困难在于需要好多圆纸片才能得到显见的圆柱, 需要较大的耐心和毅力。通过两种做法的比较, 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数学课, 学生不仅对圆柱的认识提高到了相当的层次, 而且对平面和立体、抽象和具体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忘不了那个同学神采飞扬的样子, 忘不了其他同学慨叹的惊呼、豁然的惊喜、敬佩的表情、热烈的掌声。学生的快乐溢于言表, 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只有当学生真正融进了对数学的自主探究中, 其潜在的智慧才能以独特的充满个性的方式展示出来, 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乐学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我们的教学并没有让众多的孩子们“乐学”, 相反的, 倒不断地削弱儿童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好奇与灵感。学生是否“乐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 外因制约了内因。那么, 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学呢?

1.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学生学习的情趣盎然, 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从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发展。

2.把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形成现代数学的价值观和效率观, 对教材上的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加工”, 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发展、富有挑战性又能被学生容易接受的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组成教学内容。

四、乐学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自主地学习,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会学”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有积极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行动;二是有较科学的方法和习惯;三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简单的“知识传递”上跳出来, 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审视知识内涵, 把握关键之处, 巧设情境, 激趣引思, 从而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学生要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探索方法, 使学生学到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从不愿学到愿学、会学, 养成自学习惯, 养成善于学习的能力, 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源泉, “教”是“学”的保障。“以教治学”已成教学传统, “以学促教”已经达成共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努力, 使数学课堂“教”与“学”过程充满灵性。

猜你喜欢

乐学圆柱学会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学会分享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