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难于上青天吗
——新课标、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思考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枇杷表象词汇

范 敏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县民族中学 重庆 404000)

一、认识表象,观察生活,为习作储蓄“素材”

(一)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就必须动用所有感官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观察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睛看,要动用人体的眼、耳、口、鼻、手五官进行全方位观察,全方位感知,观其形、听其声、尝其味、嗅其气、触其表、析其里。全方位感知生活中的物、人、事、景,留下的印迹自然深刻。留心生活,就必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只有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才会关注生活中的物、人、事、景,形成感同身受的感觉。否则,就容易熟视无睹。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天早上感受生活一分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人、事、景,然后在班级里交流,教师再予以点拨、完善、提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勤于观察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乐于想象,做生活的创造者。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同样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有的教师在每天学生课前一分钟感知汇报时,总喜欢用“就像……”来启发学生想象,或者用之前感受到的事物来打比方,把所观察到的东西描述得更加生动、形象,很有效果。如,有一回,一位学生说他上学路上看到枇杷树上挂着的枇杷果子金黄金黄的,很好看。执教老师及时点拨:“就像……”学生恍然大悟,接下去说:“就像一个个娇羞的少女。”老师、同学疑惑不解:“如何娇?如何羞?”那学生接着补充道:“那枇杷果挂在树上,被叶子半遮掩着,就像害羞的少女。那枇杷是碰不得的,一碰果子就会受伤,很娇气。”这样,水到渠成,学生经过想象,其表象就由原来的“枇杷”丰富为“枇杷”+“娇羞的少女”,实现了表象再创造,表象自然就丰富、形象、有灵性。

(三)勤于动笔,做生活的记录者。勤动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积累生活素材、积累表象,留下深刻印迹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中感受比较深的物、人、事、景往往记得牢,许多不很突出的就容易忘记,这就需要孩子们把它们及时地记录下来,之后,经常拿出来翻翻、读读,不但温故而知新,而且适当地补充、完善,让材料更加丰满、更有灵性,为日后的写作时唤醒表象作铺垫。应该说,写作是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勤动笔正是实现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的训练。这种训练经常化,学生写作就如同平日里的训练,自然就不觉得难,作文的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二、积累词汇,为习作储蓄“能量”

丰富的词汇积累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课堂,二是课外阅读。课堂是小学生积累词汇的主阵地。摘录好词好句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的主要措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多收集好词好句也是很有益处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时看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学生摘录好词好句时往往重“量”不重“质”,容易形式化,没有达到真正内化以致于重新构建自身语言体系的目的。积累的好词好句只有运用自如,用到恰如其分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彰显其价值,也就是说,好词要用好。小学生好词滥用是常见的毛病,所以,在引导小学生摘录好词时,教师通常可以运用两种方式以提高效益,一是汇报交流,一次汇报一、二个词,这个词要“有个性”,要尽可能“经典”,而且要做到“两会”,即会说出这个词的意思,会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个词说一句话;二是运用调查,调查学生摘录积累的好词、好短语运用到日记、习作中有多少?让学生定期对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反思性调查,以促进对积累的语言的内化。积累词汇一定不要贪多,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和负担。负担重了,孩子们就没有了兴趣,得不偿失。试想,一节语文课真正积累、内化一至二个词或短语,一周下来就会有五至十个甚至更多,一个月、一个学期下来那会是多少个呢?等到孩子们六年小学毕业的时候,他们就会积累2000个左右的词汇。小学生如果能够熟练地、恰当地运用2000个“有个性”的词汇,作文水平是可想而知的。

积累词汇还有一个比较为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好主意,就是积累生活中幽默的、有趣的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生活中幽默的、有趣的语言要及时记录下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头,就会使文章趣味横生,文采飞扬,吸引读者的眼球。幽默的语言一般有歇后语、小笑话、典故等等。

三、积累技法,为习作储蓄“脉络”

一是自由表达,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然后自己读一读,改一改,使语句通顺。即“鼓励自由表达”(《课标》语)。经常进行“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练习,在语言实践中不断积累、感悟表达的方法,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不断习惯,掌握正确的不断方法。山东泰安的张文干老师倡导“小练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正逐步被广大语文教师接纳、推崇。“小练笔”贵在“小”,贵在常练,贵在常指导。小学生完成“小练笔”之后,教师随机抽取一篇予以点拨、评价、纠偏,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不断自然流畅。

二是模仿迁移。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作文素养是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总喜欢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揣摩、学习,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一夜的工作》,学习作者对比的表达方法,通过小事来反衬人物的品格的方法。又如,《桂林山水》,通过排比的手法来描写景物的特征,《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的写法。学生学习一篇文章,从中悟得人家的表达方法之一二,并且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头,实现从模仿到迁移的过程,一篇一得。

作文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就是学生作文素养的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要遵循厚积薄发的思想,学生的作文水平终究是会日渐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必将是与日俱增,学生的作文技法一定会日趋成熟。

猜你喜欢

枇杷表象词汇
枇杷
枇杷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表与里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枇杷
卷 首
枇杷糖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