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评价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激励性课外评价

何 宇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都江堰校区 四川 成都 61000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涵的深刻思想感情,同时在丰富学生的想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形式。而适时得当的激励性的评价,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方式,会促进学生自觉地快速地提高朗读水平。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怎样进行朗读指导及评价的。

一、创设情境,听范读,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情景中产生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热情的激励下,学生的朗读会更有真情。因此,在上课初采用讲故事、诵读、看画面听范读等方式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在教学《瑞雪图》时,我开始范读这一段:“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学生静静地听着,那一刻,文字的美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而当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文字时,那种美就能溢于言表了。

二、切实指导,提高朗读技巧

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还远远不够,若老师不给予技巧性的指导,那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停步不前,因而,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适用的指导。

1、以课文为载体,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朗读的停顿、抑扬顿挫、

快慢、词语的连贯性等方面进行指导。如在教学《瑞雪图》时,“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指导朗读“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时,让学生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好这两句。强调读好“蓬松松沉甸甸”、“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通过学生练习、比较,老师指导。最后总结出: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当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之后,应该淡化技巧,张扬个性色彩地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同样是一句话,同样是有感情朗读,但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语气和语调也各不相同,但都能读得有滋有味,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当我们潜心探索,因文因人而异,把“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之中时,学生就可以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境界了。

三、重视朗读评价的激励性、指导性

朗读评价要具有激励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评价时,要采取多种激励性评价方式。如“家长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四种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水平。。

怎样落实家长评价呢?先通过和家长沟通,开一次关于朗读专题的家长会,讲明朗读的要求,要达到的标准,以及指导家长怎样操作。希望家长能耐心听学生每天回家的朗读课文,作出评价(优、良、中),并做好记载。第二天由学生把评价带到学校来,由朗读的小组长记录好,作为每周在班级朗读总结的一项成绩。

教师对学生互评要进行了指导:在学生互评初期,老师应指导如何评价别人的朗读:给同学提意见要真诚、中肯,不能打击嘲笑。从准确流利、语调、语气 、表达情感等方面评价。评价要找出同学的优点然后指出同学的不足。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同,而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所以学生互评后及时的让提意见的学生示范读,并说为什么这样读就非常必要了。有时也可让被评价的学生再读,反复实践。这样,长年累月下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教师的评价小学生尤为在意。所以教师要切实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在尊重个性,促其发展的前提下,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采取多种激励性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尽量做到:①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使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也让学生学到了新鲜的语言。②将口头语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爱抚的摸头、亲切的握手、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③尝试实物评价。可以赠送一些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如一枚书签、一片枫叶、一颗种子、一副书法作品等都会燃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希望和期待。

这样从多方面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四、抓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

课堂是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同时以课内带课外,坚持抓“一线两翼”,即抓实课堂朗读指导为主线,抓好晨读和课外朗读为两翼。并以此拟定了课堂教学抓指导,晨读训练抓个案、课外朗读抓巩固等一些研究策略,并根据拟定的策略设计了学生晨读训练和课外朗读训练阶梯评价表,记录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变化。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学期一次大总结。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并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如当小主持人,参加朗读、讲故事、演讲比赛等。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更注重朗读的训练。

通过对学生进行了系列的朗读指导和激励性评价的实践, 班上的学生朗读兴趣增强了,激发学生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朗读技能,增强个性化感悟。发展性评价,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通过朗读美文使他们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确立语文课堂教学“读”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的书声琅琅了。

猜你喜欢

激励性课外评价
小满课外班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