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8-02-22周春秀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意识心理课堂教学

周春秀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第二小学 广西 玉林 537700)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知识活动中的一致性,在情感上表现出一定的融洽性,在人格上相互尊重信任,态度上积极认真,作风上的民主平等,方法上共同协商,以及教与学的相互适应、相互激励等。”(廖胜文《创新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而现行《课程标准》强调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思想。而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观念认为,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便是捣乱、钻牛角尖,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的挖苦,心理受到压抑,学生为受到限制。这样,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只会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营造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学习场”,这样,不但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

学生不敢提问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学生不敢提问题,除了确实没有问题以外,主要是存在两种不良心理:一是自卑心理;二是惰性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求知氛围,帮助学生消除这两种不良的心理。

1.尊重学生,让学生敢问。目前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严肃有余而亲切不足。这样学生岂敢质疑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创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或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即使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有的甚至荒诞,也要加以鼓励表扬。因为任何人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都是从低质量的问题开始的。教师要杜绝在语言上、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其实,一个好教师常常是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只要教师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想问”

教学设计是教师利用新课标理念优化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手段,精心营造教学氛围的综合素质表现,它对于课堂上教师有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学生积极参与高效的认知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的教学设计大致的流程有:教学内容简介、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材料、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案例反思、个案基本情况等八项。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要落实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效融合,要体现出新课程理念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课题研究精神。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和设计理念等四栏。教师行为要体现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的理念。学生活动体现“做中学”的理念,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感受,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学生自主提问”的环节,使学生在活动中既想问,又不感到枯燥。设计意图要写明各环节的教学目的和采用的教学理念。教学案例反思和个案基本情况课后及时总结。

三、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并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了让学生形成提问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在态度上坚持鼓励学生提问,为此,要坚持始终尊重学生,以肯定为主。同时,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认真对待,即使问得不好,也不能随意批评,抑或是流露出失望、谴责的表情动作,而是表扬学生的勇气,鼓励其下次问得更好。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教师宽容的态度,才能保证学生提问习惯的逐渐形成。例如在见习时,一位老师在教小学语文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读句“邱少云被燃烧弹打中,身上的伪装起火了”后,鼓励学生就此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1)此时此刻,邱少云是怎么做的?(2)他是怎么想的?(3)他旁边的战友是怎么想的?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除了表扬学生提问的勇气外,不是全盘接受学生的提问,逐一研究它们,而是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中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学生通过进一步思考,发现问题(1)、(3)课文中都已交代清楚了,只需读课文便能知道答案,从而确定问题(2)为值得深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学生初步形成提问习惯后,教师的任务便转化为引导学生提出有集中性,即能涵盖课文全部内容的问题,抑或具有相当难度,需学生花精力去研究、探索的个性问题,甚至是需据文中已知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逆向问题。

总之,正如教育家刘永康所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而且有助于活跃课题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追求、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意识心理课堂教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