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

2018-02-22杨凤兰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会思维过程

杨凤兰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县民族中学 重庆 404000)

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英国经验主义大师培根在其随笔中写道:“青年人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时灵感有如神助。”这话当然是在赞美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相对于老年人而言,的确是活力四射!学生求知欲最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见到新鲜的东西就要摸一摸、问一问、拆一拆、装一装,这些都是喜欢探究和旺盛求知欲的表现。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往往勤奋自信,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但你若仔细深入观察研究你身边学生们思想的活跃程度,你会发现,他们当中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处于整天庸庸碌碌、对思想敏感无知无觉状态的。而真正保持头脑清晰、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学生,实在为数不多。所以,学生的求知欲需要激发,需要引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它转移到发展智力、追求科学上去,否则,它会自然萎缩。要善于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学生,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能创造性获得前所未有的新知。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苏格拉底也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传统语文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将学生教得没问题,而现代语文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使学生充满问题,把课堂变成“问题场”,通过“场”的引力凝聚思考的智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对问题的思考成为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和评价的重要方式,原先单一的语文知识学习变成“探究、交流”问题的探索过程,使探究思考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开展面向问题的研究型学习,经受运用新知识锲而不舍解决问题过程的磨练,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顿悟瞬间,通过获得创新成果,形成自豪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重点,教学自然会事半功倍。

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批判性思维就是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超越传统,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关键是要排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应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老师说的”“书上写的”。让他们反思,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为此,要给学生畅所欲言提供一个民主的氛围。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压制他们的思想。研究证明,在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下成长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分析问题也比较透彻,对某些问题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容易受暗示。相反,在父母制气氛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显得思维呆板,不敢畅所欲言,也提不出新的观点,而是看父母的脸色行事,容易受父母的暗示而改变主意,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是盲从附和随大流,这就影响了思维独立性的发展。一所学校、一个班集体、一堂课,亦如一个大家庭,教师如家长,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人的思维如杂草丛生的荒原,那些可贵的思想如散落草丛的珍宝,若不能及时发现,必将为荒草淹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多思善想,进行创造性地思考,这种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除了肯定学生思考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做强化训练。本学期,我们初二年级语文组开展课堂三分钟演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效果良好。“不会思考的人是白痴,不愿思考的人是懒汉,不敢思考的人是奴才。只有敢于和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在平凡中发现非凡,才是出类拔萃的人。多思有如神助。”

学会思考,学生如此,教师更亦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世界上最奇妙、最无可比拟的思维。如果你重视它,善于运用它,你必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语文学习是认知过程,同时又是实践过程。课堂教学应该还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离不开求知实践。为此,我们必须把“过程”放在比“结论”更重要的位置,把学生的参与落在实处。习惯上,人们一提起参与就会觉得是指学生课堂答问。教师也常常把不能按照教师的设计顺利答出答案叫做“不配合”、“不参与”。这种只求“结论”不重视探讨“过程”的做法,即使问得再多,对学生的思考、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的训练也是毫无裨益的。因此,重视“过程”的实质就是重视学生的思维实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过程”的训练:

强化“读”的过程。读,是学生直接感知课文的最主要的环节,没有充分的读的过程就不可能产生深刻的理解。强化思考的过程。我们倡导的启发式教学的要义在于教师提供指导性参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逐步探出问题的结论。思考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直至完善的过程。那种“教师即问,学生即答,回答不出,教师自答”的简单问答式是不可取的。强化表达过程。表达即信息交流,表达过程就是思维流程的展示过程。强化这一过程的结果,必然使思维从无序到有序,有紊乱到条理分明,增强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强化动手过程。也就是说要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学会标记、圈点、批注,学会在动手中获得知识、方法,获得能力。学生有了学习能力才会学习。

猜你喜欢

学会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学会分享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