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8-02-22王汉正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朗读课文语感

王汉正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实验中学 江西 吉安 331409)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文化素养课。朗读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朗读,贯穿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和欣赏课文,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对文章感受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朗读,即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地读。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法,它有着其他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语文教改的今天,多数语文教师认为朗读教学已经过时了,可以不再用了。即使用,也是用多媒体或录音机一放了之。一篇课文系统地分析完了,老师却没有认真地范读过一遍课文,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按课后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更不知道怎样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总是把朗读放在重要位置上,做到朗读课文和讲析课文并重。

一、朗读教学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朗读是心理和生理过程,语言专家用以下公式列出:视觉——书面语言——发音器官——听觉——思维。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朗读本身就是听、说训练结合的过程,朗读是为了理解课文。学生只有在读中才能领会文学作品的深刻含义,也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才能揣摩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同时也只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朗读的通顺、流畅,听者才能明白其意。又由于朗读的内化作用,朗读的越多,内化就越好。这样自己在说话表达时就会有条理,语句自然就会连贯,就能表情达意了。

朗读与写作的关系同样极为密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它一语说出了朗读对写作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生经常朗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汇,而且可以培养丰富、细腻的情感和高尚的审美情操,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和条件。曾国藩在给他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家训·字渝纪泽》)这话是十分确当的。此外,从科学的角度而言,朗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尽量发挥大脑的阅读功能,教会学生如何迅速、准确地接受和理解文字信息,选择文字信息,存储文字信息,加工和整理文字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朗读是陶冶情操,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一个公认的道理。学生课本所选编的文章,可谓是文质兼美的。“文以载道”,怎样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达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文中的思想情感还原出来,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情操受到陶冶呢?我想只有通过那富有真挚情感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完成。朗读让学生自己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使之心灵受到震憾,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朗读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成大纲所强调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教学任务。

朗读不仅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还能受到美的熏陶。因为文学作品是靠美的艺术形象(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喜、怒、哀、乐来打动人的感情的,学生朗读可以使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帮助学生有效地感觉文中艺术形象,体验作品的艺术境界。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字平淡朴实,但读来却感人至深。那种饱含于平实语言之中的父子情深以及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的微妙的父爱和文字美,却是无论如何也讲不出来的。只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出作者浸透文中的真情。学生通过朗读领会这种形神统一的和谐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三、朗读可以增强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启发悟性

所谓语感、就是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的反映,是对语词的直接感知。具体地说,就是上下文关联中感知语调的正、误、优、劣及含义和情味、节奏。西方人重逻辑,东方人重妙悟和直觉。古人读书向来不重分析重语感,主张在积累中体悟做人和为文的可行之道。我国文学史上许多著名作家,都未学过文学理论却能写出流芳百世的文章。如:现代文学史上的鲁迅、郭沫若等。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他们小时候都经历了“诵读”这一学习阶段。从小培养良好语感成就一代大师。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陶渊明在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好读书,不求其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因此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的妙趣,将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创作情感协调融合在与作者的精神交流中,让每个学生对文章都有独特的感悟和认识。

综上所述,有感情地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能够以情动人。通过情感教学使学生感知作品的思想内容,还能够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打开通道。总之,有感情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进行朗读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范读,学生仿读。2.朗读前向学生提出朗读要求。3.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4. 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朗读材料。5采取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6.多举办班级或年级朗诵会,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7.多听广播、多看有关诗歌朗诵会的电视,模仿训练。8.学好普通话,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打下基础。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朗读能手,灵活运用朗读教学这把语文教学中的钥匙,开启知识大门,获取知识珍宝,使学生在朗读中乐而忘返,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被废弃已久的传统教学法,在语文教改的今天,仍具有魅力,应大力提倡感情朗读教学。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朗读课文语感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