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2018-02-22唐朝峰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文章

唐朝峰

(四川省开江中学实验学校 四川 开江 636250)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许多学生对于教材中的文章普遍不感兴趣,认为文章比较枯燥,不够生动,主要是由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想有效地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重视情感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1.教材因素。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学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首先教材中的内容是具有情感因素的,学生学习语文教材,就需要了解知识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在学习某一篇文章时,就需要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也是文章的情感因素。学生只有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深入的体会,才是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就需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使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从而能够对朱自清想要表达的文章中心进行着更加深刻的了解,有助于学习这篇文章。

2.教师的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态度和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利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开展教学,才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3.学生方面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主要包括对于语文学习的态度,以及对于教师的态度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充分地进行情感的体验,学好语文知识,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习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相关策略

1.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充分地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就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充满热情地投入到问题的探讨中,在不知不觉间就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内涵。尤其是对于一些散文类的文章学生对于阅读这些文章并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初中生好奇心较强的心理,为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激发出对于问题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地去到文章中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答案。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和教师通过互动创建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在创设教学前,教师应当注重利用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来进行情境的创建,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或者古诗时,由于这些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因此学生可能通过学习也不是很理解文章,不能够体会文章中的意境,教师在这时就可以通过一个优美意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体会和感受到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有趣性。在当前仍然有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板书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往往冰冷,枯燥,感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体会语文知识学习的魅力。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强教学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多种感官刺激下愉快轻松的学习,为他们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相应的背景音乐。播放音乐的同时,一边来进行朗读的课文,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听声音直观地体会到春季的生机盎然的画面,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进入大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当中,使他们能对这篇课文产生好感,产生兴趣。使他们能够养成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得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学习《黄继光》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不能够体会到战争年代的范围,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放映一些关于战争年代的影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炮火纷飞的战场的氛围,同时感受到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而牺牲的奉献精神,通过这样能够使学生受到亲身的感染,从而产生对于黄继光的崇敬之情。

3.初中语文教材中通常会有许多充满着丰富情感的文章,教师在讲授这些文章时就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相似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乡愁》这一首诗歌,教师如果单纯的讲授席慕蓉的思乡之情,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能够体会和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现出的思乡的情感,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创建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和理解作者所表现出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讨论会的形式分享每个人的故乡的情感,来激发出学生对于思乡情感的体会和理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作者所流露出的丰富情感内涵。

4.以学生为本开展情感教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个体,他们是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取决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的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学习,同时要对他们进行正向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掌握学习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课堂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关注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因此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从传统的师道尊严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关系。教学关系应当得到转变,教师不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其次就是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小组内的互评,学生的自评,以及教师的评价相结合,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教师就要在课堂上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5.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教育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还应当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提高能力。同时也要在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气息,如果只是单纯的讲授课本上的基础内容,而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这样能够使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联系生活,加深对于文章中内容的理解,同时将这种理解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才是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寓教于乐,进行教学创新。教学的过程既需要教师“教”,也需要学生“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做到相互平等尊重,才能够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强的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同时,寓教于乐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情感教学,利用多种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情境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