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军营

2018-02-20邱立纯

中国铁路文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军营新闻报道部队

邱立纯

“我认为我是一只笨鸟,论资历搞业余报道只有两年;论文化自己虽然高中毕业,却是初中水平,可是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我冲破种种困难,坚持自学新闻报道,走自学成才的道路……”八一建军节前夕,一位老战友在翻箱倒柜整理物品时,把我30多年前在某炮师自学成才事迹报告会上的演讲报告翻了出来,特意送给我,令我十分惊喜。看到当年这份充满激情的演讲稿,我仿佛又回到了青春火热的军营,仿佛又看到了朝夕相处的战友,仿佛又听到了激昂嘹亮的号角,军旅生涯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1983年11月,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怀揣着儿时想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的梦想,肩负着父亲“到部队一定要好好干”的嘱托,穿上绿军装,从辽南农村来到了锦州驻军某部。军营生活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苦。天不亮就起床跑步操练、整理内务,队列训练天天雷打不动,操枪投弹摸爬滚打,半夜经常紧急集合,每月一次行军拉练。几个月下来,脸晒黑了、身体瘦削了,但我不怕苦、不怕累,始终保持那股热情和朝气。高度紧张的新兵训练生活,锻炼了我的体魄,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实现了从普通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部队不埋没人才,是金子总会发光。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爱上了“爬格子”。从新兵班下到连队不久,团政治处组织一次知识答题考试,在全团选拔一名新闻报道员,我因为字写得好看、记叙文写得有文采,有幸在30多名考试者中脱颖而出,被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成为一名机关兵,专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从此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开始,我不知道如何写稿,就向身边老报道员学习,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注意学习《解放军报》《前进报》刊登的文章,反复琢磨,潜心钻研;自费购买了《新闻概论》《新闻基础知识》《新闻采访学》等新闻写作书籍,自费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新闻与成才》等杂志,发奋苦读,弥补不足。我接二连三地写稿、投稿,却如同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我感觉自己太笨,不是写稿的料。就在我心灰意冷、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老报道员对我说,不要以为自己笨,关键是要有恒心、有志气。蚯蚓可谓笨吧,可它一鼓作气地往土里拱,硬是把土壤给疏松了。搞新闻报道,就要有蚯蚓专心致志的精神。团政治处付主任也鼓励我,“小邱呀,胜利在于坚持,可不能半途而废啊!六篇没有刊登,可能第七篇就能见报了呢!”领导的这番话就像打了一针兴奋剂,又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说来凑巧,不到半个月,我写的第七篇稿子《三流氓无理取闹欺老翁,一战士见义勇为武艺强》果真在《前进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子见报的心情可想而知,我特意把这个稿子从报纸上剪裁下来寄回家中,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

我从军四年,正值部队大练兵、大比武、大变革的时期。我跟随部队坐军列、走南北,奔赴大连营城子靶场,转战吉林黑水靶场,开展炮兵自动化实弹射击演练,炮声隆隆,捷报频传。我的十多位战友,奉命奔赴老山前线,参加自卫反击作战(轮战),出生入死,立下战功。我所在部队官兵积极响应中央军委裁军百万的号召,从环境优越的海滨城市辽宁锦州搬迁到条件艰苦的偏僻县城吉林辉南,无怨无悔,扎根奉献。

火热的军旅生活、忘我的训练场面,激发了我投身新闻写作、讴歌部队军事生活的欲望和热情。我白天深入连队,走进训练场,采访基层官兵,收集新闻素材,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晚上灯下伏案,撰写稿件,把连队训练经验、先进人物事迹、官兵生活故事變成了铅字,形成了一篇篇新闻稿件。稿件从最初的“火柴盒”,变成了“豆腐块”;从最初的写简讯,发展到写消息、写故事、写通讯;从最初的仅给《前进报》写稿,进而给军内外各级新闻媒体写稿。1985年至1986年两年时间,我在《解放军报》《前进报》《鞍山日报》《锦州日报》等军内外十多家新闻媒体刊发了《战士张金龙编写出软件程序教材》《卫生员刘忠义三年治疗支气管炎患者五百名》《八分钱的掌权人》《从放牛娃到二级厨师》《军功章有她的一半》等消息、通讯、新闻故事120余篇。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1985年、1986年,我连续两次荣立三等功。在1986年团评功会上,团领导考虑我上一年已经有了三等功,决定给我个团嘉奖。但参加评功会的师政委不同意,他说“这个小战士写了不少报道,在全师也找不出第二个,应该再给个三等功”。就这样,团里破例再次给我荣记三等功。立功喜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家乡,村里敲锣打鼓地把立功喜报和政府奖励双双送到家里,我的父母和亲人脸上顿时感到无上荣光。

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成功。1986年,在某炮师自学成才事迹巡回报告会上,我作为师“自学成才标兵”登上讲台,作了《坚持自学不停笔,笨鸟先飞早入林》的演讲,我自学成才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让很多战友深受启发和鼓舞,赢得了全场阵阵热烈掌声。同年,我作为特约代表,又光荣地出席了沈阳军区司令部宣传报道工作会议,在会上介绍了自学成才的经验。同时,被沈阳军区司令部评为优秀通讯员,获得新闻报道二等奖。我在新闻写作的同时,积极要求进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向党组织靠拢,1986年8月16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生活因你而精彩。回首四年军旅生涯,是军营为我铺就了人生金光大道,是军营给我带来了幸运、喜悦和收获,让我站在新的人生起点上,渐入佳境,走向巅峰。

正因为在部队披红戴花、立功受奖,才会有我日后的命运转折和幸福生活。为鼓励军人安心服役、报效国家,家乡辽阳县民政局出台新的退伍军人安置政策,规定凡是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农村户口退伍军人,一律给予安置分配工作。我因为有两个三等功,完全符合特殊优待条件,很快被农转非,分配到半军事化铁路,脱下军装穿上路服,从此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有人说我命好有福气,我要说:“是部队培养了我,为我人生大厦奠定了良好基础;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让我赶上了好时候!”

正因为被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召、打动,一位美丽痴情的姑娘向我这个“穷大兵”托付了终身。在我退伍前,经媒人介绍,一位初中同学、时任中学教师见我能吃苦、有才华、立过功,不顾家人阻拦和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我,结成百年之好。后来,我没有让她失望。

正因为部队生活的日积月累,才会有我后来职业生涯的厚积薄发。1988年1月,我被分配到铁路机务段,当上了一名机械钳工。到铁路后,我被热火朝天的铁路生活所感染,凭借在部队练就的文字功底,我一边劳动一边写作,如鱼得水,笔耕不辍,新闻稿件经常见诸中央、省市和铁路报刊。我的写作特长被段领导发现,一年后,我被调到段党委办公室以工代干,从事文秘工作。经过6年的实践和锻炼,1995年我由工人正式被提拔为干部。后来被上级机关看中,1997年被调到原沈阳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专门负责新闻宣传工作。2002年又被调到原沈阳铁路局党委宣传部,专门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直至2012年。在此期间,我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人民铁道》报等中央、省市和路内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000余篇,有20多篇获得了省部级新闻奖。2013年升任沈阳北站党委副书记,主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5年加入辽宁省作家协会,成为会员。现任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沈阳铁道报》副总编辑。

正因为从军四年的意志磨练和艰苦考验,才形成了我今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军营走进铁路,我把铁路当作第二个军营,无论从事哪项工作,始终永葆军人本色,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于担当作奉献,不懈怠、不气馁、不停步,切实干好每一天,无愧于军人称号。

难忘军营培育恩,难忘军营未了情。虽然离开部队30多年了,但昔日军营依然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它让我心存感恩,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踏实向前,激励我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实现新的人生价值,续写新的精彩篇章。

猜你喜欢

军营新闻报道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军营里的奥运会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老部队
军营游
军营畅想曲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