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峙县产业振兴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8-02-18

现代农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建设

智 慧

(忻州市农村人才培训中心,山西 忻州 034000)

1 发展现状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一是坚持产销融合,统筹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特色杂粮种植加工方面,重点提升宏钜大磨坊、绿源亨通、恒盛鑫、勇和种植、万象农林牧等大型粮食加工企业,6大涉农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7万亩。发展脱水蔬菜加工,推动晋鲁诺佳、丰悦华脱水蔬菜加工厂做大做强。支持恒宇中药材加工厂扩大生产。在兆丰农林基地建设黄花加工厂。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高端农产品。以宝山鼎盛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研发“福益德”亚麻籽油系列保健营养产品。以宏钜大磨坊为龙头,研发“繁峙黄米”高品质系列产品,并建立“繁峙黄米”企业标准,并研发富硒杂粮营养系列食品。三是大力打造地域品牌,提升农产品社会影响力。全县先后认证三品品种54个;2018年落实三品认证单位七个,拟认证产品11个,拟认证基地6.5万亩,现已完成现场检查和抽样工作。“繁峙大杏”“繁峙黄米”“繁峙胡麻”三个地理标志产品已申报成功。“繁峙黄芪”“繁峙大米”的地标申报资料已报送工商局和质检总局等待评审,预计年底可申报成功。同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建设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2018年繁峙县创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平台项目正在建设中。全县范围内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有效减少面源污染,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

推进中国杂粮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程。繁峙县主要实施富硒藜麦优势区创建,目前藜麦已播种完毕且长势良好,正进入中耕除草期,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已完善藜麦生育期田间记载工作,现正积极联系专家人员开展对农户的田间管理技术讲座,并对下一步硒肥的使用量及使用时期等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和转型升级工程。由宏钜大磨坊实施“繁峙黄米”产业项目:该项目为新建项目,具体2018年计划投500余万元。目前该项目已投资300万元,正在建设生产车间。由万恒中药材种植公司实施,中药材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为新建项目,总投资0.5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投资650万元,正在建设厂房。由晋鲁诺佳食品有限公司实施蔬菜加工园区项目,该项目为续建项目,一期工程厂房等设施已完成,总投资1.2亿,2018年计划投资4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投资2300万元,生产线建设已完成,即将开始逐步投产运行。由丰悦华农林牧发展有限公司实施蔬菜加工园区新建项目,总投资0.8亿,2018年计划投资6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投资2000万元,正在建设生产车间。由兆丰农林基地合作社实施黄花菜加工续建项目,2018年计划投资3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投资1500万元,车间建设已完成,正在设备安装调试。由勇和种植有限公司实施,高端有机稻米加工园区续建项目,2018年计划投资500万元。目前投资300万元,正在进行生产车间、仓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由绿源亨通食品有限公司实施豆制品腐竹加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2018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目前投资780万元,正在建设生产车间、包装车间等。由恒盛鑫粮食收购有限公司实施万亩杂粮加工基地建设项目,2018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投资400万元,正在进行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由万象农林牧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富硒杂粮种植加工项目,总投资600万元,2018年计划投资6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办理土地签合同等相关手续,即将开工。

大力实施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工程。2018年选择砂河镇曹家寨村集中连片的种植区域作为示范片,实施试点1030亩(大白谷260亩,高粱480亩,黍子藜麦等290亩),示范成功后逐步在全县推广,到2020年,实现全县有机旱作农业建设面积20万亩。

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主要是加快农膜回收利用,防止农膜残留污染,推动绿色发展。此项工作已列入2018年计划,正在申报上级资金,拟于秋冬至2019年春季实施。

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十大脱贫产业。特色种植业总面积62.8万亩,涉及4.9万户14.1万人,贫困户种植面积24.625万亩,涉及贫困户1.93万户5.52万人。健康养殖业,重点实施5+模式的100万头生猪养殖、万头肉驴养殖、万头肉牛养殖工程,力争2018年底实现畜牧产业全县贫困户全覆盖;实施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投资1.2亿元建设11个标准化养殖小区。生态林果业,完成2018年造林任务4.76万亩,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6000亩。光伏扶贫,30MW集中式电站和117个村级电站于6月29日并网。劳务培训,计划完成美容、化妆、电工、电焊、“山西护工”、繁峙绣娘、中餐培训、农机培训、涉农培训、手工业培训等全民技能培训任务8866人,目前完成培训2573人。电商:2018年,全县共有优秀电商企业5户,网络销售企业13家,发展电子商务平台5个,个体网店经营户27家。主要销售产品为亚麻籽油、藜麦、大米、福康醋、豆腐干、兔肉、富硒小杂粮等农副产品,主要销售平台为淘宝、京东、个人微店、拼多多、邮乐购等。全县农副产品电商交易额达723万元,辐射带动贫困户438户917人。旅游扶贫,实施伯强等12村旅游项目,总投资0.055亿,旅游示范村厕所设计已完成,一期工程已启动。手工业扶贫方面,共落实手工业企业43家(其中投产28家),投产企业就业用工1386人,其中贫困户533人,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产业结构表现为“三大三小”

一是高产农业大,高效农业小。就是说种植业内部结构还不合理。二是种植业大,养殖业小。也就是说农业产业结构还不合理。三是生产基地大,加工龙头小。也就是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出售原材料。

2.2 农产品结构表现为“四多四少”

一是普通农产品多,精特优农产品少;二是初级农产品多,加工包装增值的产品少;三是正季节农产品多,反季节农产品少;四是分散经营的产品多,组织品牌经营的产品少。

2.3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规模化程度小,产品市场化程度差

一家一户的农民仍然处于分散经营独闯市场的状态,信息不灵、技术不新、市场把握不准、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抗御自然灾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造成了产品产量不高、品质不好、效益不稳。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公司+农户”模式中的公司与农户利益联系不紧密,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不稳定,难以保证基地稳定和农户效益稳定;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真正运作起来,有量无质。目前登记注册的各类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农民经纪人经销农产品仍然是小打小闹,市场好了抢购,市场差了拒收,与农户种植两张皮。

2.4 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应用到位不及时

一是新品种引进的多、应用的少;玉米品种引进的多,瓜菜品种引进的少;二是新技术试验的多、推广的少;技术人员掌握的多,农户应用的少;三是新型农机具小面积示范的多,大田应用的少。总体表现为: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的少,科技增收的份额增加的小,农产品质量提升的速度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由点向面扩展的速度不快,全市农业产品整体竞争能力不强。

3 对策和建议

一是抓住“土地流转”这一“牛鼻子”,发展创新经营体制,发展规模经营。发展“一县一业”,要注重农产品的主食化、副食化、礼品化的深度发展,在新型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体系的构建和打造品牌建设上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确定主导产业,进行大项目建设,大流通构建,以项目带动基地建设,以流通刺激基地生产。

二是扶优扶强,集中力量重点引进或扶持1~2个地方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使资源实现就地转化。对现有的加工龙头企业,要重点进行技改、扩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转化和带动能力。结合“百企千村”产业扶贫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产品项目,将具有地域优势、历史文化元素、社会经济特色多种元素融为一体的加工产品主食化、副食化、礼品化,以满足现代社会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要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政策优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对龙头企业项目和生产经营贷款贴息为主要手段,加大对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彻底改变全县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难的局面。

三是多渠道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拓宽市场销售渠道。继续扩大“三品一标”产品的认证力度,注重品牌基地建设。大品牌战略主要打造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莜麦、羊肉、黍子、黑豆等品牌。政府要为企业搭建平台,推销产品,打造品牌。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等流通主体,要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四是拓宽流通渠道,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以销售来刺激基地生产,以流通来培育开拓市场。所以要办好几件事:围绕主导产业培育流通大军,发展营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使之成为开拓农产品市场的主体。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引导企业、基地与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集团挂钩,积极开展直营直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加工配送,应用农产品物联网,发展现代物流业。

猜你喜欢

农产品加工建设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