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当前办学工作的思考

2018-02-18杜海英

现代农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农广校办学农民

杜海英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朝阳市分校,辽宁 朝阳 122000)

农广校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校,如今,已经走过30多个春秋。目前,农广校在主抓中专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有计划地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重点提到了农民培训工作。这些年来,农广校为农村培养了数百万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与广大农民的厚爱。面对新形势,如何打造一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农广校,是摆在全体农广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农广校教师构建和谐教学课堂

在知识经济和教育改革的当今社会,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农广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农广校教师孜孜追求的教育效果。

1.1 打破传统、放下架子,尊重学生是基础

一堂成功的教育培训课,不但要完成教育培训任务,还要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让学校完成教育任务、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让受训者领悟到教有所值,学有所得,用有所效。教师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面对年龄不等、身份不同、学习目的各异的学生,授课时作为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只有尊重和关爱学生才是上好教育培训课的基础。

1.2 精通专业、广学博闻,解答自如是关键

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涉农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和实践经验更丰富的农民交往并取得信任。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传播媒介更加广泛,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不断学习中精通专业知识,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各种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达到广学博闻,一专多能。

1.3 组织有序、互动交流,教法合理是前提

农广校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课堂也不局限于室内,教师课堂组织有序、高明的教育培训方法、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培训时,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课堂掌控能力,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指导和引导者,在交流互动、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乐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培训效果。

1.4 牢记宗旨、服务至上,富有爱心是根本

农广校教育是多部门联合的公益性、服务性教育培训组织机构。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富有爱心,才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素质能力,还要具备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博爱之心。农广校教育主要是面向“三农”,教育的主体是亿万农民群众。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崇高的人格价值取向;具有热爱“三农”的强烈事业心、吃苦耐劳的良好风尚;在教育培训中耐得清苦,受得寂寞,多予少取,以民为本,服务至上,奉献为荣,才能与学生、农民群众建立和谐的关系。

1.5 理论创新、注重实践,深入浅出是主导

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最关心、农民最需要或生产中容易忽略的核心问题展开讲解,让他们大脑思维跟着讲课思路走,要理论结合实践,技术结合事例,把技术知识简单化、通俗化、趣味化,以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鲜活的案例、可行的操作、可观的效益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讲授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引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值,用有所效,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1.6 音像结合、例证引导,成效显著是保证

课堂上音像结合,可较大幅度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使他们眼耳并用,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通过典型事例、成功案例等来进行引导,激发学习热情,创造和谐课堂。教师在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及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讲授节本增效、实用环保、高产高效的技术知识,以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引起学生、农民群众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课堂。

2 农广校要发展,教学质量是核心

农广校承担着开展农民教育的重要职责,面广量大,任务艰巨。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一是开展“双评”活动。成立考核小组,教师上完课后,由学员和班主任对该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评定,经考核小组审定后,填入教师评定表;二是成立教研小组,每个小组定期交流信息,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个问题,推进办学;三是严格实行教学审查制度。

2.2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能力

一是改革教学内容,农广校培训的学员大多为农村干部和农村科技人员。为了增强办学活力,学员学有所得,在教学内容改革中,一应改专业设置,要根据当地实际,开设一些实用的技能专业、精品专业,以增加农广校对农民的吸引力。二应改革理论课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实用技术,要删去落后的、不适合经济发展的内容与科目。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实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直观的内容中采用音像教学等,学员边听边实践,使理论与实践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3 加强学员管理,提高学习效果

制定学员考核管理办法,每学期评出优秀学员和不合格学员。将出勤率、考试及格率、作业完成率等作为学员的评定标准。满分为100分,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打分。对优秀学员和不合格学员进行通报,发挥优秀学员的典型示范作用,警示、督促不合格学员改正提高。

3 勇于创新,努力实现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新跨越

3.1 创新培训形式。在办学宗旨不变,培训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变的条件下,拓宽办学思路,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灵活的办学方式,狠抓主线(农民科技培训、技能培训)、突破长线(中专学历教育),增加办学效益,弥补财政投入资金的不足,在发展中求生存,不断提高办学实力。

3.2 创新培训机制。在充分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重点是整合民办教育资源,唯我所用,以我为主,打破部门、行业的界限,广泛利用教育、科技、劳动等部门丰富的培训资源,合作办学,利益分成;面向市场,开放办学。

3.3 创新管理机制。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强调财政支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功能的同时,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激励机制,一切效益看效果,实行培训任务、培训质量与培训经费双向挂钩等目标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4 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教学优势

4.1 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农广校运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可以让农民在田间地头以及休息时间接受教育。学校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统一规范教材,教材充分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最能体现时代性。讲课多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同时利用电视第7套节目,播出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利用省、市的农民教育网络,实现互动交流。

4.2 人才优势

农广校有一批扎根于农村的农业专职教师和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他们熟习农村工作,懂得农民需求,熟习培训流程和内容,可将复杂技术简易化、实用化。

4.3 良好的服务优势

农广校扎根于农村,可以经常性地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工作,并亲自指导农民,不需要农户天天到学校接受学习或培训。采取农闲季节多培训、生产季节多指导的灵活教学培训方式,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

4.4 发挥远程教育优势

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广泛性和灵活性,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方式带来了大的便利。利用中央七套的农业节目、校的卫星小站、五级办学网络体系等优势,拓展教育培训环节。

农广校只有立足当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才能打造大家认可的品牌学校。

猜你喜欢

农广校办学农民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云南】大理州农广校组织参加中央校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推进工作视频会议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