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心肺复苏术联合急诊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

2018-02-15杨祎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杨祎飞

【摘 要】目的:探析体外心肺复苏联合急诊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不同组别。行体外心肺复苏术治疗参照组,行体外心肺复苏术、急诊PCI联合治疗研究组。结果:96.43%为研究组的心脏复苏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64.29%(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参照组,而住院时间则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者行体外心肺复苏术、急诊PCI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心脏复苏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体外心肺复苏术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023-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多以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主,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该病症具有起病急等特点,特别就中老年患者而言,因其机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因此很容易发生心脏骤停情况[1]。体外心肺复苏属于体外呼吸循环辅助装置,能供给患者接近全部心排量,是传统心肺复苏无效后主要抢救措施,既能避免复苏后心脏再次骤停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使电除颤成功率的提升,对后续介入疗法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56例患者为例,经给予体外心肺复苏术、急诊PCI联合,现做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将2016.6~2018.5作为病例时段,选取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者56例为对象,随機分设不同组别。在参照组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0-73岁,均龄(58.6±2.4)岁。在研究组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1-74岁,均龄(59.5±2.5)岁。把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二者数据可比较(P>0.05)。

1.2 方法 行体外心肺复苏术治疗参照组,采取静动脉辅助模式。在行插管前十分钟,予以0.5mg/kg普通肝素。侧孔后30至40厘米为股静脉插管深度,侧孔后5至8厘米为股动脉插管深度。如果患者下肢血运不良,则建议实施侧路循环。管路预冲液选用1000毫升人工胶体,向每500ml人工胶体加入肝素5mg。于初始阶段设定体外心肺复苏术流速在每分钟4至5L,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待血液动力学指标平稳后,对治疗目标予以维持的情况下,将血管活动药物的应用逐渐减少。经压力对机械通气进行控制,依照右桡动脉的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及体外心肺复苏术实施调整。在患者意识恢复前,如果脑水肿情况未减轻,建议持续采取亚低温治疗,甘油果糖和襻利尿剂,并通过对白蛋白的补充,浓缩红细胞与凝血因子达到白蛋白不低于30g/L,血红蛋白为120至14g/L左右,血小板不低于75*109/L。经超声心动图每日对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行体外心肺复苏术、急诊PCI联合治疗研究组,体外心肺复苏术的开展方法可依照参照组进行,行急诊PCI术时,待患者自主心跳恢复后,给予冠状动脉造影。行手术治疗前,对患者经鼻胃管实施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600mg。待穿刺成功后,予以肝素2000U,经冠状动脉造影对犯罪血管确定后,实施肝素6000至8000U,后采取介入疗法将更梗死相关动脉疏通。TIMI3为犯罪血管血流,如果冠状动脉残存狭窄未超过20%则表示PCI成功。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心脏复苏率、死亡率情况;比较观察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把SPSS23.0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应用(x±s)表示计数数据,t检验为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以0.05为界点,当P大于界点值时无统计学意义;P小于界点值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心脏复苏率、死亡率 64.29%为参照组的心脏复苏率,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43%(P<0.05)。表1示。

2.2 对比手术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参照组,而住院时间则低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组间数据无差异性(P>0.05)。表1示。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者有讲好的病死率,特别是经传统心肺复苏后10分钟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由于传统心肺复苏无法有效冠状动脉关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者,而体外心肺复苏术,可在心脏骤停时段使血流灌注及气体交换快速恢复,使除颤成功率提升,能有效预防再次心脏骤停情况的发生,神经系统结局与复苏成功率都相对理想[2]。传统心肺复苏时间为独立于病因的影响远期生存率和复苏成功率的主要指标之一。有国外报道表明[3],传统心肺复苏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时,其存活率能达到45%至50%左右;当传统心肺复苏时间在1小时左右时,其存活率能达到20%至30%左右。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者56例为对象,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知,联合应用体外心肺复苏术、急诊PCI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脏复苏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经予以患者体外心肺复苏术后对其进行急诊PCI治疗,能有效避免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促进能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者行体外心肺复苏术、急诊PCI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心脏复苏率,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李勇新,张万玲,等.体外心肺复苏术联合急诊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J].河北医药,2018,40(1):32-36.

[2] 拓文,向宗兴,田永波,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复苏后行急诊PCI的安全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2):199-202.

[3] 郝明辉,陈文明,王国忠,等.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1534-1536.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