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2018-02-14王宇峰张丽颖黄海鹏马诗棋王洪峰

吉林中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曲池合谷电针

潘 鸿,王宇峰,张丽颖,黄海鹏,董 理,钟 祯,马诗棋,王洪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为 30%~90%[1]。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远端的感觉异常、麻木、触觉敏感性下降,后期可发生足部感染和溃疡[2]。DPN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以肺脾肾虚、瘀血阻络为基本病机。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且多数药物又有一定的不良反应[3]。近年来,针灸疗法尤其是电针在治疗DPN方面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电针即在针上通以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通过刺激穴位,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4]。多项研究证明,电针治疗DPN效果显著,并具有费用低廉、安全无毒等特点。基于此,笔者通过查阅以电针为治疗手段相关文献,现将近10年来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电针治疗

张雅琴等[5]采用电针联合α-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DPN,电针主要作用于阳明经腧穴,如肩髃、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阳陵泉等,另根据患者证型及疼痛部位加以配穴。对照组仅用α-硫辛酸静脉滴注。结果,电针组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感、蚁行感等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增加幅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叶翔等[6]观察电针治疗DPN的疗效,取合谷、太冲为主穴,配穴为曲池、太溪、足三里、涌泉。隔日针1次,14次为1个疗程。28 d后与肌注弥可保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67.7%,且两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有明显改善。刘铭等[7]在口服甲钴胺片的基础上加以电针治疗,取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结果40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0.0%。

2 电针联合治疗

2.1 电针联合温针灸 蚁淳等[8]针对寒凝血瘀型DPN患者采用电针联合温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电针联合温针灸,选穴: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采用断续波,治疗10 min后在原位置进行温针疗法,日针1次,两侧穴位交替,连续治疗4周。结果显示,治疗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升,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所有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

2.2 电针联合耳穴 杨晓瑞[9]观察电针联合耳穴贴敷治疗DPN的效果,治疗组取脾、肾、神门等耳穴,以及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溪、太冲、解溪、合谷、外关、曲池等穴位。对照组采取肌注甲钴胺注射液及静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个疗程7 d,共14 d。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何乐中[10]采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DPN,治疗组电针取穴足三里、丰隆、阳陵泉、太冲、三阴交、解溪、合谷、外关、曲池等,与肌注甲钴胺进行对照,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证明电针联合耳穴是治疗DPN的有效措施。

2.3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 金泽等[11]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与单纯穴位注射治疗DPN的疗效差异,结果电针加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尺神经和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穴位注射组;中医证候积分、DPN积分均显著低于穴注组。张燕[12]针对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DPN患者,采用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电针取穴:气海、关元、曲池、内关、上巨虚、丰隆、三阴交;取双侧足三里(每日1侧,左右交替)给予甲钴胺注射。对照组仅口服弥可保,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血同型半胱氨酸降低水平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3 临床选穴规律

目前,临床电针治疗DPN穴位归经集中于膀胱经、胃经等,故猜想该病病机可能与水谷受纳失常、水液代谢受阻有关。穴位选择主要以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等穴为主,四穴均分布于四肢,且为临床常用要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属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燥湿健脾、通调气血的作用。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属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又是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具有活血通络,行气化瘀的作用。合谷位于第二掌骨桡侧,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具有消肿定痛、清热止痒的作用。侯玉铎等[13]统计发现,治疗DPN最常用的穴位为足三里、曲池、阳陵泉、合谷和三阴交;穴位归经主要分布在四肢部位。尹真祯等[14]通过对 79 篇临床和实验文献研究发现,治疗DPN使用频次相对较高的穴位为三阴交、足三里及背俞穴。王艳艳等[15]通过分析83篇针刺治疗DPN的相关文献发现,所有配伍及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处方都是以“足三里、三阴交、曲池”为核心展开的,存在着一定的腧穴配伍规律。

4 作用机制

电针具有调节血糖血脂、改善局部微环境及促进神经传导作用。目前,临床关于电针治疗DPN作用机制文献研究较少。电针主要通过“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层”等发挥镇痛作用,从而促进病变神经修复再生、抑制神经异位放电,从而兴奋神经纤维,缓解DPN局部病理症状。除此之外,电针治疗作用在小分子水平上可能与小胶质细胞、黏附分子、神经营养因子有关。王志福等[16]通过临床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脊髓脂氧合酶(LOX)的影响发现,电针可显著抑制脊髓 5-LOX、12-LOX、15-LOX,促进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从而减轻机械痛敏反应。王晓莉等[17]通过观察电针对DPN大鼠神经调节蛋白1(Nrg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表达的影响发现,电针可通过上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坐骨神经Nrg1和ErbB2mRNA表达,促进施万细胞生存,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坐骨神经功能。孙远征等[18]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电针治疗可以提高DPN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降低丙二醛的含量 ,从而提高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 小结

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临床文献研究发现,针灸尤其是电针疗法治疗DPN疗效显著,且优于西药治疗。大量临床研究文献显示,电针治疗该病具有见效快、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临床主要取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等穴。其效应机制可能与针灸可改善局部神经调节速度,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速率相关。探究电针治疗DPN作用机制,筛选最优穴位组合方案,深入研究针灸“调脏通络”理论,对进一步提高“调脏通络”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曲池合谷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小穴位 大健康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