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副反应在养殖生产中的危害和预防

2018-02-14潘杰平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母畜副反应畜禽

潘杰平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野徐畜牧兽医站,江苏 泰州 225326)

免疫副反应是指在疫苗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免疫力的同时发生的与免疫接种有关的损害机体的反应。近年来,动物疫病的发病规律、发病特点等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在畜禽养殖中,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在对畜禽实施免疫接种后,免疫副反应的发生也越来越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畜禽死亡。很多养殖户因为免疫副反应能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拒绝接种疫苗,这使养殖生产中的疫病防控遇到了困难。因此,在疫苗接种程序中注意避免或减少发生免疫副反应很关键。

1 免疫副反应的危害

1.1 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

免疫副反应包括程度不等的局部反应或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分为局部炎症反应和局部硬结。局部炎症反应是由于注射刺激、疫苗自身毒性或疫苗的酸碱度和渗透压等因素造成的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的表现,一般在接种后10h左右发生炎症反应,24h到达反应高峰期,3d左右会消失。局部硬结是急性炎症后,吸附剂未被吸收所形成的接种部位的硬结。全身反应通常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大多是由于疫苗中的异种蛋白或毒性物质刺激机体所产生,1~2d左右症状会消失。此外,疫苗被杂菌污染或疫苗中的佐剂、保护剂等也会引起畜禽出现异常反应,包括有菌化脓、无菌化脓和变态反应。部分反应可治愈,但还有一些反应会严重危害畜禽的健康,甚至会留下永久性后遗症或造成死亡[1]。接种疫苗时,如果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过高,还可能出现呼吸道免疫反应,具体表现为摇头、气喘等症状。

1.2 诱发其它疾病

免疫副反应会令畜禽躁动不安,时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的症状出现,严重的还会出现虚脱或衰竭,加之采食量低,营养水平无法达到标准,自身抵抗力受到影响,免疫系统紊乱,容易感染其它疾病,或加重病情,妊娠母畜常会出现流产、死胎等现象,哺乳母畜产奶量显著降低,产蛋鸡产蛋率下降等,同时还会增加畜禽的死亡率。

2 免疫副反应发生的原因

引起免疫副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在养殖生产实践,免疫副反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疫苗的使用方法、疫苗特性、质量,畜禽的个体因素以及免疫接种操作不当等几个因素引起的。有些免疫副反应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有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免疫副反应发生。

2.1 疫苗原因

受疫苗的生物学特性、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影响,在制作过程中,免不了要添加营养素、动物组织、细胞残片、佐剂、保护剂、防腐剂、动物血清、动物组织等,很多免疫副反应的发生就是由于疫苗中的附加物质无法被吸收或有过敏源存在,此外,一些疫苗中的毒性物质或异体蛋白会刺激畜禽机体,从而导致程度不等的免疫副反应发生。

2.2 畜禽个体原因

畜禽之间由于品种差异、精神状态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或本身处于病理状态之下,都是影响疫苗免疫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一些畜禽本身就是过敏体质,存在免疫缺陷症,或体质衰弱等,发生免疫副反应的几率就会增加。

2.3 人为原因

2.3.1 同时接种多种疫苗

现在需要免疫预防的疾病很多,每个畜禽都要注射几次疫苗,个别防疫员为了节省时间,会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易使畜禽机体出现免疫拮抗反应,从而降低疫苗的保护能力,无法预防疾病,同时还会由于多种疫苗带来的强烈刺激,使畜禽出现免疫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2.3.2 疫苗使用不正确

在接种疫苗前没有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保质期内,没有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书准确的使用疫苗,凭经验或无根据的随意加大疫苗用量,一些养殖场认为免疫次数越多,免疫效果越好,不按照科学免疫程序的免疫间隔和免疫时间接种,会导致畜禽出现免疫副反应。技术不熟练的防疫员容易出现“打飞针”的现象,此外,接种的部位和接种深度不能很好的把握会直接影响注射剂量。

2.3.3 消毒不严格

在免疫生产实践中,疫苗接种的器械、注射部位的消毒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也无法保证注射器只使用1次,由此带来的免疫副反应时常发生。

3 免疫副反应的预防

3.1 加强饲养管理

在免疫接种前,需要改善不良的饲养管理,保证接种环境干净卫生,使有害气体含量低,控制好圈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减少不良因素对免疫接种的影响。同时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以增强畜禽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给予畜禽适当的运动时间,健壮的身体能够耐受免疫副反应。

3.2 健康检查

在接种疫苗前需要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关注其身体状况、年龄、是否处于怀孕期或泌乳期等。对正在患病、体质弱、怀孕畜禽等要暂停接种,再安排合适的时间注射。因为年幼、怀孕、体质弱、患病的畜禽本身的抵抗力就比较低,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相对会更加强烈。而健康的成年畜禽,抵抗力较强,免疫接种后能够很好的抵御副反应的发生。

针对怀孕母畜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即将分娩的母畜,除了接种疫苗时的驱赶、捕捉等会引起免疫副反应,疫苗因素所引起的副反应的发生几率也比较高,甚至还会出现流产、早产及死胎的现象,或者影响体内胎儿的正常发育。泌乳期的母畜和产卵期的家禽再免疫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产奶量减少或产卵量下降的情况。所以,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畜,在其身体健康,没有受到疾病威胁的情况下,可以暂停免疫。

3.3 规范免疫操作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免疫接种的各项操作。在接种过程中严格消毒能用到的所有设施、接种环境和接种部位,并且做到一畜一针头,一畜一棉球,不可重复使用。在稀释疫苗时,选择专用稀释液或生理盐水,并在相对无菌的环境下进行,防止疫苗被污染。接种部位要正确、进针深度要适中、接种剂量要准确、注射器材要消毒。在畜禽免疫接种后,要安排安静的环境令其适当的休息,不能立即驱赶,同时观察畜禽的状态,对个别出现过敏现象或反应强烈的,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或强心药物对症治疗。

3.4 选择合格疫苗

在疫苗的选择上,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在保质期内,正确保存和运输的疫苗。在疫苗购入后,如果不能及时使用,需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保存,稀释后的疫苗要在24h内使用完。同时疫苗生产厂家也应该积极改进疫苗配方,减少佐剂等带来的免疫副反应。

3.5 抗体检测

在进行免疫接种前,需要检测畜禽体内的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疫苗接种,防止盲目接种带来的多种、漏种、重复接种等情况。在接种前,准备好抗过敏药物,以供随时使用,防止免疫副反应处置不及时造成的死亡。

3.6 规范防疫员免疫行为

定期对防疫员进行培训,增强其业务技能,同时进行思想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免疫接种过程中按照相应规范进行,不粗暴对待畜禽,并做好免疫记录。

3.7 及时处理免疫副反应

严重的免疫副反应可导致畜禽死亡,因此,在免疫接种后,要密切观察畜禽状况,发现出现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处理,通常,轻微的局部反应或过敏反应可等其自行恢复。出现严重免疫副反应的需要使用0.1%肾上腺素进行急救,防止畜禽衰竭而亡。使用剂量通常为马、牛2~5ml,猪、羊0.2~1ml,同时配合使用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中枢兴奋剂。同时对症治疗,使用复方安基比林;心脏衰弱,注射安钠咖。保证治疗地点温暖、安静、通风,并给予充足的饮水[2]。在使用治疗药物后,需要安排其它时间补免。

[1]杜玉品.免疫接种反应及其处理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79.

[2]郭四保,钟美福.引起免疫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09, 5(2):28-29.

猜你喜欢

母畜副反应畜禽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动物免疫副反应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浅析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