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导学讲座” 助力医学免疫学教学

2018-02-13郗雪艳杜伯雨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研室医学生物学教研室湖北十堰442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免疫学免疫系统

郗雪艳,郭 阳,杜伯雨(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研室;2.医学生物学教研室,湖北十堰442000)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1]。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医学免疫学的理论和实践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不断向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多学科渗透,已逐步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与医学生前期学习的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比较,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章节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紧密联系,而且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了众多的学术名词和缩略语,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又由于其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往往一次课没有理解透彻,就会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医学免疫学课程开设前,利用互联网媒体、采取多种形式的“导学讲座”[2-3],以介绍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特点、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如何学好免疫学及向免疫学学什么,可帮助学生学好医学免疫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

1 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特点

1.1 前后联系的系统性 医学免疫学连贯性强,紧紧围绕着免疫应答这一核心内容展开,如果把免疫应答看作一场抵御“外敌”的战争,那么免疫系统真正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所谓“知己”,就是系统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谓知彼,就是对抗原的了解和学习,一切引发免疫应答的物质均是“外敌”,是抗原的主要特征;所谓“百战”,就是免疫系统动用全部的力量去清除抗原,也就是免疫应答的过程;所谓“不殆”,就是要理解免疫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整个教学的安排也是围绕该内容展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握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有助于对医学免疫学系统的学习和认知。

1.2 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紧密性 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特点具有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紧密性。抽象、枯燥的理论只有紧密结合临床才能变得生动、有趣。免疫学知识也与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感受密切相关[5]。如为什么乙型肝炎疫苗一般注射3针才可能获得较理想的保护性抗体?感染病毒后为什么会在颈下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若怀疑某人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如何用免疫学理论和实验检查证明?这些问题的答案均可在医学免疫学的学习中找到。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1.3 与国际科研接轨的前沿性 医学免疫学作为推动现代生命科学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与国际科研接轨的前沿性。医学免疫学很早就在诺贝尔奖生理医学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早在1908年,俄国人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因为胞噬作用的研究,与德国人保罗·埃尔利希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6]。2000年后也陆续有科学家关于医学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由此可见,医学免疫学对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巨大贡献,其广泛渗透到医学各学科领域中,因此,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医学免疫学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生物学其他学科的发展,而医学免疫学的前沿领域,也无一不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成果。因此,在医学免疫学的学习过程中,应把握其前沿性,了解当今医学免疫学的最新知识,深刻认识到科学知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各个学科的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支撑。

2 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内容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独立学科。归纳起来,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4个“三”展开,即免疫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免疫防御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及免疫应答的3个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凝练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1 免疫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 免疫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其有着共同的使命,抵抗“外敌”,维持机体的平衡和稳定。在抵抗“外敌”入侵的大战中,免疫器官是“战场”,免疫细胞是“士兵”,免疫分子是“武器”。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长、分化、发育的场所,发育成熟的免疫细胞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及执行免疫应答的场所,是免疫细胞与“外敌”作战的场所。免疫细胞是免疫应答的执行者,包括执行固有免疫的免疫细胞和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是免疫细胞执行免疫应答的武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深刻理解免疫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可帮助学生全面把控医学免疫学的授课内容。

2.2 免疫防御的三道防线 免疫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构筑了免疫防御的三道防线,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作为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存在的细胞因子和补体及吞噬细胞构筑了免疫防御的第二道防线,此两道防线是固有免疫的组成部分,以非特异性方式清除入侵体内的多种病原体。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作为免疫防御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清除特定的病原体。深刻理解免疫防御的三道防线可帮助学生增强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认知。

2.3 免疫系统的3大功能 除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外,免疫系统还具有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等功能。免疫防御是机体清除病原体及其他异物,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能清除突变或畸变的恶性细胞,免疫自稳是免疫系统能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这三大生理功能需多种细胞和分子共同参与,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2.4 免疫应答的3个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过程是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前期所学习的一切知识均是为该内容做铺垫,免疫应答分为3个基本过程,即识别阶段、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识别阶段是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提呈给T淋巴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直接识别抗原的过程;增殖分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活化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的过程;效应阶段是效应性T、B淋巴细胞通过产生的免疫分子清除抗原的阶段。3个基本过程有赖于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协同作战,是对医学免疫学最好的诠释。

3 如何学好医学免疫学

3.1 抓住概念,加强理解 免疫学中的一些概念如抗原、抗体、补体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等相对抽象,不易理解,也是学生觉得难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7-8],如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可将其比喻成T淋巴细胞只吃细粮,其必须经过加工车间将抗原加工处理成小的可消化的细粮,然后装在一个精致的盘子里,端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才能识别,该加工车间就是抗原提呈细胞,精致的盘子就是MHC分子,而加工处理和端上来的过程就是抗原提呈过程。这个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了该免疫应答中这一关键环节,也理解了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内容——MHC分子。

3.2 前后联系,融会贯通 医学免疫学与其他基础医学的学科不同,其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展开,因此,任何一个章节的内容均要求学生融入该核心体系中,理解本章所讲的内容在免疫应答的环节中所占地位[9-11]。学生有了一个完整的免疫学课程内容知识构架。每堂课开始,学生将会把握住该堂课所学内容在免疫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从而不至于盲人摸象,零碎地掌握知识,能做到前后联系,融会贯通。

3.3 结合临床,联系实践 医学免疫学除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外,更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2-14]。因此,医学免疫学的学习除要与临床紧密联系外,更要与实践紧密联系。实验课教学更直观,又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内容,印象更深刻,因此,要将实验课作为理论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医学免疫学在临床上的意义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3个方面,诊断主要借助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机制;预防主要借助于抗原的免疫记忆功能;治疗主要借助于免疫效应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因此,实验课也要围绕这3个方面展开,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4 向免疫学学习什么

在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免疫细胞的很多特征具有值得学生学习的优秀品质,因此,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进这些品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免疫细胞,还能有助于学生思想品格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医学人才。

4.1 乐于助人 T淋巴细胞按功能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辅助细胞和体液免疫。因此,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是值得每名学生学习的。

4.2 自我约束 T淋巴细胞在活化后除要分化成效应性细胞外,其细胞膜上还会表达传递抑制性信号的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蛋白4,从而下调或终止T淋巴细胞的活化。在活化增殖的阶段能约束自己,在人生的顶点能做到居安思危,保持警醒,自我约束,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4.3 勇于牺牲 免疫应答是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但当病原微生物被完全清除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存在对机体是个负担,因此,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凋亡,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义不容辞,在不需要他们的时候默默离开,这种勇于牺牲的高贵品格也是每名学生应该学习的。

这些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细胞通过教师形象的比喻,展现在学生面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深入了解这些免疫细胞,促进免疫学的学习。

综上所述,医学免疫学因其学科特点及与其他基础课程的不同,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授课开始前进行医学免疫学“导学讲座”,针对初学免疫学的学生,围绕着如何学好免疫学这个核心问题,介绍免疫学的学科特点、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如何学好免疫学及向免疫学学什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好地促进医学免疫学教学。

[1]于美清,董福生,郝福良,等.改变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医学教学中师生的课堂互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90-192.

[2]辛岗,苏芸,李康生,等.《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翻转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2):162-165.

[3]燕晓雯,梁金香.有关绪论教学在医学生化教学中的作用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2):21-22.

[4]李春霞,司传平,马群,等.《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及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8):766-768.

[5]温伟红,王涛,庄然,等.采用互动式教学进行《医学免疫学》课堂授课的体会[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8):1225-1227.

[6]韩超峰,李天亮,陆元修,等.融入式医学免疫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24-326.

[7]罗晓东.医学免疫学教学技巧[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2):48-50.

[8]李忠浩,王丽,秦睿玲,等.一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1):109-110.

[9]刘星光,陈祥,侯晋,等.学导-案例式教学法在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2):949-951.

[10]赵汉宁,吴瑗,米娜,等.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方法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5-7.

[11]陈超龙,刘碧源,申可佳,等.医学免疫学系统性教学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2):85-87.

[12]周密,李哲,王艳艳.以专业为导向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20(7):1234-1235.

[13]张珍,胡涛,杜镇镇,等.以免疫应答为主线的系列免疫学开放性实验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4):67-69.

[14]杜联峰,余妍,夏嫱,等.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26-1028.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免疫学免疫系统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Staying healthy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