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究”践行 “剪刻”精彩

2018-02-12郭秋明郑莹莹

新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茶具民间艺术

郭秋明+郑莹莹

剪纸是我国一门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为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样式丰富、形象鲜活而深受欢迎。“智慧在指间流转,童心在纸端跳跃。”剪刻纸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之一,是一项手脑并用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但能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对弘扬民间艺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在细致观察中,磨亮眼睛

剪纸作为我国的民间艺术,根植于民间广袤的生活土壤,反映的是人们对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中,磨亮双眼,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发现事物的美,从而确定好素材,勾勒出画稿,剪刻出纸艺作品。

瓷都德化拥有“山多、水足、矿富、瓷美”四大优势,素有“闽中宝库”之称。为了让学生认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我们开展了“走进剪纸”的活动,或利用多媒体视频,或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游览自然风光,去欣赏陶瓷作品,去观看民间杂耍,去目睹农田耕作,去了解民俗活动等,并出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赏、探究。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发现家乡的花木瓜果、山水风光、杂耍演艺、人物典故、农耕瓷做等,这些都是剪纸取之不竭的素材。接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剪纸作品的寓意:“风景名胜”的剪纸,是以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方法,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人物典故”的剪纸,是利用纸艺创作,呈现文字内容,来表达爱与恨、褒与贬等的情感;“庆典礼仪”的剪纸,常采用谐音、谐形、象征等托物寄情的手法,来表达欣喜、欢乐、祝愿等的情感……最后,教師又用家乡的“杨梅剪纸”与祖国其他地方的剪纸比较,引导品析探究,让学生发现杨梅乡的剪纸与众不同的“去粗留细”“去骨肉连筋脉”的特点。在不断观察探究、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磨练出锐利的慧眼,既发现了剪纸的丰富素材,又感知了剪纸样稿表现美的勾画方法。

二、在不断实践中,练就灵巧双手

在剪纸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授予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方法,还要引领他们在实践中将知识和方法转化为操作技能。剪纸刀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探索中练习。学生一旦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就能自主、自如地进行创作,呈现出事物的美,流淌出应有的情。

剪纸的刀法、剪法是必备的基本功,要求操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对剪纸有得心应手的掌控能力。初学剪纸,学生常常既兴奋又紧张,执刀僵硬,微微用力,纸张就破裂。教师可以邀请著名艺人进入课堂,手把手地指导,让学生尽快掌握剪纸的基本功。首先从游剪入手,指导学生将执纸手作为主动手,不停左旋右转,执剪手配合着上下开合地运剪。在艺人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能比较灵活自如地运刀了。接着,再对学生进行折叠剪、掏剪、破剪、打毛等的训练。在学生熟练掌控剪刀后,又进行划刀、切刀、破刀、钻孔、针刺等刀刻训练,然后利用剪纸范图,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剪纸技法的“圆、尖、方、缺、线”这五要素,并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渐渐地,学生剪出的剪口变得整齐、顺畅。当学生拥有灵巧的双手,一张张薄薄的纸片,经过折、描、剪、刻,就能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

三、在深入探索中,活络大脑

剪纸是细致灵巧的手工活,也是学生呈现想法和表现自我的最直接方式。在剪纸过程中,学生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开发他们的大脑,还能锻炼想象创造能力。我们注重课堂与课外、欣赏与实践、示范与互动的结合,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发展善于观察、敢于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品质。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剪刻方法,运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活络他们的大脑,提升艺术修养。

德化县举办的“金鸡报晓·中国茶具之乡”剪纸作品竞赛活动,要求以“中国茶具之乡”——德化县三班镇的茶具为主题,进行创作。创作剪纸参赛作品之前,课题实验学校的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走进茶具之乡,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质地不一、造型奇特的茶具,同时了解茶具的生产过程;接着,教师利用剪纸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品析探究,畅谈创作思路;最后,教师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进行再创造。学生的剪纸作品精彩纷呈,设计的茶壶形状多种多样,茶壶、茶杯上的图案也是匠心独运,精美绝伦,制作手法更是灵活独到。学生们创造力大爆发,剪纸作品别具一格,富有多彩的个性和情趣,呈现出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充分展示了茶具之乡陶瓷文化的丰富内蕴和茶具高超的生产技艺,让人赞叹不已。

四、在呵护激励中,张扬多彩个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智力、性格、气质、技能等多方面的差异,他们的剪纸作品也就有所不同,哪怕是“拙作”,也会流露出应有的心迹。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或统一的标准来对待学生的作品,要因材施教,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正确引导;要呵护激励,对学生的创作给予充分的肯定;要引导互动探究,注重自主完善。这样,学生更容易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他们的个性也易得到健康的发展。

湘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剪纸故事》,是融剪、刻、说为一体的一节剪纸课,教学的关键是学生通过组合剪纸创作的人物形象来呈现故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利用剪纸表现故事:一是剪出人物的外形;二是剪出人物的眼睛、眉毛、衣服的花纹等细节;三是剪出其他人物;四是剪出背景或道具,并进行组合粘贴。接着,教师让学生编一个故事,进行创作。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有的绘画基础欠佳,有的剪纸操刀不稳,有的故事构图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降低要求,引导学生剪刻简单的独个人物,重点探究绘画和剪纸技法。对于有创意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赞赏,激发他们探究与创新的动力;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逐个辅导,手把手地教,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欣赏与指导、勉励与呵护,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性,让学生剪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组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故事。从最后的剪纸成品来看,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发展,创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通过引导探究,学生能感受到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得到了美的熏陶,提升了美术素养,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传承中国传统艺术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茶具民间艺术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季玉兰剪纸作品
作品四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于富业剪纸作品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