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建构的价值与诉求

2018-02-12王方全

新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建构德育

王方全

中国的传统节日眾多,对中小学生而言,传统节日具有更重大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通过进行传统节日教育,中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学习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还能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认同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教育中,由于应试教育的挤压、传统节日教育课程的缺失、简单枯燥的说教式教育方式、西方节日的冲击等原因,传统节日教育正在被弱化。构建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和学习传统节日,在参与传统节日的诸多仪式和活动中,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影响,成为一名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德才兼备的合格学生。

一、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建构的价值

(一)建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有利于挖掘传统节日的德育元素,丰富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

传统节日教育不仅承载了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更具有生活化、情境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应该成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的中小学德育课程,关于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残缺不全,而且散见于思品教材和语文教材中,内容未成体系。有统计显示,以小学为例,在人教版《思品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共计154小节内容中,关于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仅有2小节;在人教版12册语文教材349篇课文中,仅有2篇课文与传统节日有关,涉及的节日也只有春节、重阳节和中秋节,而且,大多数德育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又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的方式进行,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体验情境,抽象、空洞和枯燥的德育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果能将传统节日纳入教育内容,形成关于传统节日教育的活动课程,不仅可以将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丰富德育课程的内容,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特点和优势,确保德育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建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能引起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扭转传统节日教育德育功能弱化的局面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课让位于考试科目,传统节日教育更是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境地。同时,随着社会商业化程度日益加深,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传统节日逐渐演变成了消费节日。于是,富有爱国情怀的端午节成了“粽子节”,象征团圆和欢聚的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清明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几乎变成了旅游节、消费节、休闲节。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和文化的多元化,加之媒体对西方节日的报道和出于盈利目的的商业炒作,西方文化中的愚人节、万圣节、情人节、圣诞节等外来节日在我国备受追捧,逐渐取代传统节日,中小学生也热衷于过“洋节”。结果,传统节日在中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受关注的程度逐渐下降,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也日渐弱化。如果将传统节日教育上升到课程层面,以课程的方式予以实施,不仅能引起学生对传统节日足够的重视,还能发挥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扭转传统节日教育被弱化的局面。

(三)建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能合理利用传统节日,强化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传统节日承载了传统文化精华,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清明节的爱国主义教育、端午节的赛龙舟集体主义教育、重阳节的尊老敬老教育、春节的团结和睦思想教育等等。同时,传统节日“不同于课堂说教、报纸宣传、大会鼓动和文件命令,其自愿性、普及性、隆重性、生活性的特点,决定着它的教育力量无可比拟”。学生在传统节日中可以通过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受到熏陶,在德育教育上能起到单纯说教所不能及的作用。因此,利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纳入课程,让中小学生在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清明节祭扫红军墓、参观烈士陵园,端午节缅怀屈原,重阳节看望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可以强化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树立起敬老爱老、团结友爱等思想观念,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建构的诉求

(一)课程目标:构建“三位一体”的传统节日教育目标体系

构建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必须明确课程的目标,才能发挥好课程目标的导向、维持和激励功能。因此,制订“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让学生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对传统节日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转化为动力,避免出现传统节日教育的消费化、休闲化趋向。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要强调学生掌握传统节日的有关知识,如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诗词歌赋等内容,理解传统节日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日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能够通过传统节日知识的积累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个人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通过传统节日的参与,在仪式和活动中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对传统节日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正确的历史文化观念,避免盲目追捧西方节日,热衷于过“洋节”而缺失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和内化。

(二)课程内容:形成以节日为主体的传统节日教育系列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历史、地理、政治、文化传统、礼仪规范、民风民俗、价值观念等诸多内容,如春节的饺子、汤圆,端午节的粽子、龙舟等。这些生活化、覆盖面广的内容都与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德行修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每一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意义和内涵还是存在着巨大差异,德育重点也各有所侧重。如清明节,内容涉及寒食、扫墓、踏青等诸多内容,适宜进行感恩、诚信、孝道等方面的教育;端午节涉及吃粽子、划龙舟等内容,适合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春节的内容涉及希望寄托、合家团聚等内容,适合进行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教育。因此,以各个传统节日为主体,形成相关的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将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内容主体化、系列化、主题化,不仅可以使传统节日教育内容更加明确、具体,还能避免传统节日教育在知识上的零散化、主题上的模糊化。让学生明明白白地知道每一个节日的来由、相关的习俗、有关的诗词,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了解传统节日,理解传统节日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不但学生可以掌握关于某一节日的系统知识,而且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德育要素,让自己成为一名才识与德行兼备的合格学生。endprint

(三)课程实施:实现传统节日教育的仪式化和活动化

开展传统节日教育,以课程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节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但是,从传统节日自身来看,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仪式和活动,如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清明节扫墓踏青、重阳节登高、中秋节赏月、春节吃团年饭等等,因此要通过仪式或活动来实现教育学生的目标。例如,国庆節期间,隆重的阅兵仪式不仅能展示国家实力、壮大国威,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毋庸置疑,国庆阅兵仪式的教育力和影响力是一般的说教式爱国教育难望其项背的。因此,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也应该通过仪式化或活动化来实现,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教育影响力。中小学校在传统节日来临时,可以因地制宜,举行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教育仪式和实践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红军墓、参观烈士陵园;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春节组织学生写春联、做汤圆等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感受传统节日氛围,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内化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德育价值。

(四)课程评价: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关注活动过程及结果

众所周知,课程评价可以发挥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维持作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的效果如何,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之后其观念、行为方式是否受到影响,必须通过课程评价来考察。对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的评价,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课程的评价方式,必须结合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的特点,采用真实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方法。真实性评价要关注学生在真实的节日环境中,在节日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经历。过程性评价要关注学生对传统节日仪式或活动参与的面和度,使学生在活动中,如讲节日故事、说节日趣闻、谈节日感悟、包粽子、祭祖扫墓等等,接受传统节日教育。总结性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要关注学生是否通过传统节日教育吸收了传统节日的诸多内涵,并且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一定的行动表现出来,如能背诵或在作文中引用、化用相关的典故、诗词,会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等。这些不仅是传统节日教育的初衷,更是评判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

面对传统节日教育的弱化,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传统节日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塑造年轻一代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让传统节日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益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建构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