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几点几分”与大陆“认识时间”的比较

2018-02-12兰赠连

新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教版时刻大陆

兰赠连

最近,笔者将台湾康轩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几点几分”和大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进行了比较研读,对其教材内容的编排及教学目标体现的特点深有体会。现将自己的思考与读者诸君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一、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和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在具体内容上的差异

(一)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各活动的具体内容

台湾康轩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几点几分”单元包含六个前后相关的活动,每个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活动一】几点几分

1. 教师以童话故事《灰姑娘》的情境口述题目,透过观察、讨论、复习报读整点和半点时刻。

2. 透过《灰姑娘》的故事情境和操作钟面,认识短针就是时针;长针就是分针。

3. 透过拨钟,知道分针走一格就是1分钟。

4. 透过拨钟,报读几点几分。

5. 透过拨钟和观察钟面,使用5格一数报读几点几分。

6. 我是小时钟——拨钟表示指定的时刻。

【活动二】你来比,我来猜

1. 教师准备各整点及半点的数字钟记录卡。

2. 全班分成六组,各组轮派一位学生抽出一张记录卡,看清楚时间后,用左右手当作时针和分针比出正确时间,各组将时间记录在小白板上。

3.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答对的小组可以得分;答错的小组的组员需一起比出正确时间。

4. 完成一题后,就换别组指派一位学生继续游戏。

5. 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活动三】数字钟

1. 教师事先请学生将家里的钟或表带来。

2. 全班分成六组,各组观摩自己组员所带来的钟面或表面有何不同或相同之处。

3. 透过观察认识数字钟,将钟面时刻和数字钟对应。

【活动四】惊爆1分钟

1. 教师请学生起立,默数1分钟(60秒),觉得1分钟到了就可以坐下。

2. 教师观察并记录成功者,待全班皆坐下后公布优胜者。

3. 重复游戏3次,培养学生对1分钟的量感。

【活动五】1小时有60分钟

1. 透过观察钟面指针变化,知道1小时=60分钟。

2. 透过拨钟活动,知道某时刻经过几分钟或几小时后的时刻。

【活动六】12小时夺宝大作战

1. 教师准备一个大时钟并讲解规则。

2. 两人一组上台示范,猜拳决定先后。

3. 由0时开始,以半小时为一单位,每人每次最多能拨2小时,最少拨半小时。

4. 谁能先将时间拨到12点者为优胜,可得到宝藏。

(二)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各例题的具体内容

大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分为:例1认识“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上课情境引入“几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分针走1小格是1分”“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例2认识几时几分——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通过“从4时开始数”的活动,认识分针走1个、6个、9个“5小格”所对应的三个关键时刻:4时5分、4时30分(或4时半)、4时45分;例3解决问题——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明明与好朋友的谈话情境,开展对踢球时间进行推测的分析与推理活动。

二、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和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异

(一)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的领域及议题能力指标

1. 能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是几点几分。联结:能察觉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情境;能察觉数学与其他领域之间有所联结;能知道数学可以应用到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能知道数学在促进人类文化发展上的具体例子;能了解如何利用观察、分类、归纳、演绎、类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数学语言(符号、用语、图表、非形式化演绎等)的內涵;能理解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的异同;能用回应情境、设想特例、估计或不同角度等方式说明或反驳解答的合理性。

2. 生涯发展。激发对工作世界的好奇心;发展尊敬他人工作的意识。

3. 人权教育。了解并遵守团体的规则。

4. 性别平等教育。适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不受性别的限制,愿意了解不同性别者的各种意见。

5. 家政教育。认识衣食住行育乐日常生活的工具和用品。

(二)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的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 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3. 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5. 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時间的习惯。

三、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对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的教学启示

从上述的比较中可看出,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和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在安排学生学习的时间点上是相同的,都是安排在二年级上册的下半学期;在知识方面的目标也是相同的,都是要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几分;都注重通过“拨一拨”的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时间单位“分”,以及“时”和“分”这两个时间单位间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在这些差异中,有一些差异可以为大陆教师的教学带来深刻的启示。

(一)将活动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中

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单元安排了六个活动,以活动形式呈现单元内容,拨钟是主要的练习形式。在这些活动中,通过游戏、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台湾新北市板桥区文德小学庄琇琦老师执教的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单元的第一个活动“几点几分”,该节课的后面20分钟都进行拨钟练习,学生人手一个钟,人人都要拨,且每个时刻都要人人拨对才进入下一个环节拨另一个时刻,几乎每个时刻都有2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拨钟比赛,他们的成绩就代表所在组的成绩计入黑板上的成绩表中。endprint

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在编排上仍保留着“知识本位”的思想,以知识的全面呈现为主,虽有拨钟内容的呈现,但在教材中明示的活动内容比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中安排的活动要少得多,且因该单元只安排了3课时,课时量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怕让学生多进行活动耽误教学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课堂上用于拨钟练习的时间也是非常少,很难做到人人过关。

所以,大陆教师在教学“认识时间”单元的知识时,不妨借鉴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的活动内容,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有关时间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

(二)情感态度目标广泛且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的领域及议题能力指标中除了有“数与量”主题指标(能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是几点几分)外,还有“联结”指标,及“生涯发展”“人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家政教育”等属于情感态度方面的指标,其教学目标不是仅局限于数学方面,而是着重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大陆人教版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认识时间”单元虽然也提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但与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中的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相比较,无疑会单薄得多。

所以,大陆的数学教师也应该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好“认识时间”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数学之外的“生涯发展”“人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家政教育”等与时间有关联的方面,让学生在迈向社会化的过程中,尽早接触一些社会规则,心智尽快成熟,从而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三)重视对学生编数学故事的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

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单元内容重视用故事引入对时间的学习,让学生将相应的时刻串联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里,可以学得更轻松、更系统。如其第一个活动“几点几分”中先是利用灰姑娘的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刻,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扮演二年级学生的一天来认识各个时刻并练习拨钟。同时重视对学生编数学故事的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如其第一个活动“几点几分”中的第6个环节“我是小时钟——拨钟表示指定的时刻”提出“利用拨时钟说故事的游戏,作为课程的应用评量”,也就是要求学生拨几个时刻,并编成一个故事,以评价学生应用所学的有关时间知识的能力。

相比较于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强调时间的故事性而言,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则更倾向于让学生认识孤零零的某个时刻,其话语形式是“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而不是“几时几分谁在干什么”,沒有凸显时间的实际意义,仅仅为认识“几时几分”而认识“几时几分”而已。且比较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拨时间说故事的操作能力”的过程性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本没有时间,只是由于有了人类的感知以后,时间才存在。所以,大陆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妨也较多地引入故事,让学生参与到对数学故事的编撰中,学有意义的时间。同时要更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即“拨时间说故事的操作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修正、自我调整,激励学生加强对具体时间的认识,从而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时间掌控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教版时刻大陆
冬“傲”时刻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冰之大陆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一天的时刻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