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督导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究

2018-02-12刘宝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

刘宝红

[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督导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随机分组,分别纳入实验组(n=86)和控制组(n=92),实验组提供全程督导模式至分娩,控制组给予常规产检和分娩,观察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母婴妊娠结局。 结果 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控制组,两组产妇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早产和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感染发生率具有下降趋势。结论 全程督导模式有利于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降低围生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全程督导模式;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强化血糖管理;全程助产

[中图分类号] R71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b)-0040-02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高危妊娠的一种,它主要是指在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的糖耐量减退,至妊娠期才出现或者发现血糖异常或糖调节异常的一类疾病。该病在我国的发生率约1%[1],如处理不佳,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难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畸形,巨大儿等母婴并发症,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为此,该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积极干预展开了探索,发现全程督导模式对孕妇的血糖控制,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等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在该院进行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随机分组,分别纳入实验组和控制组。纳入标准:参照WHO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餐后2 h血糖≥7.8 mmol/L,符合其中一项即可诊断[2]。排除标准:妊娠前明确有糖尿病病史者;妊娠期糖尿病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如先天性心脏病、重度高血压、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判断医从性较差,不能完成研究者。实验组86例,控制组92例。实验组年龄22~40岁,平均(27.6±9.8)岁,孕周24~36周,平均(30.7±3.2)周,体重45~69 kg,平均(52.1±6.8)kg,空腹血糖为(8.2±1.3)mmol/L,餐后2 h血糖(14.2±2.3)mmol/L。控制组年龄23~38岁,平均(27.1±8.9)岁,孕周24~37周,平均(30.5±2.9)周,体重44~72 kg,平均(52.5±7.0)kg,空腹血糖为(8.3±1.6)mmol/L,餐后2 h血糖(14.7±2.8)mmol/L。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体重、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

2.2 干预方法

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药物干预、正常的产检和分娩之外,提供全程督导模式至分娩,控制组给予常规产检、药物干预和分娩。全程督导模式主要分3部分内容:①健康教育:全程督导模式的基础部分,孕妇首诊时就给予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讲解和科普,并发放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资料,提高孕妇及家属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科学干预方法、干预目标以及积极干预的意义。②强化血糖管理:全程督导模式的核心部分,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用药、以及血糖监测等活动,力争将餐前血糖、餐后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并加强对孕妇体重的控制。③全程助产:全程督导模式的关键部分。产前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其在分娩前产生的焦虑、抑郁、担忧等不良的心理情绪。针对不同的孕妇,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方案。详细耐心介绍不同的分娩方式以及医生的建议。产时助产人员除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外,及时了解产妇的合理需求,积极地给予产妇表扬与鼓励,增强其分娩的信心,缓解分娩时的不适感,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然后积极的与产妇及家属有效沟通,指导产妇适量活动,给于乳房按摩护理,教会产妇和家属喂养和照料婴儿。

2.3 观察指标

检测并记录每位产妇的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记录并登记分娩时两组产妇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在血糖水平、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

2.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并分别用(x±s)、[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产妇血糖水平的比较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为(5.8±0.8)mmol/L,低于控制组的(7.3±1.0)mmol/L;餐后2 h血糖(7.1±0.9)mmol/L,较控制组的(8.9±1.3) mmol/L低;两组产妇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8±0.5)%和(6.9±0.8)%。两组产妇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 两组产妇母婴并发症的比较

实验组发生产褥感染3例(3.5%),晚期流产5例(5.8%),早产13例(15.1%),巨大儿3例(3.5%);控制组发生产褥感染8例(8.7%),晚期流产9例(9.8%),早产28例(30.4%),巨大儿12例(13.0%)。两组产妇早产儿和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感染发生率具有下降趋势。见表2。

4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鉴于该病在我国的发生率比较高,并且对产妇和胎儿的妊娠结局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内的诸多专家学者,围绕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预进行了众多的探索,以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水平,并减少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研究也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临床工作中尝试全程督导模式对孕产妇进行管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全程督导模式管理主要有健康教育、強化血糖管理、全程助产3部分内容。endprint

健康教育是全程督导模式的基础部分,提高孕妇及家属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科学干预方法、干预目标以及积极干预的意义。朱凌燕等人[3]的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使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生活方式的改变、血糖的控制水平、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孙洪艳[4]的研究结果同样显示,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血糖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观察组的妊娠结局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强化血糖管理是全程督导模式的核心部分。血糖控制结果的理想与否,可以影响妊娠的结局以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江萍[5]的研究指出,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妇,其子痫前期、胎膜早破、早产、羊水过多等产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血糖控制欠佳的孕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助产是全程督导模式的关键部分。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分娩建议、饮食指导、母乳喂养指导、亲子示范等方式,使孕妇具有良好的心态和身体条件来迎接新生命。梁伟[6]的研究发现,全程助产使产妇产后出血量、疼痛评分、以及总产程时间等均得到改善。

在该次研究中发现,通过采取全程督导模式对孕产妇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控制孕产妇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早产儿和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全程督导模式有利于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降低围生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小丽,秦明春,于爱敏,等.人蜕膜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335-1337.

[2] 李畅,史琳涛,李广琦,等.WHO与IADPSG诊断标准关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率的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5):385-388.

[3] 朱凌燕,姜杉,徐茂青,等.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5, 30(15):2314-2315,2432.

[4] 孫洪艳.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糖尿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9):155-156.

[5] 江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母婴结局影响的观察[C]//2016年全国慢性病治疗论坛论文集.中国医学会,2016.

[6] 梁伟.全程助产护理模式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分娩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7):156-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