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兴趣与方法”上下功夫

2018-02-12刘书莲

新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游戏

刘书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變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和内容”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的要求,并规定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要达到这个要求,特别需要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方法”这两个关键要素。笔者在实践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方法”。

一、打造环境,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1. 建构班班图书角。在教室中建设一个属于学生的读书天地,会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建设一个图书角。为了让图书角得到学生的真正喜爱和呵护,我们提倡资源共享,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书带到班级图书角,相互借阅。这样,学生可以接触到几十种不同文类、不同难度的书籍。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能促进每个学生爱护书籍。

2. 搭建阅读平台。好的环境更容易调动学生读书的欲望和积极性,更能促进学生自主的阅读与分享。为了让学生置身于书无处不在的环境,有机会每天阅读,我们在学校空旷的地方建设开放式的“红领巾书吧”,还创设了一间“心天地互动阅览室”。在这些地方,学生可以接触到几百种不同文类、不同难度的书籍,只要他们愿意,可以尽情地阅读,随时写好“读书摘要”,分享“好书推荐”,在一次次的分享中不断地唤醒学生阅读的心灵。学校还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使之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每周每班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

二、授予方法,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方法有以下这些。

1. 朗读给学生听。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小学低年级,教师或家长反复为孩子们朗读优秀的文本,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词汇量,而且效果相对持久,学生学习成绩也会更好。尤其是理解有一定难度的文本,教师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流畅地读给学生听,以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听取文章的内容上,而不是忙着思考某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样,可以增进他们的理解,拓展他们的词汇量,并让他们享受到听故事所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家长在家里朗读文本给孩子听。大声朗读的效果,无论是对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孩子,还是对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而且越早开始为孩子朗读,效果越好。

2. 正面示范。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层面,对学生帮助最大的做法,就是在教学课内文章时,教他们一些具体、实用的方法。例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整个阅读讨论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抓宣言类作品的核心观点”这一阅读策略展开的。那么如何读“宣言”类作品?阅读前,教师要介绍“宣言”类作品的特点,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中,要引导学生讨论梳理作者有哪些主要观点,再寻找关键句子,进一步讨论作者是怎么表达观点的;阅读后,要让学生反思怎样抓关键句子来阅读“宣言”作品。这样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出阅读的步骤、方法,到了阅读同类文章时,再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到的方法、策略,学生阅读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3. 分享阅读。分享阅读有多种方法。一种是教师朗读时,学生跟着默读。这种做法除了原有(朗读给学生听)的好处外,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因为他们必须要跟上教师相对较快的朗读速度。此外,当教师念出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时,学生用眼睛辨识生词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另一种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后,让一些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把阅读体会分享给大家。有的学生不愿意说,可以让他们设计“好书推荐”,把读到的故事以书面的形式分享给大家。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读过的文章简单地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交流阅读中的收获和体会。

4. 大声思维。阅读策略是很难教的,因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很难,每一个阅读理解过程,都有多种阅读策略夹杂在一起;还有就是阅读理解是一个微妙、难以定义的过程,不容易察觉,也很难记录。那么要让学生明确地看到阅读思维过程,可以采用“大声思维”这一方法。所谓“大声思维”,就是把原本无声的、快速的、复杂微妙的思考,放声说出来。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读管管的《让我们每个人都来种树》,示范了整个读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又强调了一些读诗的方法,如:“你可以顺着这个题目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要种树?”“我们可以预测一下诗人会怎么解答。”……好的“大声思维”还需要用上连接语,加强示范性。

5. 设计阅读单。设计得好的读书单,就像思维导图一样,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呈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理解、记忆以及迁移。在教“阅读策略”时,可借助一些“阅读单”,如情节梯、示范图、意见椅、角色地图等。阅读单可以结合书的特点以及要培养的阅读策略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读知识类的书籍,可以设计下表。

“我所知道的”一栏内填写在读这本书以前就知道的相关的知识;“我想知道的”一栏内填写读这本书之前自己想了解的相关的知识;“我学习到的”一栏内填写带着目的读完这本书以后知道的相关的知识。再如,比较是经常用到的阅读策略,为了让学生进行比较,可以设计以下的表格。

6. 游戏设计法。笔者让学生把读书当成游戏来玩,就是让学生根据书中的内容设计好玩的游戏。比如阅读《我爸爸的小飞龙》就可以设计飞行棋的游戏或是闯关的游戏。学生在设计游戏之前先要依据故事的内容制订好游戏规则,比如遇到问题“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回答得详细具体的,就可以连跳几步;如果说不来的就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把设计游戏当成任务,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会很认真地看书,对书中的人物、地点、故事情节就会特别关注。同时,让学生把读书转化为游戏,也非常考验学生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游戏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爆笑游戏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