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生活实际,写真情作文

2018-02-12刘温

新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老奶奶景物蚂蚁

刘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当前的小学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感受不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是为考试而作文,是“应试”而不是“应需”。二是作文教学过于强调语言表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努力引导学生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习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四点。

一、习作内容要指向学生的生活实际

1. 鼓励学生写日记或周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鼓励学生写日记或周记,也是不少教师常用到的训练方式。笔者的做法是强调“真实”,要求学生在写日记或周记时,不能胡编乱造,用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生活,把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思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样,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日记或周记的内容;生活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瞬间、能触动心灵的一个眼神、感动人的一件小事都可以活跃在学生的笔下。

2. 习作内容要尽量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笔下生辉”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用一段话写下来。我校校园环境优美,是花园式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办学特色“书香雅趣”的建设,学生亲历学校环境硬化、绿化、美化的全过程。教师可以以校园的一处景物为习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观察、介绍校园的一处景物的基础上尝试习作,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

二、习作目标要指向生活的真实需要

在《校园的一处景物》的习作指导中,笔者所制订的习作目标的具体指向是:当有客人来学校参观时,请你向客人介绍校园的一处景物。在本课的习作指导中,笔者设计了两个有梯度的环节,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把自己眼中的校园的一处景物介绍清楚。(1)说说你喜欢的一处景物是什么;(2)怎样把你喜欢的这一处景物介绍清楚。第一个环节安排在学生观赏录像后提问,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观察记忆。第二个环节则贯穿习作指导的始终,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要把景物介绍清楚就要做到:一是按顺序,二是抓特点,同时要表现出自己对校园的热爱。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教材的“观察与思考”“认真看看景物的样子、颜色,还可以闻闻有什么气味,听听有什么声音……”中得到启发。

三、习作指导要从“生活情景”入手,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校园的一处景物》的习作指导中,先让学生观看笔者拍摄的校园录像。这个录像把校园分为校大门、花坛、办公楼、教学楼、操场等五处景物,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感受校园的美景,唤醒学生对校园的观察记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基础。接着,引导学生阅读习作题目,弄清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向大家介绍校园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这样的指导层层递进,指向生活的目的明确,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让他们入情入境,表达出真情实感。

另外,习作指导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认知实际,有的放矢,提高实效。例如,在以反映学校办学特色“书香雅趣”为主题的作文大赛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认知实际,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校园的文化建设,用心体会书香校园给大家带来的巨变。让学生了解几年来学校努力创建的校园特色——“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书香溢满校园”“让雅趣伴你成长”,并把这些表达在习作中。

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1. 教师追问。所谓的“教师追问”就是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时,教师要时刻留意学生交流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学生思维停顿、中断或留于浅表或误入歧途时,果断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指导,让学生的思维或得以延续,或得以转化,或得以提升。如在指导写作《说说你的发现》时,一位教师用教材中的一幅插图(三只蚂蚁搬家)作为突破口,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学生观察完插图,介绍蚂蚁怎么搬家时,有的学生观察得不太仔细,介绍也不太清楚。教师就有意识地追问学生:“要下雨了,如果你是一只蚂蚁,背着一大袋食物,急急忙忙搬家,你心里会怎么想,会怎么做?”“第二只蚂蚁转过头,它好像在对后面的同伴说什么?”“三只蚂蚁的后面还有其他蚂蚁吗?它们是怎样搬家的?”……这样追问式的引领,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拓展学生的思路。这样既有“按顺序”方面的指导,又有“发挥想象”方面的指导。此外,教师引领、同伴互助、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也都是习作指导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在习作素材的交流中展开思维的碰撞,促进学生联系实际说真话、表真情。

2. 活动介入。小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阶段,如果能把习作与活动结合起来,就能增加作文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如进行《过把演员瘾》习作教学,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联系实际,激发欲望。在导入时可以说:同学们,人生就是一场戏,我们今天来过一把当演员的瘾。在与学生交流和探讨时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在这几天的排练中,你们已经体会到演员如何才能演好戏了吗?(2)融入生活,用心体验。营造相应的演戏情境,以表演或独白方式来引出节目表演。在结束每一场表演后,“观众”及时采访演员,让演员说出自身的参演体会,教师与学生进行点评。(3)佳作赏析,授之以渔。展示学生部分优秀习作,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维;又或布置几个人共同合作表演故事。学生们可以自行选择故事,自主编排,自主演练。在排练的过程中,小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如:有一个小组表演的是《老奶奶与大灰狼智斗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老奶奶”养了五只羊,被狼偷吃了两头羊,“老奶奶”便拿来一块大石头,将石头刻成小羊的模样,结果狼吞了这块石头死了。一位同学扮演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另外一个同学旁白。演老奶奶的这位同学皱著眉头,垫着双脚,一副老人姿态,刚走上了讲台,下面的同学就开始哈哈大笑。在进行这一教学片段的过程中,教师营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里写自己,情境在眼前,为语言表达提供了更加具体的形象。学生因此喜欢写作,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奶奶景物蚂蚁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热心肠的老奶奶
木瓜老奶奶的云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景物描写要准确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