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开放性习作教学的创新点

2018-02-12吴荔青

新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评价

吴荔青

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富有鲜活气息的文章,作文教学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创新,着力提倡开放式习作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重视在学生的素材积累、习作内容、习作表达、习作评价四个方面实行开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一、打开多条渠道,开放素材积累

1. 美文赏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篇篇文质兼美,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语言,努力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基础。

2. 课外涉猎。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仅仅依靠十二册教材中的美文或几本优秀作文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军事、科普等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并教给学生课外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定期组织各种阅读活动,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学生的语言存储量大了,作文时遣词造句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少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皱眉头,咬笔头”的尴尬。

3. 观察体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的习惯,用一双慧眼去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景,观察自己的生活,熟悉写作对象,把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或长或短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在观察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二、打破教材束缚,开放习作内容

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关键是解决“写什么”这一基本问题。要想使学生的作文向着个性方面发展,就应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个性化的表达。

1. 要还给学生自我选材的自由。学生每天都置身于大自然和社会中,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江河湖海、草木鳥兽、街头巷尾、超市百货、报刊网络信息、各类饶有兴味的活动等,只要加以筛选,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内容。要将自我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尽量避免学生奉命式地去写那些单调、乏味、过时的内容。

2. 要善于把握练笔契机。除了对教材中规定的那几次集中的作文教学外,教师还要根据每个文本的特点,准确捕捉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一些小练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结尾是:“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时,笔者针对这个结尾,设计了一个问题:“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会怎样向小红狐要回它的红背包呢?请同学们进行续写。”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写得生动、有趣。有个同学续写的开头是这样的:“自从小木偶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后,它就一直想着把自己的红背包拿回来。一天……”这样与课文紧密结合的习作开头,说明他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表明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打破“假大空”,开放习作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写想象作文,注重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开放习作表达就是要打破习作“假大空”的现象,引导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1. 想象表达。作为教师,不仅仅要解放学生的头脑,更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高他们思维的创造力。有个学生在笔者指导下写下了一首题为《石头》的诗:“我躺在溪边/我立在山冈/我潜在河底/我卧在树下∥我没有心脏/我没有情感/我没有美貌/却想着奉献∥建筑队把我送进了搅拌机/雕刻家把我带回了家/鱼儿在我脚下安了家/小动物在我身后躲过了猎狗∥我成了承载快乐的铺路石/我成了演绎艺术的石雕/我成了鱼儿的故乡/我成了动物的好朋友∥那一刻/我兴奋了/我的身体里涌动着什么/噢!是奉献他人的爱啊!”这就表明,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正确引导学生想象,学生思绪如潮,是可以写出想象奇特且合理的习作的。

2. 自由表达。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例如,一次登山活动后,笔者要求学生写篇《难忘的一次登山》,起初许多学生觉得这是老生常谈的题目没新意,因而不想写。于是笔者宣布可以自由选喜欢写的内容。这下学生们习作的激情涌动了,有的写登山前妈妈的唠叨;有的写登山时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个性化写作让学生们产生了一吐为快的感情,真情表达出了真我。

3. 个性表达。作文教学要提倡个性化的表达,将开放性落到实处。如写《__________给我带来的温暖》的作文,学生对温暖的感受有所不同:有的写父母、老师等熟悉的人带来的温暖,有的写陌生人带来的温暖,有的写书、动物、谎言等带来的温暖……体验不同,写出的内容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

四、打破单一循环,开放习作评价

习作教学要打破那种“教师出题—学生写—教师批”的单一循环模式,向学校、家庭、社会开放,实现多元的综合性习作评价。

1. 自评和互评。教师应把修改作文的权利大胆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反复诵读,反复独立进行增、删、换、改,激起他们自己修改作文的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在自评自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找学习伙伴或小组内交流,互评互改,让每一位学生既是习作者,又是评价者:既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又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既可全体参与学习,又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 教师、家长再评。在学生自评互评后,教师再以对话的形式为学生的习作写出以肯定、鼓励为主的评语,提倡赏识评价。按等级来评价,既评学生习作,又评学生“点评”。同时,也邀请家长来评价孩子的作文,让家长也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促进孩子写作信心的树立。

3. 集体评价。对学生的优秀习作,教师可以张贴在班内的“习作苗圃”中或编辑成册,让其接受集体的评价,让更多学生内在成功的需要得到满足。

4. 社会评价。自己的小习作能在刊物上发表是学生最得意和快乐的事了,为了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习作积极向有关报刊投稿并争取发表。

开放性习作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笔者认为,只要抓住“开放积累素材、开放习作内容、开放习作表达、开放习作评价”这些习作教学创新点,让学生真正乐写,会写,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整体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