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证运用水桶理论补齐美育“短板”

2018-02-12张辉煌

新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长板茶乡短板

张辉煌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基于此,我们立足感德茶乡实际,利用“短板和长板”水桶效应,开发本土资源美育因素,补齐美育“短板”,以美养德,以美化人,让美育基因凸显办学特色。

一、利用“长板”优势,做优美育因素

1. 走进“大自然”,鉴赏茶乡美。中国茶叶第一镇——安溪县感德镇,地域广阔,境内资源丰富,有着优质的文化资源,优美的教育环境,用好它,是感德基础教育的一块“长板”,也是一本活教材。课余,我们引领孩子们走进茶园,去发现,去鉴赏……回到课堂,那一份美丽的纯真跃然于纸上。2016年4月19日,安溪县首批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校(感德中心学校)重要成员之一陈辉都老师执教《家乡美》,把乡土特色资源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赞誉。

2. 亲近民俗风情,播撒“感恩尚德”文化种子。教育和文化是相通的,只有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青少年学生才能从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的熏陶。生活在茶乡的孩子,对家乡传统民俗更是耳熟能详。“茂绿林中三五家,短墙半露小桃花。客行马上多春日,特扣柴门觅一茶。”是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所著,为感恩其所作的贡献,当地民众将他尊奉为“茶王公”,兴建茶王公祠,民俗活动被世代传承至今;走进那万民敬仰的医神“保生大帝”的玉湖殿,那一份慈悲济世的精神,耳濡目染……在开发校本课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被“感恩尚德”古老淳朴文化所熏陶感染。这不仅激发学生爱乡情感,也给他们播下“感恩尚德”文化种子,为学校开展美育工作,保驾护航。

3. 体验传统制茶工艺,赏析神奇美丽。走进茶农家、贴近茶农,认识茶树、茶叶、制作工具、制作工序,让学生感受茶叶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家乡人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努力学习,为建设现代山水茶乡作贡献的思想感情。2017年3月,感德中心小学“心茗”文学社小作家等一行50人开展采风活动,走访了制茶大师陈两固工作室,亲眼目睹每一道制茶工序。陈大师的娴熟工艺,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神奇与美丽的痕迹。

二、克服“短板”劣势,完善“长板”自我

1. 以校园文化布置为载体,努力营造以美育人氛围。伴随着“中国茶叶第一镇”的名片效应,五湖四海宾朋云聚感德。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它将为感德教育工作注入新的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我们诠释“感德”二字内涵,结合镇情、校情、学情、社情,把美术教学特色拓展为美育办学特色,确立了“以美修身、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健体”的“以美育人”教育理念,合理规划布局校园文化。如中心小学的“感恩尚德茶韵书香”壁画和楼梯、走廊文化,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令参观者无不驻足赞叹。尤其是所创建的茶叶大观园,“茶”字形园圃内种有安溪四大名茶并“立牌”,是学生实践学习基地。如今,我校努力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浸润学生心田。

2. 以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为平台,创建“一校一品”风格。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来牵引、塑造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这是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我校鼓励下辖小学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艺术教育特色。以教学开放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文化艺术活动,引领社会、家长、学校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霞云小学举行书法比赛,五甲、歧阳、霞春等小学开展“国学经典名句(诗)”诵读比赛活动,槐植小学举办“感恩尚德传承茶礼”等比赛。其中,中心小学少儿茶艺队得到安溪县电视台《茶人茶事》栏目专题访播,福德小学的“开放日”现场国画展示也得到安溪县电视台专题采访报道。

3. 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提升美育教师素养。为了稳步推进学校“一校一品”艺术教育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通过“双引双培”“走出去、请进来”、自我学习提高、论坛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美育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去年秋季,邀请省级教育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并安排若干名校长和教师到广西、北京、福州等省市培训学习。

三、整合“短板和长板”,提质美育教学

1. 全面开足开齐课程,协同“四育”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对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要求下辖20所小学按照省颁“课程设置”,制定相关措施,全面开足开齐课程,规范办学行为,协同“四育”全面发展。2015年春季,开展以“放歌茶乡·祝福明天”为主题的“香飘感德毓千秋”的校歌和“感德之歌”“感德情·茶乡美”“闻香”“感德的茶·感恩的心”的镇歌演唱比赛活动,同学们通过激情的演唱、角逐,茶乡人的骄傲、自豪感无不洋溢于表。

2. 实施“走教”制度,补充美育教学力量。随着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没有足够音体美的师资力量,大大制约了农村美育教育的发展。我校下辖20所小学,由于师资配置不均衡,于是我们就利用仅有的音美师资,与职称晋级、评优评先挂钩,采取“结对帮扶”和“走教上课”制度等方式,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从而缓解区域间艺术教育的压力。今年秋季,参加安溪县六年级综合素养比赛,我校吴晶晶、王妍乐、王瑢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占参赛人数的50%,有力地鼓舞了本校师生的积极性。

3. 优化“三位一体”机制,形成以美育人合力。艺术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课外活动则是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延续,把美术教学拓展为美育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布置是美育工作的补充。我校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构成“三位一体”机制,形成合力,讓学校美育工作最优化、最大化。鼓励下辖20所小学,在课内打基础,课外开辟美育系列第二课堂校本课程,尤其中心小学“心茗”少年宫葫芦丝、象棋、茶艺表演、书法等系列兴趣班,福德小学国画兴趣小组,歧阳小学“小山鹰”腰鼓队兴趣班等无不凸显办学特色。

总之,立足感德乡土特色,运用长短板辩证思维,发挥丰富文化资源的“长板”,弥补美育“短板”;因地制宜,整合长短板,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凸显美育办学特色,提升美育工作水平,迎接“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让我校以更飒爽的姿态屹立在茶乡大地上,成为安溪北线基础教育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板茶乡短板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互联网时代“长板”是初创企业宣传“痛点”
茶乡飞歌
玩家;长板少女阿秀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请到布依茶乡来
余海燕:茶乡飞出的“领头雁”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聚焦寿宁 打造生态新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