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二胎政策”对外传播框架研究

2018-02-10安若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二胎政策生育人口

■ 张 琳 安若辰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二胎政策体现了我国在人口政策上的重大变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期,有关利用冷冻胚胎技术生殖、女星冻卵、代孕等问题成为国内热议的话题,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生育政策的讨论。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二胎政策,我国媒体是如何进行对外报道的?这些报道的对外传播效果如何?探究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特色政策的对外传播能力。

一、中国媒体二胎政策报道的对外传播框架

本文以中国最大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为研究对象,以“Two-Child Policy”为关键词在其官网进行搜索,后经人工筛选,得到146篇相关报道,对其进行框架分析后,共提炼出政策出台、政策影响、生育数量、头胎话题、公共医疗资源、生育意愿、生殖技术、产妇、代孕、政策完善和计生政策等11个话语包。

《中国日报》对二胎政策的报道内容涵盖较为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话题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增加,报道的重点话题也有所变动。

关于“政策出台”和“政策影响”的话语包出现最早,集中在2015年11月,媒体对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如对人口结构的影响等进行了阐述。但是,与“政策出台”相关的话语包在2016年不再涉及,有关“政策影响”的内容还在继续展开,媒体在此后的报道中还关注到政策的短期和直接影响,比如对相关领域的经济刺激等。接着,媒体的关注点转移到生育数量和公共医疗资源上。生育数量的变化关系到政策是否真正起效,而生育数量的提高势必会造成对公共医疗资源需求提高,这是政策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关乎政策执行的质量。在对生育数量的报道上,媒体先是对生育率的变化趋势做以猜测,而后对实际的生育数量和生育率变化情况做出报道。

关于产妇、生育科技和“代孕”的话语包随后展开,媒体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灰色地带给予了集中报道。后期,媒体的注意力集中在夫妻对二胎的生育意愿上,这是因二胎生育率低于预期而产生的新关注点。此外,关于对第一胎的关怀、政策完善等话语包,一直贯穿于二胎政策的报道之中。

二、西方媒体对我国媒体二胎政策报道的再架构

对外传播是一种跨地域的传播,其目的就是要影响国外媒体以及部分民众,再通过国外媒体的“二次传播”“多次传播”影响更多的媒体和受众,以达到最直接的传播目标——影响国际受众对中国的态度。①“二次传播”是相对于“首次传播”的传播学概念,是指新闻或事件在首次传播之后,经过另一媒介又一次被传播。转述、转播、转载等都是二次传播的表现形式。②

二胎政策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媒体享有对政策的优先解释权。但是,中国媒体的报道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方媒体?对外传播的效果如何?我们以西方主流媒体BBC为例,在对其官网进行关键词搜索后,得到20篇相关报道。

BBC对我国二胎政策的报道时间主要集中在2015年10月30日,且报道话题比较集中,主要聚焦在以下五个方面:1.聚焦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2.政府的政策是对女性生育权利的控制。3.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理措施。4.新政策仍未脱离计划生育政策本质。5.人们对新政策的欢迎。

总体来看,BBC虽然对中国的二胎政策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是报道议题较为单一,大多将新政策作为由头,引出对此前计划生育政策的批评,没有涉及《中国日报》上的议题内容。因此,该政策的对外传播效果并不理想。

BBC引用的中国媒体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一,对人口统计数字的引用。如,引用中国官方数据说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减少生育约4亿人;引用新华社的数据说明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等。第二,引用官方媒体发布中国开放二胎政策的消息。如“据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中国决定结束持续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③“据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允许家庭生二孩是为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应对老龄化”④。BBC还引用了国家计生委的话,说明开放二胎政策需要人大通过后才能全面实施⑤。第三,援引中国媒体对政策的评述。如,“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在社评中说,结束计划生育政策是‘顺应民意’。社评中还提到,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中国的出生率,减轻了中国的资源负担,给经济腾飞提供了推力’”⑥,“官方媒体《中国日报》也发了社论,表示此举是‘政府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如果不加以调整,变化的人口特征将导致中国劳动力短缺等潜在问题’”⑦。值得一提的是,BBC在引述中国媒体报道内容后加上了自己的评述,比如,就《环球时报》的“结束计划生育政策是顺应民意”,BBC由此引申出此前生育政策受到批评。在“中国计划生育能控制住中国飞速增长的人口”之后,BBC 评论道,有批评家表示,即使中国没有计划生育,现代化的进程也会使人口增速减慢⑧。第四,大篇幅转载中国媒体的报道内容,如BBC 大篇幅转载了《新文化报》的一篇中国某公司要求女员工在怀孕前提出申请的报道⑨,还引述了中国社交网站中网友言论,引述以负面居多。

三、二胎政策对外传播效果对我国政策传播的启示

我国的生育政策具有中国特色,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西方媒体有意忽视到中国人口基数大的国情,有意忽视计生政策帮助中国减轻环境资源负担,促进经济腾飞,从而为世界作出的贡献,刻意放大政策的灰暗面,是“妖魔化”中国的惯性思维的体现。从上文的分析可见,尽管《中国日报》对二胎政策进行了篇幅众多、内容全面的报道,但对BBC的“二次传播”效果并不理想。BBC借新政策将矛头对准此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再批判,尽管引用中国官方媒体的消息和数据,但没有改变其批评的主调。

可以说,国家的政策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媒体对政策的报道影响着国家形象,外媒对中国政策的解读影响着中国在海外受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媒体要充分意识到政策传播的重要性,提高政策对外传播效果。第一,要有国际视野和大局观念。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生育政策的颁布必然举世瞩目,因此,如何将政策对外报道,如何避免外媒曲解,都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慎之又慎,比如,“结束独生政策是顺应民意”的评论文章就被BBC引用,并解读为此前的独生政策备受批评,这就使我国的对外传播陷入被动的局面。第二,要关注国外舆论,做有针对性的解释和回应。政策的传播不但要向内看,还要向外看,关注外媒如何解读中国政策,对不实和曲解之处,应适当作出回应。第三,对外传播时,要摒弃政策宣传的思维,提高讲故事的能力。“报喜不报忧”并不能说服国外受众,反而会让外媒持着怀疑的态度去寻找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灰暗面。第四,中国政策是基于国情确立的,对外宣传过程中要充分介绍中国国情,才能让外媒更好地了解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原因。比如在介绍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时,可以介绍人口基数大,具体大到什么程度,如果人口继续不加控制地生育下去,会出现何种情况等。这样,使外媒充分意识到计划生育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才能尽量避免外媒出现“中国现代化程度提高,人口生育率自然会降下来”这样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想当然式的评论。

注释:

① 程曼丽、王维佳:《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3页。

② 聂恒玉:《如何提升新闻的二次传播价值》,《新闻战线》,2008年第12期。

③④ChinatoEndOne-ChildPolicyandAllowTwo,BBC网站,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34665539,2015年10月29日。

⑤ChinaTwo-childPolicyNotValidUntilMarch,GovernmentSays,BBC网站,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34697016,2015年11月2日。

⑥⑦China'sOne-childPolicyReversalCautiouslyWelcomed,BBC网站,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34674444,2015年10月30日。

⑧ChinaOne-childPolicy:U-turnMayNotBringProsperity,BBC网站,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34670541,2015年10月29日。

⑨China:CompanyMakesWomen'Apply'toHaveChildren,BBC网站,http://www.bbc.com/news/blogs-news-from-elsewhere-35233717,2016年1月5日。

猜你喜欢

二胎政策生育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贫富差距影响下的观念差异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蚌埠市人口结构的影响的探索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