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艺术符号论的播音情感新探*

2018-02-10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播音员图式语感

■ 陈 竹 林 妤

情感是艺术最本质的特征。艺术符号理论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情感有别于自然情感,是由自然情感形式化的审美情感。艺术家在体验生活、艺术构思以及创作过程中形成的情绪状态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体现了艺术家对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判断。本文基于艺术符号论对播音情感问题进行结合新的学理和实践背景的新探。

一、播音情感的特殊性:声音媒介的内在运行

卡西尔认为,“艺术是一种人类文化的表现过程,艺术是表现性的,但它必须通过构型过程来完成,而构型过程又是在某种感性媒介中进行的”①。那么,将播音情感与播音创作连接起来的媒介是什么呢?不同门类的艺术运用不同的媒介来表现情感,画家用色彩和线条,演奏家用乐器,舞蹈家用肢体,而声音则是播音员表达情感的物质媒介。播音情感的媒介:声音就是能够表现主体创作情感的物质载体,通过声音播音员将创作情感符号化、形式化。那么,声音作为播音情感与创作之间的媒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艺术创作包括艺术体验、构思和传达三个阶段。声音不仅仅在传达阶段,而是在创作体验、构思阶段就已经是播音员创作媒介。“连结艺术家创作的内在构思和外在物化的关键就在于媒介”②,播音情感的特殊性,正是在于情感主体用属于他们的特殊媒介来感知、感受。卡西尔认为:“在艺术中,不仅我们感性经验范围扩大了,而且我们对现实的景象和景色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用一种活生生的形式媒介来看待现实。”③苏珊·朗格则称这些媒介为材料,“艺术家在现实世界中所能找到的只是艺术创造所使用的种种材料——色彩、声音、字眼、乐音等等,而艺术家用这些材料创造出来的却是一种以虚幻的维度构成的形式”④。在创作状态下,播音员凭借声音参与理解、感知,生发创作情感并用声音将情感在头脑中结构化、形式化,同时不自禁地伴随着发声器官和身体语言的运动,激发着播音员创作的尝试和冲动。初学播音的学生备稿时发出声音就足以说明播音员创作时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与一般人的是不同的。“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艺术家将那些在常人看来混乱不整的和隐蔽的现实变化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⑤“任何艺人都对自己的媒介感到特殊的愉快,而且赏识自己媒介的特殊能力。这种愉快和能力感当然并不仅仅在他实际进行操作时才有的。他的受魅惑的想象就生活在他的媒介的能力里;他靠媒介来思索、来感受;媒介是他的审美想象的特殊身体,而他的审美想象则是媒介的唯一特殊灵魂”⑥。毫无疑问,凡是用人声作为媒介的艺术工作者,例如歌手、戏曲演员、舞台演员和播音员等都把自己的声音及发声能力视为特长。

二、语感是播音情感的独特心理要素

根据上文,播音情感的特殊性体现在其生发过程中有主体所掌握的特殊艺术媒介的内在运行。然而,在创作内化阶段,播音员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运思是一系列心理活动,声音作为一种可感的客观物质又如何参与到播音员的创作心理过程中去呢?这就涉及到媒介感的问题。简单讲,媒介感就是主体对创作媒介的心理感觉,例如画家的色彩感,音乐家的乐感,播音员的语感等,这些媒介感是艺术创作者审美情感、审美创作的独特心理要素。声音是播音主体的创作媒介,播音语感则是播音主体进行声音创作时的特殊感觉。语感不仅使播音员可以将声音内化为一种感觉进入审美理解、感受、体验、运思的创作心理过程,而且也是运用声音在头脑中进行创作构思、构形的重要心理要素。播音员正是借助语感在心理层面进行声音艺术构思、构形的,所以称其为媒介感。“艺术家是用具有不同门类的媒介来感知这个世界,从而产生创作冲动,进行内在的审美构形,形成独特的作品胚芽。”⑦那么,语感如何帮助播音员进行审美运思、审美构思、构形呢?播音创作属有声语言的创作,播音员需要掌握“创作材料的结构运作方式”,即声音技巧和表达手段,如吐字、共鸣、用气、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方法。“每一种艺术在构造自己的最终创造物或作品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原则”⑧。播音员经过专业训练和长期播音实践,逐渐熟悉和掌握运用声音表情的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图式(声音形式的),逐渐增强了对声音的敏感。在创作中,播音员正是凭借这种语感激活、搜寻、选择积累在内心的大量声音图式,从而展开运思、构形的。播音员的语感具有经验性、图式性特点,体现主体对声音的敏感和声音构形的心理能力。“一旦艺术家掌握了操纵符号的本领,他所掌握的知识就大大超出了他全部个人经验的总和。”⑨

播音情感的生发过程由于有语感的参与,实现了从文字语言向声音语言的转换,由于情感被主体在脑海中声音化或形式化,而这些声音化、形式化的声音图式都相应配合有发声器官的动作记忆(肌肉记忆),这种转换是主体付诸播音实践的第一步,同时激发着主体的创作热情。进入到物理层面创作阶段,播音员靠语感激活的声音图式配合着发声系统各个相关器官的协同运动,帮助播音员将头脑中的形式通过发声动作物化完成,以达到物理、生理和心理的协调统一,最终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⑩。

三、经验图式的存储状态影响着播音员创作情感生成质量和个性化创作

由于语感的经验性、图式性特点,播音员在创作时可以很快对位创作方法、模式,使创作活动得以规范、标准、正确,这显然给播音创作开辟了便捷的道路。训练有素的播音员在长期实践训练中积淀下来大量经验图式,这些经验图式足以应付手头要处理的工作。加上播音员在二度创作中,主观情感和思想、态度方面存在对原作品的依附性,这些因素和心理倾向很可能导致播音员在实际创作中对经验图式过于依赖而产生惰性,影响、制约着播音员创作情感的生成质量和发展变化,导致播音创作艺术性、个性化的缺失。播音员应该善于以自己积累的声音图式作为记忆支点(原始图式),这个记忆支点使得创作活动处于灵活可变的状态。当它们投射到不同的稿件时能够产生创造性的审美知觉,并在这种审美知觉作用下得到调整和纠正,产生新的图式,从而在播音语感作用下进行新鲜的、富有活力的审美构形。卡西尔认为艺术的功能在于对形式的关照与认识,“艺术是对现实的发现,而不是对现实的模仿。这一发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具体化、客观化和获得感性形式的过程”。苏珊·朗格认为任何艺术流派都有自己基本的幻象,“‘基本的’不意味着首先建立,而意味着始终建立在得到各种要素的地方。那里存在着致使空间可见,即实际地呈现它的无数种方法”,她认为艺术幻象具有“他性”的特点,“意象纯粹是虚幻的对象。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并不用它作为我们索求某种有形的、实际的东西的向导,而是当作仅有直观属性与关联的统一整体。它除此之外别无他有,直观性是它的整个存在”。“凡作诗不宜逼真”,记忆支点的内涵就是图式的原始性、模糊性和印象性。播音员脑海中的经验图式的存储状态非常重要。如果这些经验图式是模糊的、印象性的,所谓“语无定势”,就为创造性审美思维提供了可能和空间。播音创作能否走向艺术性、个性化,关键在于播音主体在对经验图式进行处理时是处于客观“观察识别”状态,还是进行主观“审美变形”。

注释:

① 吴风:《艺术符号美学:苏珊朗格符号美学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②⑦ 张晶:《审美情感与审美构形》,《现代传播》,2017年第2期。

③ [德]卡西尔:《语言与神话》,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44页。

④⑤⑧⑨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6、25、74、25页。

⑥ [美]鲍桑葵:《美学三讲》,周熙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31页。

⑩ 张颂:《中国播音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作者陈竹系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林妤系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播音员图式语感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