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梦达情 笔虚意长
——浅谈古典诗歌中“梦”的意象

2018-02-09嵇云霞

中学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春梦意象诗歌

嵇云霞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感慨“人生如梦”,而梦是一种虚幻的感觉、玄妙的意识,是灵魂深处的一种守望或者寄托,是情感的一种释放和宣泄。它无形无色,难以捉摸,却又随时可遇,伴随你我。而在古典诗歌中,很多作者喜欢把梦作为一种意象载入诗词,使得诗歌更增添了几分瑰丽、几分曲折。虚写的梦幻和现实社会互相映照,让诗歌作品散发出更加幽邃迷人的光芒。这样的诗歌也更耐读,更耐人寻味。

打开古典诗卷,留心含“梦”的诗句,分析“梦”的意象,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这样几种类别,感受到几种不同的情绪:

一、“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梦传相思恋

古典爱情诗歌中,男女之间的相恋相思纯洁美好,这种感情缱绻多姿、挥之不去,而中国诗歌讲究含蓄之美,直抒胸臆地表达相思并不多见。借助风月之类的意象来表达是常规思路,但有的还显不够,于是“梦”便走进其作品之中,使得这些作品更多了几分情韵。“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当苦候无果、不能相见的惆怅无以排遣时,只好借助梦来实现了;“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梦里花开花落,春天过去大半,然而远人迟迟不来,这里的梦是相思的痛苦;“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情人不在眼前,想掬一捧月光相赠也成奢望,也只好再回去睡觉,依靠梦来帮助实现“佳期”了,这里的“梦”是愿望的寄托;“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明明已经相见,却难相信其真,这里的“梦”成了幻觉,更让人品味到两情相依的难能可贵;“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词中借助梦来表达相思,你梦我也梦,才分又思逢,如此的痴情,竟连梦里梦外都不知道了。这样的诗句也的确符合痴男怨女的真实情景。“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这里的梦就是单相思的刻骨表现了。“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黄鹂不再可爱,声音不再悦耳,甚至引起女主人公的恼恨,其原因就是与夫君相会的好梦被惊醒,这是不愿醒来的“梦”……爱情诗中的“梦”是多彩的,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有温馨、有美好、有守望、也有怅惘。

二、“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梦寄故乡情

游子思归,也是诗歌中的传统主题。梦回故乡成了慰藉乡愁的一方良药,似乎是唯一的精神享受。借魂梦返乡,回归之意更为殷切,也往往更能激起情感的共鸣,但梦醒时分的孤单凄凉也更增添无限思乡的愁绪。“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身在他乡,孤单凄凉,忽然想起凫雁满回塘的故乡,心中自然升起一股暖意;“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故乡总是美好的,小楫轻舟,划入荷塘,却要借助梦才能重温美好的过往,这里梦境的描写给人美好的画面及淡淡的忧伤;“花留身住越,月递梦还秦”,句中的梦其实就是作者的魂了,身在越地,魂却乘着月光悄悄归秦,因为那里是难以割舍的故乡;“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聆风雪,好梦不成,诗人碎落一地的乡心被渲染得让读者也乡心欲碎;“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树西”,对家乡太过熟悉,梦里都那么清晰,与生俱来的情愫怎样也挥之不去。

三、“世事一场春梦,人生几度秋凉”——梦是一场空

与永恒的宇宙世界相比,人生是那样的短暂,这种矛盾的存在本身就会引起无数人的感慨。而诗人的情感末梢更为敏感,于是“人生如梦”的句子在诗文之中随处可遇。人生短暂,短到就像做了一场大梦,给人无限失落,无限虚空。“浮生都是梦,浩叹不如吟”表达的是一种无奈的虚空感;“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伤春情绪再加上“梦”的装饰,更显凄婉动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世事一场春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乃豪放旷达之人,却也难以摆脱梦的纠缠,怀才不遇的郁闷尽在其中;“流水物情知世态,落花春梦厌尘劳”,人生如梦,梦如落花,花落成空;失意、迷惘、悲苦,诗句里流露的多是落寞的情怀。而梦也多是残梦、惊梦。“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消极自是消极,但对人生的感悟和提炼可谓达到极致了。“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青春易逝,红颜易老,色艺双绝的风华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如今,只好借梦来重温往事了,但梦醒之后呢?此处的梦连接昨日,是对旧日欢乐时光的留恋,今昔对比,更深地传达出琵琶女孤苦伶仃的哀怨。

四、“梦好莫催醒,由它好处行”——梦是一场醉

“梦”也可点缀生活,表现情趣,像晏殊的《破阵子》中有这样的几句“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就很有生活气息,它把年轻女子爱做羞涩而美丽春梦的特点写出来了,显得饶有情趣。生活中也多随缘自适、安贫乐道之人,他们的人生理想既然难以实现,就干脆寄情山水,落得逍遥自在。需要说明的是,这类作品中梦是闲适的象征,但有的是真闲适,是情趣的点缀,而有是只是表象,骨子里并非如此轻松。“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里归”“困来石上眠,梦绕泉石间”“梦好莫催醒,由它好处行”,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悠闲情绪。随波逐流、及时行乐、醉生梦死也是很大一部分人的处世哲学。他们自我麻醉,借梦境来寻求安慰,并且希望这样的梦不要醒来。于是吟风弄月、眠花卧柳的富贵闲愁之作中也多有梦境的描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所写大抵就是这样的生活。这类诗词格调不高,却也迎合很大一部分人的真实心理,这类作品中的“梦”所折射的是一种迷惘、麻醉、虚空的精神世界。“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悲情的李后主在亡国之际竟恍惚入梦,全然忘记自己沦为阶下囚的事实,可是梦醒之后,才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无奈哀叹。

五、“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梦可连阴阳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往日朝夕相处,情深意浓,而如今阴阳两隔,一世永诀。悼亡诗借助梦境来表达至真之思念是最合情合理的了。也更能收到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的《锦瑟》,借庄生梦蝶的典故,把对亡妻的痴迷和刻骨相思写得催人泪下。“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里的情景是那么真切,妻子明明早已逝去十年之久,却又一次在苏轼梦里温暖再现。音容笑貌,依然美丽如初,这样的句子怎能不令人读之断肠!“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棉”,陆游唐婉的爱情悲剧让人扼腕叹息,而身为悲剧主人公的陆游更是把这段旧时之恋看作一生最美好的片段,终身不改,老死难忘。而梦断香销之后,一唱一和的两首《钗头凤》让沈园成为这段千古风流的祭奠。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首诗不算是悼亡诗,表达的是对戍边战士的深切同情,但诗中“河边骨”和“梦里人”的冰冷对照和以上所举的悼亡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梦托报国志

封建时代,仕途黑暗,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士人很多,这些情绪也成为历代失意文人的典型情绪。现实不能,就只好借助梦来实现。于是大量类似的作品应运而生。“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爱国是陆游生命的主旋律,虽然报国无门,但他收复中原的梦从未破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这是岳飞的精忠报国之梦;“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辛弃疾的金戈铁马之梦……这类诗歌慷慨激昂,感染力较大,以虚驭实,从梦入笔写法的作用不言而喻。

以上六种,只是对诗词中梦的意象做一个粗略的总结,事实上,梦的意象种类可细分更多。例如一些咏史怀古诗也善于借助梦来表达吊古伤今之情。如韦庄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还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不独相思的异性之间,同性的朋友之间如果相处日久,托梦寄情的诗句也很常见。当然,梦所传达的并不全是消极的情绪,有的作品借梦来表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这样的作品一扫低沉之气很是难得。李清照的词风格细腻婉约,具有女性的万般柔媚,然而她的一首记梦词《渔家傲》,却无一点钗粉气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充分出这位才女的雄心壮志,现实中不敢出口的理想追求,只有在梦中倾述了。

总言之,梦,作为一种虚无的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可以说是被诗人运用到了极致。以梦达情,笔虚意长,诗人们突破以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情感的定式,以新奇的“梦”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情达意,的确收到了更意多的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可喜可忧亦虚亦幻的“梦”一旦飞入诗词,便摇曳多姿,它能慰藉相思情怀,能排遣心间孤寂,能述说人生的无奈,古典诗歌因为它而平添丰富的意蕴,耐人咀嚼,回味悠长。

猜你喜欢

春梦意象诗歌
诗歌不除外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春日漫兴
香港:城寨春梦
诗歌岛·八面来风
吴玉亮《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