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水浒传》为例谈名著阅读课程化

2018-02-09

中学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林冲水浒传交流

龚 斌

教材是学生在校的主要读物,其中所选课文,多数为单篇短章,还有一定占比的节选片段。虽然学生读到的是一本语文书,但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立文本,实际上也属于“碎片化阅读”。这种阅读状态导致学生阅读单篇文章能力较强,而对整本书阅读要么不爱读,要么不能读,能读的多数也是浅层次阅读。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呢?我的做法是借助教材中的名著阅读任务,将名著阅读课程化,按一定程式阅读整本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必读书目《水浒传》为例,我设计了主题为“从阅读走向越读”的《水浒传》阅读课程,包括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阅读总结课和阅读练习课。

一、阅读指导课

1.布置任务,了解学情

第一天阅读1-5回,第二天语文课前5分钟交流阅读感受。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状态。

2.激发兴趣,指导方法

恰到好处的仪式感,能直接激发阅读兴趣。有两位同学不仅完成了阅读任务,还主动写了阅读随笔。我借这两份随笔,给全班同学写了一封公开的表扬信。这节主题为“阅读·悦读·越读”的阅读指导课,用表扬信开道,借此形成一个小小的阅读仪式,在还不能“悦读”的阅读状态下,开启新的阅读之旅。

对于中学生阅读能力及状态而言,读书是休闲,摘抄是被动完成作业,只有阅读写作,才能促其真实阅读,甚至成为一种阅读创造。因此,阅读指导课关键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写作。阅读随笔怎么写?刚进入九年级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大致可分为三个层级:内容层级、写法层级和思维层级。据此,我将阅读随笔写作指导设计为三个点:

(1)人物+情节+评价=内容梳理式写作。哪怕是阅读能力在最底层的学生,只要真实阅读,也很容易完成这个写作任务。

(2)赏析式写作。《水浒传》写法之高超毋庸置疑,但最能让中学生接受的大概是书中精彩的描写,概述某个场景,对其中颇具表现力的字词句简单赏析,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完成这个写作任务也不难。

(3)思维性写作。《水浒传》中某些内容,争议颇多,可以借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于书中人物所作所为,是否赞同?对于一直流传的对《水浒传》的评价,是否认同?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同时,还可培养其关联式阅读思维,书中人物、行为、或者思想,能引发你关联到教材中哪一篇课文?读过的哪一本书?看过的哪一部电影?甚至关联到生活中哪个场景?

以上三个写作指导点构成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有难度,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阅读指导课,通过指导阅读方法,消除学生畏读情绪,让阅读起步更顺利。

二、阅读交流课

1.有读必写

每天阅读5回,并完成阅读随笔写作,字数200字以上。读《水浒传》要“不求甚解”,不求咬文嚼字,但求前后贯通。又因其篇幅较长,需加快阅读速度,所以每天只布置读5回。经过阅读指导课后,每天写作阅读随笔200字以上,学生基本都能完成。

2.有写必评

每天随笔上交后,要对每份作业仔细阅读,精心评价。有一位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1-5回内容,卷面清爽,内容清晰。笔者在给他的评语中,毫不吝啬地表扬:这是本次作业中颜值最高的一份。有学生评价宋江孝义,并结合文本内容解读其外号“孝义黑三郎”,这个解读很不错,但是还可以更有思考力,于是借评语启发思考:在《水浒传》中还有“孝”的故事吗?关联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你对古代“孝文化”产生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个评语就是一个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关联性阅读,批判性思考。

3.有评必交流

根据学生阅读写作的情况,笔者连续进行了4课时阅读交流,主题分别为《见文本·见自己·见生活》《泛读+精写=完美》《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和《坚持是一种美德》。前两课时为阅读随笔写作指导课,后两课时主要是对学生坚持阅读与写作的鼓励与引导。

《见文本·见自己·见生活》是阅读交流第一课时,初期的阅读随笔以内容梳理为主,间有少量赏析式写作,思维性写作者寥寥可数,且虽有一定的思考意识,但思维打开度远远不够。于是,借学生的阅读随笔内容讨论两个问题,借此打开学生思维:

(1)面对像高俅这种地痞无赖的纠缠,我认为王进“敬而远之”的做法是正确的。同时,从高俅小人当道、威迫下属,可以看出当时官场腐败,王进是80万禁军教头,却落得如此下场,也说明了强权的威力。小说先从高俅的发迹史开始写起,再逐步引出王进师徒,一开始就切入了主题,这不是所谓的地煞天罡为魔作乱,而是官逼民反。

这份阅读随笔,很有思考力。在“见文本”上“见自己”,对王进的做法表示认同,同时深入文本,从王进的遭遇窥见全书主旨,体现出较高的阅读水平。只是两个点都浮光掠影,若能选取一个点,深入文本,理据更加充分,那必将是阅读随笔的佳作。在讨论中,截取第一个点延伸至生活:联系生活经历,如果遇到地痞无赖的纠缠,你会怎么办?学生顺着这个话题,聊到自己小学被高年级学生欺负的经历,聊到了对初中室友的看法,甚至聊到了校园暴力。通过这个点的讨论,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出来,“见生活”,指导生活。

(2)众邻居都知道此事,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着实让人痛心。武松回来后,请知县主持公道,但知县早被西门庆买通了,可见那时的官场是有多么腐败呀。

读到这份阅读随笔时,由“众邻居”联想到了九年级好几篇课文:《变色龙》中见风使舵、愚昧软弱的邻居,《范进中举》中冷漠势利的众邻居,《孔乙己》中麻木愚昧的咸亨酒店的“众人”,甚至还联想到了电影《功夫》中租住在包租婆楼中的租客们。于是,设计讨论话题:不主持公道的“知县”见了不少,你还见过哪里有 “知道此事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的“邻居”吗?这个话题的讨论,可以培养关联性阅读思维,打通名著与教材、名著与电影、名著与生活的路径。

《水浒传》文白相间,初中生阅读尚有困难。第二次阅读交流课的主题就是 《泛读+精写=完美》,进一步提出“不求甚解”的阅读主张,降低阅读难读,激发阅读兴趣。上一节课是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出去,这节课就要引导学生走回文本。例如一名学生在阅读随笔中比较林冲与杨志如何对待泼皮:

和上面的“见生活”不同,这里是再“见文本”,但层次更高。小作者做到了书内关联,前后贯通,对比提炼。顺势再入文本:哪些人物可以关联?哪些事情可以关联?林冲和王进是书中直接被高俅迫害的两个人,都是禁军教头,他们可以关联吗?王伦、晁盖、宋江,梁山三代“大哥”,可否关联?书中仅有的几位女性,可以关联吗?这样的讨论,已经不仅仅是文意上的前后贯通了,更是对作者写作思路的打通,来自文本,超越文本,是高层次的创造性阅读。

经过几节阅读交流课,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阅读思维的进步。有学生这样评价好汉:

反观后来林教头上梁山,头领王伦推三阻四,还说什么“浅水难养真龙”云云,可见绿林好汉并非全是好汉,大多是欺软怕硬、为非作歹之徒。

有学生这样评价梁山: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强盗团伙,只不过是在当时政治背景下做了美化,倘若放在现代,这根本就是犯罪行为,不值得歌颂。况且他们口口声声说劫富济贫,智取生辰纲中的财宝有济贫吗?没有,而是填充了梁山的仓库。这就是说无论是否为好汉,在那个时代多少会混入些不良因素。

小作者对“好汉”的认识,对“梁山”的评价,虽然略显单薄,但敢于提出个性化的批判性思考。虽说这些观点通过阅读其它资料也可以获得,但是为了阅读而去拓展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主动学习、且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越读”体现。

使用HS编码来考察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可再生能源货物贸易,使用的可再生能源HS编码涉及可再生能源所有生产设备、技术或特定材料、设计、建造或安装,以及管理、提供、搜集或运输可再生能源电力等。综合前人文献研究[6~8],并基于欧盟统计局著OECD出版的报告[9],以及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的报告[10],文章选取太阳能和风能这两类中国和欧盟在全球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典型可再生能源为研究对象,对应的HS编码如表4所示。

惊喜于学生的改变与进步,同时也知道,阅读贵在坚持,于是设计了《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和《坚持是一种美德》两课时阅读交流课来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白:如果不能坚持到最后,你都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

阅读交流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的空间,交流课上很多同学妙语连珠,引来喝彩也引来争辩,正所谓道理不争不明,学习不交流就不透彻,思想不碰撞就不会有火花。

三、阅读总结课

1.在活动中总结巩固

阅读总结课,要把阅读随笔中零散的思考串成线,形成对全书的整体性认识。因是阅读总结,课堂设计需避开俗套,于是我设计的是以“刀”“酒”“箭”“老虎”等为线,串起全书内容回顾,并设计以科代表挂帅的抢答活动,由男女生科代表各自挑选四名组员,其余同学自愿组成亲友团,根据提示抢答相关情节。课堂气氛活跃,参与面几乎覆盖全班,效果非常好。

2.在学法中提炼升华

我用两处批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并将两处批注进行比较,学习其批注角度和方法。

第一处,《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第七回)片段: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指导学生抓住动词朗读,并结合片段内容评价鲁智深(花和尚)。然后出示老师下水批注,让学生明确,可从写法“动作描写”来批注,也可从人物性格角度批注:

《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个片段虽然不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一幕,但是施耐庵却可以用比较高超的写作手法,通过动作描写活灵活现展现人物性格。这几个动词,既体现了鲁智深力大无穷敏捷利索有万夫不当之勇,联系上下文,也可知他有勇有谋,懂得抓准时机,给众泼皮教训。

第二处,《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第四十回)片段:

没多时,法场中间,人分开处,一个报,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两势下刀棒刽子便去开枷。行刑之人执定法刀在手。说时迟,一个个要见分明;那时快,看人人一齐发作。只见那伙客人在车子上听得“斩讫”,数内一个客人便向怀中取出一面小锣儿,立在车子上,“当、当”地敲得两三声,四下里一齐动手。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众士兵急待把枪去戳时,那里拦当得住?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请朗读功底好的学生范读,其余同学模仿读,读出当时紧张的氛围,读出好汉们的英勇,读出“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的狼狈,然后出示金圣叹的批注,让学生明确,可从写作风格角度进行批注:

江州城劫法场一篇,奇绝了。作者写急事不肯少用笔,偏是急杀人的事,偏要故意细细写出。这番生动细致的描写,情节惊险生动,扣人心弦,不但生动细致描写了李逵英勇无畏的性格,也写出了李逵等梁山好汉勇于智于与官府反抗的不怕死的斗争精神。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原著中任选内容,用“朗读+批注”的方法进行交流展示。

批注法阅读既是阅读方法的学习,更是对文本的精读,正好弥补了之前“不求甚解”读法的不足。

四、阅读练习课

阅读练习课,链接中考,一来检测阅读情况,二来让之前的阅读直接服务于考试,收获更实在的惊喜。

1.阅读练习作为阅读总结的补充

如以人物鲁智深为线设计题目:

①以人物鲁智深(或你喜欢的人物)为核心,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并概括其性格特征。②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在“三拳”描写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进行批注。③作者对鲁提辖的“三拳”不是简单勾勒,而是淋漓尽致地详细描写,其意图是什么?

第③题为思考性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背景,感悟《水浒传》能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郑屠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十恶不赦,在当时那样一个暗无天日的社会,只能寄希望于鲁提辖那样侠义的好汉来惩罚他,除暴安良,这三拳写得不厌其烦,写得越厉害,越够味,越解恨,越大快人心。

2.阅读练习作为能力提升训练

如联读《误入白虎堂》(第七回节选)与《最苦命——林冲》(选自《水浒人物之最》,作者:马幼垣)两篇文章,设计以下题目:

①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将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之后的重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a.误入白虎堂;b.雪夜上梁山;c.刺配沧州;d.风雪山神庙;e.棒打洪教头。②林冲最终买下那口宝刀,其原因有哪些?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③用宝刀将林冲引入白虎堂是高俅等人精心设计的一个骗局,我们可以从小说的诸多细节中看出蛛丝马迹来,请你举例分析(至少三处)。④读完《最苦命——林冲》后,你对《误入白虎堂》一文标题中的“误”字是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请结合对以上两篇文章的理解,加以阐述。

前面三题,意在引导学生精读文本,更全面了解林冲,为联读第二篇文章思考后面的问题作铺垫。第四题答题中,应能理解“误入”不是“误”,是被高俅等人精心设计陷害,更是林冲苦命的开始。能联系两篇文章:在《误入白虎堂》中,从买刀到带刀到高俅府上,一步步被两个承局引至白虎堂,最后被早就埋伏在“耳房的二十余人”拿下,都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是高俅有心要置林冲于死地。正是因为林冲“拿刀在府前伺候”,被高俅诬陷“必有歹心”,才会被刺配沧州,受做罪人被诬陷之苦,受董超、薛霸两个败类折磨之苦,上梁山后受鳏寡之苦等等。从《最命苦——林冲》一文可以看出,误入白虎堂是林冲命运的转折点,是林冲滑向苦命深渊的开始。最后能形成抽象的整体认识:林冲沦落到苦命的地步,表面上是运气不好,实质上有着深广的社会原因。封建朝廷腐败,才使高俅这样的流氓无赖得居高位,贪官污吏能为所欲为,才使百姓无法生存,不得不造反。林冲百万禁军教头尚且如此,更遑论普通百姓?所以,《误入白虎堂》的“误”还暗示着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误了天下苍生的命运。

此题旨在训练学生辩证性思维,培养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能由表及里分析现象,并结合两篇文章形成整体理解,有效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水浒传》课外阅读历时40天左右,课内阅读课程共8课时,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完成了从一般性“阅读”到阅读写作中的“悦读”再到学生主动阅读课外资料的“越读”这一完整的阅读过程,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提高了其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思想。

在课程化的整本书阅读理念指导下,我给《沙乡年鉴》设计的阅读课程主题为《贫瘠的沙乡,富足的宝藏》,根据全书思路,设计阅读指导课《沙乡之语言美》、深入文本寻找作者思考足迹的阅读交流课《“思”在沙乡》以及根据《土地伦理》设计的思维提升课《在环保主义之上》。给《简·爱》设计的阅读课程主题为《两个女人的战争》,将《简·爱》与《乱世佳人》联读。给《格列佛游记》设计的阅读课程主题为《“西”游记》,引入《西游记》经典片段,思考东西方文化的异同。给《小王子》设计的阅读课程主题为《小王子的两个世界》,将原著与电影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电影的不同……

课程化的整本书阅读是系统性的、持续性的,是有目的有方法的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

猜你喜欢

林冲水浒传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智海急流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