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课文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融通

2018-02-09毕美娟

中学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夫妇词语经验

毕美娟

课文知识与学生经验之间,显然不是强行植入和机械叠加的,而是相互渗透和有机关联的。有学者指出,教师的思维创造价值体现在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向以及学生的意义建构等三种思维建构的过程。显然,这三者之中,学生的意义建构是根本和旨归,教师的知识意义建构和学生思维导向作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的。这就是杜威曾经指出的,“当教师从事直接的教学活动时,他需要精通教材;他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学生的态度和学生的反应上。”“教师不应该注意教材本身,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要精通教材,但要从学生自身经验出发,帮助学生顺利抵达课本知识所要求的思维高地。语文教师要关注和解决的,是从学生经验到课文知识的思维距离。本文以《美丽的颜色》一文为例(该文入选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谈谈追求课文知识与学生经验融通的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要促成学生体验感悟和发现的快乐

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简单套用《语文教师用书》中的成说定论和名师教案中的教学流程,陷入一种高度同质化的教学境地,让学生和教师一起都遭受着思维的被控制状态,没有体现出教师的思维创造性。这种同质化语文教学是孔子所极力反对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孔子启发教学的要义就在于积极作用于学生思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启、发”即援助学生思维,它是以“愤、悱”即让学生思考作为前提,且以“举一反三”即扩展学生思维作为推进的。启发教学的本质就在于让学生体验感悟和发现的快乐,思维的流动性和意义的变通性内蕴其间,当然鲜明的道德指向一以贯之。

一些语文课堂氛围表现得非常沉闷,教师往往只是抱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学生是“启而不发”。他们没有意识到,问题其实出在自己身上。教师若将《语文教师用书》编者和名师观点奉为圭臬,可学生不是《语文教师用书》编者和名师,没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当然无法得出与编者和名师一致的看法。学生因此愿意选择沉默,以逃避思考失败的课堂风险。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就像《美丽的颜色》一文,教师教学遵循从生字词到篇章结构到文章主题再到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路,提出诸如词语意思是啥、课文分为几个部分、主题是什么、写作特色有哪些?没有感性思维作为根基,教师又推崇专家观点的逻辑规定性,语文课堂自然难逃沉闷的厄运。这种课堂氛围沉闷的背后,其实就是教师不善提问和思想封闭造成的,学生自然无法体验到感悟和发现的快乐。

一些教师常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挂在嘴边,并津津乐道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又总是以让学生获得高分的名义,向学生灌输标准答案。除了上述同质化教学因素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种关于语文教学的知行悖论比较普遍地存在,其实质是与教师自身对语文学习兴趣不理解甚至是缺乏学习兴趣有关。有的语文老师不爱读书与写作,不善思考,这种不好学的学习心向和行动本身,就决定了其语文教学的劣质与低效,让学生获得高分也就成为泡影。孔子倡导启发教学,恰恰是基于孔子的好学,这种启发本身就是孔子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好学善思的产物。“十邑之内,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好学是指“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使人超出一切现成者而进入一个机变、动人和充满乐感的世界”,其中就包含着感悟和发现的快乐,它使得学习者与学习对象突破一种机械分立状态,转而有机融合为一体。这就关涉到学习兴趣培养,它正源于师生主动探索所形成的创新思维活力,得益于超越现成者从而证明自我思维智慧和力量的本原性冲动。《美丽的颜色》是安贫乐道的典型范本,为什么最简陋和最艰苦的环境却让居里夫妇感觉到最美好和最快乐?那种执著探索神妙世界的奇观是根本动力,让学生去感悟和发现居里夫妇探索神妙世界的奇观的苦中作乐无疑是饶有趣味的。

二、学情分析的关键在于寻找课文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意义通道

学情分析关系到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切性,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与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教师确实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概念、学习经验,以及学习能力、认知倾向和学习兴趣等,才能构成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过,很多学情分析只是陈述班级学生群体所处年龄阶段的共性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这种无关痛痒的分析对语文教学而言并无益处。语文教学要解决的是从学生经验到课文知识的思维距离,学情分析其实是让学生顺利攀登课文知识思维高峰的“扶梯”和“脚手架”。孔子之所以采取“近取譬”方式,就是从学生经验出发去寻找一条解决学生思维困惑的道路。课程改革强调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就是强调生活世界包含有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能动因素,这是教学的基石、通道和旨归。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情分析的关键在于寻求课文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意义通道,就是要从课文知识的要义中发现其与学生经验的某种关联,由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行动。学情分析也因此具有一种尝试建立语文知识学习的游戏性意味,它不仅体现在教师备课中的预设和谋划,更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应变和调整,还包括课文教学结束后的反思和总结。

《美丽的颜色》是一篇人物传记,是关于镭的发现的写人叙事。工作环境的简陋、研究工作的艰辛、居里夫妇献身科学的热情与执著、成功体验的美好与快乐四者,是这篇课文意义得以凸显的主要元素。这样的环境、人、事与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强烈对比中映衬出居里夫妇人格精神的伟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验到的能吃苦有成绩的人和事,都是能与课文意义建立关联并引发学生学习兴味的重要学习资源,不过存在吃苦的程度和成就的大小问题。

三、追求课文知识与学生经验融通的教学策略

打破语文课堂的沉闷气氛,拒绝向学生灌输标准答案的同质化教学,转而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语文教学“神妙世界的奇观”,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去寻找课文与经验的意义通道,追求课文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融通。学生大胆言说出从经验中提取的语词是其语文思维绽放的花朵,以课文与经验的意义通道作为依托,教师还要给学生更多参与语文学习的机会,将语文课堂转变为学生绽放思维花朵的惊艳场所,而非教师耳提面命知识的霸道讲坛。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相机引导,师生围绕课文知识的自由充分的相互作用才能成为现实。拿《美丽的颜色》一文来说,追求课文知识与学生经验融通的教学策略,道路多种方法多样,这里主要论及课文词语、已学习的课文关联性文本和课文的生活教育价值三个方面,以期为有意义语文教学提供一点启迪。

1.关注词语的生活情境应用

对于词语解释,很多老师只是满足于让学生查词典,关注词语在词典中的解释义,更有甚者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能让学生体验词语在生活实践中的思想活力。其实,词语不仅要关注词典解释义,还要关注文本语境义和生活情境义。词典解释义仅仅是针对词语本身内蕴的意义,却无法体现出具体的语境与情境所显现出来的附加意义。将这三种意义一并关注,其实就是追求词语理解的意义贯通意味,有点近乎孔子指出的“举一反三”。例如,课文中的“和颜悦色”和“小心翼翼”,前者是形容人开心时的和蔼喜悦,后者是描绘人做事时的小心谨慎;但在课文中,比埃尔对居里的和颜悦色表明两个志同道合的科学家夫妇对所迷恋的镭的强烈共鸣,而小心翼翼不仅意味着他们夫妇俩在黑暗中找寻有坐垫的椅子的小心谨慎,也暗含着对镭的荧光“美丽的颜色”的热切期待。换言之,课文中居里夫妇的具体而微的思想感情,词典解释义是无法包含和体现的。教师还可要求学生结合这两个词语的生活情境应用举例,譬如说,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表扬某个同学的时候,老师和这位同学都会表现得和颜悦色;而一旦老师批评了某个同学,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这位同学就会表现得小心翼翼。其中的和颜悦色就显示出老师对学生的出色语文学习表现感到欣慰,以及学生对自己受到老师表扬感到欣喜;小心翼翼则表明学生因自己并不如意的语文学习表现被公开批评而行为拘谨。这里就不仅包含着相近相关的意义理解,也凸显出词语的语境转换,及其关涉不同主体带来的思想情感变化。

2.激发课文的互文性文本联想

互文性文本之间的要义在于意义相通,这是两者依存、对释和共生的根本所在。互文性说到底是文本之间的某种相互依存、彼此对释、意义共生的条件与环境。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已学习的课文与正在学习的课文之间的相互关联,这会让学生产生醍醐灌顶和茅塞顿开之感。正是这种意义相通,构成不同文本在不同关联点上的思维活动,语文学习就涌现出丰富生动的趣味性联想,一种精神逍遥游意味。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木兰诗》,木兰英勇杀敌最后却“不用尚书郎”所透露的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就和居里夫妇与世无争不计名利的科研献身精神形成了关联。又如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藤野先生》,同样作为人物传记,回忆性叙事以再现人物生平经历、作者和文中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美好感情是其共通处。居里夫妇的艰苦工作环境中的美好快乐生活,恰如《论语·雍也》所描绘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对追求内在精神快乐的痴迷和韧性,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外在艰苦条件带来的痛苦和不安,所谓“安贫乐道”正是这种精神超越带来的崇高而美好的人生境界。

3.开掘课文的生活教育价值

斯兰特瑞曾经指出,“世界是我的教室,而艺术则是我探究此场域的载体,我的目标是督促学生将课程的学科材料与周遭社群的生活世界经验进行联结。”这种联结本身其实就是好学所支撑的思维游戏,就是强调学以致用,让课文文本意义将学生的生活世界照亮。一些老师提及课文的教育价值时,大多是鼓励学生要向居里夫妇学习,学习他们的吃苦耐劳和献身科学的可贵精神,却没有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来加以理解,实在是一大遗憾。最简陋和最艰苦的环境却让居里夫妇感觉到最美好和最快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镭的发现带来的审美创造,那种痴迷其中心物一体的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使得环境艰苦、身体疲惫甚至功名利禄等都已置之度外。该文的生活教育价值,恰恰在于引导学生追求学习的审美创造性,仰赖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来理解,从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和学习快感等方面来展开。和居里夫妇比较起来,如今多数学生的学习环境条件无比优越,然而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可能远远不及他们,因而很难获得学习的快感。一些学生在打游戏和打篮球时能做到废寝忘食且不知疲倦,也说明玩的技巧本身也给人带来无限的快乐的。这样看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一文,学生身边不乏相近相反的案例,让学生发现课文意义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丰富关联,并借居里夫妇的事迹来反观自身,将居里夫妇的精神感召和自身生活经验的深刻反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成自我包括思想认识和语用能力在内的积极变化,生命的充盈与学习的快乐就如期而至了。

猜你喜欢

夫妇词语经验
容易混淆的词语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找词语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一枚词语一门静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