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词在论述类文本中的教学价值

2018-02-09蒋红芳

中学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关联词连词教养

蒋红芳

在解读了大量的论述类文本之后发现,此类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连词,这也是基于议论文严密的逻辑性带来的现象。

连词常被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所以连词存在的地方必然有某种逻辑关系的存在。

因此,抓住连词搞清连词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连词连接的前后字词句意孰轻孰重,有利于理清语段的中心意思,也有利于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在论述类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如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一、抓住连词,帮助判断连词前后句意的轻重

在指导学生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时候,我选择的是逐句阅读分析的方法,先让学生圈出每一段中的连词,然后根据这些连词所表示的关联意味逐句分析概括出主要内容。例如本文的第一段:“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首先学生圈出了第二句中的 “并非是……而是”,这一关联词虽属于并列关系,但在客观上起到了强调后一句的作用,学生经过衡量前后两分句的句意轻重,自然而然就能感觉到此句的意思侧重在后一句。在第三句中学生圈出了“因此”,在这时我顺势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学生经过一番阅读,联系上下文,能得知指代前一句,即“并非是......而是”这一句。“那么本文的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两句话的内容有没侧重?”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侧重于第三句”。因此学生能概括出这两句话的中心意思,即“获得真正教养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在本段的最后一句中,学生圈出了“不在于……而在于”,根据这一并列关联词的逻辑关系,我们得出此句话的中心意思是“获得真正教养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再结合本段第一句,合并同类项,概括为:“阐明了获得真正的教养的目的。”通过对这些关联词的分析理解,学生思路清晰地认识到此段有两层意思,并完整而条理清晰地概括出了本段的大意即“阐明了获得真正的教养的目的,并指出了获得真正教养的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培养和强化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逻辑推理思维,也更加促使学生形成了条分缕析,思路清晰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抓住连词,删繁就简,凸显中心意思

例如《获得教养的途径》第三段:“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在解读该段文字的时候,学生先圈出了两个“因为”,笔者抓住第一个“因为”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即让学生将该段第一句话改写成标准的 “因为……所以…… ”这样的因果关系句。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以此类推,通过将本段中间三句话修改成“因为…….所以……”的句式,达到让学生将本段中间三句话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归结出核心句“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的目的。

对中间三句进行修改的答案呈现: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所以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而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这其中的侧重意味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本段最后一句,虽然表面上没有明显的关联词,但是“没有这个前提”这几个字向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从反面假设论证,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此句加上关联词“如果……那么……”,即(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么)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如此一改,此句话的侧重点就出来了,即前一分句“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就指向了“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因此本段的重中之重也就呈现了,中心意思也就把握住了。如果让学生在电脑上就本段文字进行删选关键句,那么此段最后也就只剩下了“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这么一句话。

借助连词来解读分析文本的方法使教学真正实现了删繁就简,去枝叶留主干的目标,学生也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

三、抓住连词,理清段落层次

由于论述类文本的显要特点是严密的逻辑性,因此要想真正理解文本就必须首先看透每一段文字本身的内在逻辑,然后再抓住段与段之间的逻辑,最后才能做到真正地把握文本。而连词本就属于能表示并列、承接、转折等逻辑关系的虚词,由此观之,能表明段落层次的标志性的符号非连词莫属,抓住连词,就能理清段落层次。如下所示: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此段文字总共五句话,其中三句话中包含连词。找出连词,根据连词所表示的逻辑关系发现,一二两句围绕着技术与艺术这两个对象进行论述,“但即便如此”这一转折词意在强调“艺术离不开技术”的同时也追加说明了“技术不能主宰艺术”这一特点。总的说来,“但即便如此”这一转折词连接了第一二句话,并且可以将这两句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为“明确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第三句话拥有“之所以……是因为……而不是因为……”这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根据这一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将第三句话概括为“分析了文学经典成为经典的原因”。“然而”这一连词出现在第四句话的句首,明显在句意上起到了与上文进行转折的作用。相较于上文,作者笔锋一转,指出在现代社会将艺术和技术的关系处理得本末倒置。综上所述,以“但即便如此”、“之所以……是因为……而不是因为……”、 “然而”为标志,本段文字就可以分为三层:第一二句一层、第三句一层、第四五两句一层。

虽然并不是每篇论述类文本的每一段文字都会有如此明显的连词,但只要有连词出现,我们就要抓住它,根据它所表示的逻辑关系,分析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理解句意段意,直至深刻而准确地理解文意。总的说来,连词是理解文本的一个重要抓手。它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解读文本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它。

猜你喜欢

关联词连词教养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教养方程式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关联词的秘密
关联词的秘密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