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8-02-0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情绪护理人员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具有病情严重、发生率高等特点,患者发病后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易再次引发心肌梗死[1-2]。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患者情绪干预的重视。本研究对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其中男33例,女20例;患者年龄最小35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3.2±3.5)岁;观察组53例,其中男34例,女19例;患者年龄最小34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4.9±3.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饮食指导,确保科学饮食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选取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且经过专业心理培训后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需热情接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并积极主动、热心的与患者交流,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同时进行主治医生介绍及自我介绍,消除患者内心的陌生感;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与治疗的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与对治疗效果的认知,减少因缺乏认知而引起的焦虑感。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耐心的倾听患者倾诉,有效的倾诉是舒缓不良情绪的有效方式,且通过倾听患者倾诉还可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可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多鼓励患者,安慰患者,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叮嘱患者家属做好陪护与照顾工作,避免患者受到噪音、疼痛、疲劳等刺激。

1.3 观察指标

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评定,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抑郁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评定,量表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9.3±3.2)分、(58.2±4.1)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分别为(58.9±3.5)分、(58.4±4.3)分;干预前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4、0.245,P=0.541、0.807)。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8.8±3.3)分、(39.9±4.0)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分别为(44.8±3.6)分、(46.9±3.9)分;组间比较,SAS与SD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4、9.122,P=0.000、0.00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的现象,属于内科疾病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情凶险[5]。患者多伴有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现象,甚至可引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对患者健康及安全的威胁极大,临床上必须要予以充分重视[6-7]。另外,因该病发病较急,患者在发病后往往很难接受现实,且会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产生担忧与怀疑,易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的产生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心肌跟死的再发风险,且会增加病死率[8]。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患者心理干预的重视,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热情的接待与交谈可以增加患者对医院、病房环境的了解,对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有重要帮助;而通过耐心的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还可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内心状况及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从而可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与帮助,对改善患者情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与患者交谈的过程中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治疗的效果与作用,还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及对治疗的信心,从而可达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1]陈翀昊,王广燕,苏衡.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 (2) :126-128.

[2]胡经文,刘美丽,王文茹,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随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593-596.

[3]郝宴,段丽娜,白越.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养生(下半月),2016,31(5):229.

[4]蔡淑珍,殷丽萍,谢鸿.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13-14.

[5]徐峰,杨学成,程璐,等.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974-976.

[6]王姗姗,薛小玲,杨小芳,等.基于时机理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不同阶段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 ,49 (9) :1066-1071.

[7]张继红,朱爱红.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 [J].河北医药,2013,35(5):792-793.

[8]崔艳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和治疗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44-45.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情绪护理人员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