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背景下医患沟通教学改革探索

2018-02-09宋守君嵇丽红杨立鹏于龙广初翠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医患医学生

宋守君 嵇丽红 杨立鹏 于龙广 初翠英

1 课程改革背景

1.1 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

为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医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5年启动了医师资格考试工作改革方案,并于2016年正式开展医师资格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工作。实证研究实行两阶段考试模式,其中第一阶段考试于中医学生完成临床见习时进行,旨在测试医学生是否具备临床所需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是否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对重要的医学知识进行理解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体现中医临床思维和岗位胜任能力。

根据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第一阶段考试设计的要求,中医学生要完成医学基本知识考试(以下简称“理论考试”)和临床基本技能考试(以下简称“技能考试”),其中理论考试中不仅包括中医、西医基础医学知识及临床医学知识,也涵盖了5%的医学人文考试,包括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医患沟通与交流;而技能考试在考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对考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人文关怀进行评价,分值约占15%[1]。由此可见,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将医患沟通作为医学实践的基本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已经成为医师资格考试工作改革的重要精神之一,基于此,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在中医学教育中的地位,积极培养与训练中医学生学习并掌握医患沟通的原则、方法与途径也成为当务之急。

1.2 我校中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中医学是我国古老传统文化的瑰宝与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更注重在诊疗疾病时应有的以德为先,悲天悯人,济世扶弱之情怀,且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更是要以良好的沟通为基础进行展开的[2],因此,更好的与患者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传递信息是中医诊疗更好的达到目的的基础。但在当前医学教育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与医患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都与社会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医学生社会化程度低、沟通技巧与能力缺乏,使得中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存在诸多问题。

我校自2012年开设医患沟通学课程,课程性质为人文类公共课程,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院各专业本科生,共计18学时。课程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医患关系的现状,提升对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以人为本的工作服务理念,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了解医患沟通中基本的心理学原理,掌握医患沟通中的伦理学原则:了解医患冲突情形下的特殊沟通技巧,了解医患纠纷中的媒体危机公关:学习临床路径及医院数字化建设模式下的医患沟通模式:明确价值观对个人行为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了解医德修养对从医道路的重要意义,树立“仁心仁术、至精至微”的从医理念。

1.2.1 我校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模式 在当前医学教育大背景下,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普遍以自然科学为主,忽视人文科学知识的培养与沟通技能的锻炼。我校医患沟通学课程设置于第四学年,由于中医学生尚未进入临床见习与实习阶段,对临床工作、医患关系没有全面认知,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医患沟通的必要性与其本质内涵。在课程设置初期,课程的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指导,更缺乏针对中医诊疗过程中必要的医患沟通实践,使得中医学生在进入真正的临床工作后,面对患者时普遍存在焦虑、紧张、自信心不足等状态,加之对当今医患关系的现状认识不深,缺乏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缺少医患沟通出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1.2.2 中医学生医患沟通学习现状 在校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刚刚形成阶段,其思想、心理及情绪等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且在校期间专业课程学习课业繁重,医学生很少与外界社会及人群进行深入接触的机会,因此他们的思想单纯、社会化程度低,与临床、患者接触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少,不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层次的人群沟通的能力。因此,在步入实习岗位后,由于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心理准备与技巧,容易出现不冷静、慌乱、不自信甚至焦虑等表现,加剧了患者的不信任与沟通障碍[3-4]。

2 课程改革目的与意义

我校作为2017年22所实证研究院校之一,在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背景下,结合中医学的学科特点,积极调整医患沟通学的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等,以更好的提高中医在校本科生的医学人文知识与素养,提升其与患者实际沟通交流的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进而更好的进入临床实习,适应临床实践。

3 课程教学调整与实施方式

3.1 调整学时分配,加大实践课时

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中,不但考察医患沟通与交流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对中医学生真正面对患者时表现出的沟通交流能力与人文关怀进行评价。针对医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易学习掌握而实际应用有所欠缺的现象,医患沟通学课程及时调整学时分配,加大了实践课时的比重,将原先的理论12课时+实践6课时模式调整为理论6课时+实践12课时模式,在实践课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参与沟通过程,以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与技巧。

3.2 改进教学方法,贴近实际应用

(1)讲授法:教师讲授为主,制作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Power Point教学课件,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专业网站引导自学:通过中国医患沟通网、健康界、医学界及其他专业医学网站,积极引导学生上网自学,全面了解相关知识与信息,并以考核加分鼓励学生参与网上师生交流和搜集相关信息。

(3)课堂问题讨论:教师在前一次课上(或通过书面布置)布置需讨论的若干个题目,要求每一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材、看参考书、查期刊或上网,制作电子课件(需交老师)。讨论课上,教师鼓励学生上讲台发言,每人5~8分钟。每位学生发言后,教师可适当点评。下课前,教师用5分钟进行评价和总结。

(4)沟通技能训练:选定合适的若干项医患沟通技能项目,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3~5人/组,并确定组长),教师请学生上台配合,逐一演示训练的技能项目。之后,学生分组逐项逐人演练(人多可以部分离开教室),同学之间互相提示、评价。本课最后留20分钟左右,各小组回到教室推选1~2名同学汇报演示,教师点评并总结。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与患者对话过程中更加有效准确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注意问诊过程中态度,体现医生对患者疾苦的关爱;再次要注意专业术语的口语化,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与认知能力,给与通俗易懂的解释,以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拉近医患关系[5]。

(5)课堂情景模拟:教师课前准备好若干个适宜的临床型医患沟通案例(情节简单),课堂上可以找一些学生骨干扮演患者模拟情景,也可应用标准化病人(SP)扮演患者模拟情景,学生扮医护人员进行医患沟通。每次演示后,教师和学生围绕其内涵和学生的表现进行简短的评价。

(6)课堂案例讨论:教师在前一次课上布置需讨论的若干个案例,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材、看参考书、查期刊或上网,写出书面发言提纲(须交老师)。讨论课上,逐个案例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如无人主动讲,可随机点名。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和肯定。下课前,教师用5分钟总结。

3.3 增加实践机会,提高专业水平

设置课外活动实践,如义务咨询及义诊活动等,调动学生实际参与的积极性,在培养锻炼学生临床基本功的同时,让学生更加直接、全方位的接触患者,在实践中锻炼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自己在面对患者时的心态,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另外,模式医患纠纷场景,对不同患者及家属的行为、心理等进行分析,让医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纠纷并进行不同形式的沟通、处理,以强化学生的医疗法制观念,建立平等、良好的医患关系[6]。

4 课程教学改革体会与思考

4.1 弘扬中医理念,传承中医精髓

中医学传承中,历来强调人文精神,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是强调人文关怀: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天腹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强调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要性;《素问·汤液醪醴论》中也提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强调医患关系中患者是根本,是第一位的;《类经》中更是提出“病与医相得,则情能相浃,才能胜利,庶乎得济而病无不愈”,强调医患相互沟通合作,才能顺利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7]。由此可见,中医学一贯重视并强调诊疗中的以人为本、医患沟通,作为当代中医学的传承者,中医学生更应积极弘扬传统的中医理念,坚持“医乃仁术”的职业伦理守则,更好的传承中医精髓。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的调整,可更好的培养中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及沟通交流能力,在临床实践中更好的传承与弘扬中医精神。

4.2 提高学生沟通技巧与能力,增强学生信心

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当前医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理论与技能操作能力较好、而人文情怀及沟通交流能力较差的现状,在进入临床初期面对患者时往往束手无策,难以适应临床医疗工作的需求。创新医学教育模式,注重医学人文实践成为当务之急。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中就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与交流交流能力、人文关怀提出了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更好的提高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人文情怀就更加重要。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根据中医学临床实际,着意培养中医学生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弥补医学生人文知识结构及社会应用能力培养的不足的现状,填补医学技术与人文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的空白。同时辅以真实案例和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逐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增强沟通能力,以更好的心态去进入临床实践[8]。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实证研究实施方案[A/OL].[2017-01-03].http://www.tcmtest.com.cn.

[2]吴飞,洪艳丽,刘军,等.关于高等中医院校医患沟通课程建设的思考 [J].江苏中医药,2013,45(12): 63-64.

[3]赵丽,王良滨,吴锦娟,等.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医患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教文汇,2014(25): 82-83.

[4]寿红艳.从"医闹"现象谈医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医院管理论坛,2007,24(4): 57-59.

[5]郑宏.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与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6): 582-584.

[6]赵丽,李志霞.中医大学生医患沟通不良的原因及建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6): 775-776.

[7]王万卷.浅谈加强中医临床见习阶段医患沟通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2): 132-133.

[8]李志霞,赵丽.中医大学生医患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培养对策 [J].中外医疗,2013,32(1): 142,144.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医患医学生
行业党建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党组织与党外人士沟通交流的研究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