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护理分析

2018-02-09邢琳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心导管先天性心脏病

邢琳娜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疾病,主要指的是患儿表现出不小于两种心脏畸形的情况[1]。对于此类患儿临床在施治期间,以心导管介入疗法的应用较为普遍,此种疗法呈现出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治疗成功率显著以及疾病恢复时间短等系列优点[2-3]。但是因为对患儿施以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并在在开展手术治疗工作期间,表现出操作复杂的特点,从而会表现出治疗风险的现象,对此需要将护理力度充分加强[4-5]。本文意在明确最佳护理方法配合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者完成心导管介入治疗工作,以此说明全面护理工作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65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为4~15岁,平均年龄为(5.66±0.59)岁;观察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5~16岁,平均年龄为(6.15±0.62)岁;对两组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入院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者,临床开展心导管介入治疗工作期间,配合应用常规模式展开护理工作;手术前对患者展开病房访视工作,保证在患者对于心导管介入术知情同意的状态下完成治疗护理工作[6-7]。此外,每日需要做好环境清洁工作,合理进行开窗通风工作,对室内卫生的干净整洁以及空气清新做出保证,此外就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意义加以讲解[8-9]。手术过程中需要做好协助配合工作,对于临床医师所有器械,护理人员需要做到及时递取。完成手术后每天需要做好查房工作,就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症表现加以观察,并且对应性完成记录工作[10-1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血肿症状以及深静脉血栓症状的患者均为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对照组患者中,血肿、深静脉血栓以及机械溶血症的患者分别为2例、2例以及5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9/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畸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复杂而严重的畸形在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简单的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但疾病仍然会潜在地发展加重,需要及时诊治,以免失去手术机会[12]。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者在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期间,主要于心导管介入术开展前、开展过程中以及开展后三阶段展开。于心导管介入术开展前,主要依据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病症状况,具有针对性以及目的性完成心理疏导工作。主要就相关操作过程、治疗细节以及治疗目的讲解等方面展开,对于同期成功完成治疗的患者对当前施治患者加以介绍,从而将患者的信心感充分加强。于心导管介入术开展过程中,于所有患者左下肢完成静脉通路创建,并且做好除颤器以及呼吸机准备工作,并且对仪器性能加以认真检查,从而对于运转正常做出保证。

综上所述,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者在开展心导管介入治疗工作期间,充分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展开,可以充分实现全面护理的干预价值,通过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最终显著优化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者的预后能力。

猜你喜欢

心导管先天性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心导管术的ICD-9-CM-3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检查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内径的对比研究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Smog in Los Angeles
超声心动图无创性评估肺血管阻力
先天性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