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数学教育中渗透的数学思维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2018-02-07付世玉

考试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数学思维独立思考

摘 要:中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让很多学子为之头疼的一门课程,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都是千变万化的,也是考生们拉开成绩的一门关键课程。其实数学课程就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就是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的过程,而中学阶段的数学课程难度加大,需要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本文则针对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思维;学习方法

一、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教育思路及其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则就是在为学生今后接触更复杂的数学问题而打基础,目的在于培养学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衍生出对数学的兴趣。因为小学生与中学生相比,还不具备成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帮助。老师在课堂中处于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数学相对其他几门课程,难度較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很吃力。我国的教育体制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忽略了去摆正学生的学习方法。

同时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经常会用到各类数学模型来帮助学生算求物体面积或者体积。这些模型的应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二、 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中学阶段的数学教育难度可以说大大提升,很多学生表示很多时候无法顺利地答题。无论是我国的中考还是高考,都是选拔性非常严格的考试,而考试成绩主要依靠数学成绩拉开,所以数学的一些题目难度比较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在中学阶段,学生基本上已经拥有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尤为重要的。同时中学阶段的数学也并不是需要全部依赖老师的指导,老师教给学生的只是一种思维和方法,精髓之处需要学生自己摸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是受益匪浅的。同时中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很重视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够背离传统的知识去探究新的可能性。

中学阶段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制约了学生的高考分数,决定了很多学生能否被心仪的学校录取。观察中学生的成绩,我们不难发现,好学生与中等生之间的成绩差异主要就是数学造成的。同时,中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的爱好程度也影响了今后步入高等学府学生还是否愿意继续钻研数学问题。很多学生即使顺利地上了大学,也对大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缺乏信心,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学阶段没能树立起学生的数学热情,很多学生被数学“吓怕了”。

三、 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学方式墨守成规。传统的课堂教育几乎都是以老师为主体的,学生可能无法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学生在课堂上几乎都跟随老师的想法走,哪怕有的时候存在一些学习上的困惑,也不敢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再加上数学课程的难度比较高,久而久之,可能会磨灭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应试教育下老师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成绩。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和家长可能会尤其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在乎升学率,老师在乎成绩,家长在乎名次。无形之中其实给了学生非常大的压力,哪怕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学习任务都是非常繁重的,题目的难度也是逐年加大。

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一直以来,老师都习惯性地在学生面前树立严肃权威的形象,很多学生和老师交流时的语气总是小心翼翼的。在课堂教学中讲求的是学生能主动地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老师和学生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在课堂上需要相互配合和响应,如果缺乏这一点,那么老师就无法认识到学生究竟存在哪些不足,从而不能对症下药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数学课堂缺少生趣。因为数学内容整体来说难度并不小且知识量很大,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感到困乏,于是在课堂上以睡觉的方式来逃避学习,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而老师的授课方式可能存在照本宣科、墨守成规等问题,使得课堂更加无趣生硬,学生们提不起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四、 针对以上问题,所提出的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与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遏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是以跟随者的姿态进行知识的强硬接受。填鸭式的教育使得课堂整体氛围比较严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一些题目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讲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一些难题可以通过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合作来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在授课的时候,也应该分层次地进行教学,由易到难,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习到解题思路,以后遇到同类型问题的时候也可以举一反三。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更多时候是可以互相帮助的朋友,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不断地巩固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学生很多时候心里有很多学习上的困惑,但碍于种种因素,他们不好意思将内心的困惑倾诉给教师,因为他们对老师的信任感还不够充足。老师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使学生开阔眼界,积极向上地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学生没有充足的精力去完成。甚至很多题目的难度超纲,即使学生绞尽脑汁也难以解答出来。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布置可以在其能力范围内完成的作业。而数学作业讲究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哪怕只做两三道题,学生能从其中真正学习到解题思路也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自由地组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之间不存在代沟问题,学生也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之间,困扰的问题几乎都是相似的,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与探究,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比学赶帮超”的精神。

五、 结语

数学课程的难度也许有些大,但正因如此,它的提升空间也是十分之大的。老师要做的就是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到解题思路。考试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何在。

参考文献:

[1]王晓琳.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3):160.

[2]杨建辉.基于整体性实践教学的数学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0.

作者简介:

付世玉,吉林省白山市,白山市第十三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数学思维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