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探讨

2018-02-07温煜安

考试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美育渗透教学措施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的最好阶段,对美学赏析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美育教育,文章从美文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语境美;美文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美文想象,引导学生激发创造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對美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渗透;教学措施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永无止境,美育教育和知识教育一样重要。语文打开了一扇五彩缤纷世界的大门,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在这个艺术的天堂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探索美、了解美、鉴赏美,进而去创造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形成审美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如何将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呢?

一、 美文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语境美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在进行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融入到课文所创造的意境中,与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一文的学习中,笔者先让学生想象一下,戈壁是什么样子的,白杨树为什么会在那里茁壮成长,在戈壁中生长的白杨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梳理清楚文章的主要脉络。在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们讲讲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其中一位同学回答到讲的是爸爸和儿子在去往新疆的火车上,看到了车窗外的白杨,进行了讨论。然后让学生朗读文章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画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和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等到学生们都画出来之后,让学生们从爸爸的话语中了解白杨的特点:随遇而安、不服输、坚强,让学生体会到就算是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白杨依旧挺拔。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文章所包含的美的意境,运用更好的方式赏析了文章的意境之美、韵律之美、形象之美,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和审美观。

二、 美文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只要我们打开教材,就会明白不管是文章内容还是结构,都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只是这些魅力是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的。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深入的细致的品读文章,从中掌握美育教育的适当形式与着力点,比如说课文的文字语言和人物形象等方面,最终让学生把对美的追求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文的学习中,笔者首先问学生们,要是你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要是看到这个题目,最先想到什么,学生们纷纷预测:大草原的景色怎么样,大草原的人们如何?让学生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默读一遍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对这篇文章进行写作的。然后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细品,体会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草原的美,并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描写优美的句子,自己再细细通读几遍之后,跟班上的同学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笔者总结出了作者笔下的草原的“自然、可爱、意境美”。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一些重点语句,比如文中提到的“一碧千里”在你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翠色欲流”中的“翠”是一种怎样的颜色呢?为什么不用绿色来描绘而要用翠色呢?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再如下文中所提到的“让人惊叹,又让人舒服”的东西是什么呢,有没有其他的词语做替换来达到这种效果;“奇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让同学们来朗诵一首关于风景奇丽的诗,同学们会选哪一首呢。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细细的品读文章想象作者笔下所创造的画面,将学生都带入到作者所创造的情景之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

三、 美文想象,引导学生激发创造美

将美育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充分的调动起来,来增加他们的情感经历和体验,让他们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所包含的美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美和创造美。美文想象活动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如分角色进行朗读、模仿写作、续写故事情节等。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的学习中,笔者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分角色扮演苗苗和季羡林,要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熟悉人物的情感特征,在对话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完整的表现出苗苗和季羡林情感的细小变化,能够从对话中得出如何进行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能够进一步的体会到阅读的快乐。笔者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两个人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互相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在自己读的比较熟练之后,可以举手示意,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进行表演。班上的两位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了,在他们表演完之后,全班同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了评价,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比如,有位学生说:“我小的时候,跟妹妹一块看……桌子上的,都是正课。”从这句话中能够看出季羡林爷爷风趣幽默、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且表演的学生也表现的生动形象,让人感觉季羡林爷爷就在讲台上,听起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另一位学生说,表演苗苗的学生将苗苗的可爱与天真无邪都表现出来了。通过与之相类似的想象活动和模仿活动,使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和促进,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声音、想象和感情进一步体现出了自己对美的感受,并创造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美,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享受了学习的快乐,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将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措施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指导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渠道和范围,通过持续积累自身的阅读量,使自己的审美得到一定程度的熏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教师应当积极的推荐给学生一些经典著作,引导学生高效阅读,并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体验美、鉴赏美。

参考文献:

[1]陈其兵.让美育之花盛开在小语课堂——小学语文美育渗透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2,(20).

[2]钱智宏.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J].教育艺术,2011,(10).

[3]赵中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作用[J].吉林教育,2002,(6).

作者简介:

温煜安,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教学措施小学语文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