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化进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计量分析

2018-02-07吕文慧段继红贾晗睿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城镇化民营企业

吕文慧,段继红,贾晗睿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京 210046)

引言

我国推进城镇化30多年来,城镇化率已达到56.1%,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国内有关城镇化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要实现农村居民的市民化,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城镇化能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能有效地带动城镇聚集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即民营经济和城镇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发表重要讲话,再次重申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作用。

在当前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转变的形势下,理清城镇化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作用,民营经济对城镇化的拉动效应,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借助已有的研究文献,本文选择城镇化率和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城镇人口的比重两个指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一、文献综述

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民营经济的关系研究多为国内文献。在理论层面上,秦岭、高怀定(2004)重点分析了民营经济和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和相关目标选择上的冲突;梁贤、李达球、林涛(2007)认为,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周丕娟(2005)和杨慧、夏凡(2011)认为,民营经济能提供就业机会,推进城镇化进程。也有学者对城镇化和民营经济的相互作用进行实证研究,武翠莲(2011)借助河北省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民营经济如何影响城镇就业量和产业结构,实证分析了民营经济对城镇化的影响;秦尊文,龙(2013)以城镇化率和民营经济水平的数据为基础,使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理论研究了城镇化率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动态和长期均衡关系,认为民营经济有利于发展中小城镇的建设;于忠江(2016)结合河南省18个地级城市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民营经济总量对融合型城镇化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纵观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城镇化水平和民营经济二者直接定量关系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以我国1978—2014年城镇化率和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城镇人口的比重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首先对变量进行单整检验和协整检验,接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民营经济发展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借助VAR模型,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民营经济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二、城镇化进程与民营经济关系的计量分析

测度城镇化水平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最简明最常用的方法是城镇人口法,即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测度,即城镇化率。这一方法是测度城市化水平最基本的方法,一直为联合国、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学术机构所广泛采用,因此,人们又称之为国际通用方法。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和实际材料都表明,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表示的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不但形式上简明实用,而且在内容上体现出城市化的深刻内涵。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城市化水平,所以本文选取城镇化率测量城镇化水平。

民营经济一般指的是除国有及国有控股,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因而民营经济生产总值、就业人数、企业数等指标均可反映民营经济经济增长,秦尊文,龙(2013)分析城镇化与民营经济的关系时采用的是民营经济总量。但是,考虑到城镇化的进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本文认为选择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城镇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民营经济经济增长的指标变量更为合理。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城镇人口的比重和城镇化率分别记为p和u。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应用对数形式进行研究,原因在于对数形式能把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消除,经过自然对数处理,记为lnp和lnu。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1949—1978年改革开放前为第一个阶段,国家对民营经济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并在1956年就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此后的20余年,民营经济在中国大陆基本上绝迹。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为第二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实证分析部分只对1978年以后的民营经济与城镇化水平进行研究。

本文只对1978年以后我国城镇化水平与民营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一)单整检验

根据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城镇人口的比重和城镇化率取对数后的时间序列图(图1和图2)能够说明二者之间不是平稳序列关系,因而需要继续使用ADF单位根方法检验变量是否具有平稳性。根据表1可以判断,变量lnp和lnu的ADF统计量都明结果都是小于临界值,从而说明序列具有平稳性。由此可知,lnp和lnu都是一阶单整变量。

图1

图2

(二)VAR模型的建立和估计

显大于临界值,这说明序列具有非平稳性,需要进行单位根

检验;进行一阶差分之后,dlnp和dlnu序列的ADF统计量的

表1 ADF单位根检验

向量自回归模型主要研究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以及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产生的动态影响,下面基于VAR模型拟合城镇化率与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城镇人口的比重之间的传导关系。

使用Eviews7.0中的VAR命令对调整后的数据,即对lnu和lnp一阶差分后的数据dlnu和dlnp作出实证分析。根据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可以判断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长度应该是2,采用OLS方法进行估计,估计结果为式(2)和式(3):

(dlnu)t=0.011 006+0.264 811(dlnu)t-1+0.005 660(dlnp)t-1+0.285 636(dlnu)t-2+0.012 143(dlnp)t-2+e1t(2)

(dlnp)t=0.080 513+2.460 065(dlnu)t-1+0.502 077(dlnp)t-1+3.007 575(dlnu)t-2+0.093 314(dlnp)t-2+e2t(3)

向量自回归模型(2)的参数显著性的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3)可知,式(2)和式(3)估计出来的系数统计量值多数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由于多重共线性的存在,使得少部分t统计量不显著。方程(2)和方程(3)的拟合优度分别是:从可决系数来看,方程的整体拟合优度还可以。

表2的估计结果表明:目前dlnu和它自身的滞后值关系较大,并且显现出小幅的增长态势,与dlnp滞后一阶和滞后二阶联系较弱;目前dlnu滞后一阶和滞后阶是影响dlnp主要因素,同时dlnp与它自身滞后一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系。

表2 VAR(2)模型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虽然经济变量之间在统计上显著相关,但是这种相关并一定具有意义。于是,Granger认为可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的实质是把引入变量的滞后变量,看看一个变量是否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如果受到滞后变量的影响,可以认为两个变量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在VAR(2)模型基础上,检验与二者是否具有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

根据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发展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城镇化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量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和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拉动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却不是很大。

表3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四)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变量自回归模型主要是说明随机新变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是否重要以及重要程度,并不具有解释回归系数的意义,因而需要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主要刻画的是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如何影响变量自回归模型中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

根据图3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点结论:一是图3中第一幅图,显示一单位标准差的城镇化率初始冲击发生后城镇化率上升0.012,呈现逐渐波动性的下降趋势,约十年左右冲击影响完全消失;二是图3中第二幅图,显示民营企业占城镇从业总人口的比重的变化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是正向的,但是影响幅度很小;三是图3中的第三幅图,城镇化率对民营企业占城镇从业总人口的比重的影响呈现波动性的变化,但是影响幅度也很小;四是图3中的第四幅图,民营企业占城镇从业总人口的比重呈现明显的序列正相关。

图3

(五)方差分解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自回归变量模型中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如何影响其他内生变量,但是要描述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贡献度,评价各种冲击的重要程度就必须建立方差分解模型。方差分解模型能够提供对变量自回归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信息。

民营企业就业率和城镇化率10个时期波动的方差分解,从表3可以看出,在期初,民营企业就业率的波动主要是受到自身冲击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城镇化率对民营企业就业率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表4可以看出,城镇化率的波动主要是受到自身冲击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民营企业就业率对城镇化率的影响不太明显。

(六)协整检验

从协整检验的结果来看,lnu和ln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七)回归方程

综合上述检验,由于城镇化引起民营企业就业比重的增加,因而因变量是lnp,自变量是lnu,可建立模型如下:

运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以下结果:

回归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就业比重就会增长3.811 224个百分点,根据t统计量,城镇化率对民营企业就业比重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三、几点启示

通过以上对城镇化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城镇化与民营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我国城镇化水平与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2.借助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民营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贡献并不大,而城镇化水平对民营经济发展却具有积极的作用。

表4 民营经济就业率对数的方差分解

表5 城镇化率对数的方差分解

表6 民营经济就业率对数与城镇化率对数的协整检验

3.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化率的提升对民营企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当前,新型城镇化带来了三大利好消息:一是大量的投资机会;二是人口集聚带来的商机和经济增长点;三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城镇化意味着巨大商机,而城镇化的性质、实现方式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城镇化的主力应该是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城镇化涉及的领域既不属于国民经济命脉,更不属于高端战略性领域,而是民生领域。二是新型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和聚合,为了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应该起主要作用,即城镇化必须以市场化为依托,因而城镇化的主力应该是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三是新型城镇化的地理区位不在大中城市,绝大多数都在县域经济带,而这一区域是民营企业最为活跃的地理位置。作为城镇化的主力军、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应该借助城镇化的契机加快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做出贡献。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镇化加以完善。

1.加大创新投入,发挥自主创新潜力。要重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是企业更多的获取市场份额的主要源泉。正如熊彼特指出:创新使得企业获得“先驱者利润”,民营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最主要的目标,加之民营企业激烈的竞争生存环境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创新。因而,民营企业应首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和选择有效的创新战略。一是培养、引进和使用创新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二是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把创新和品牌战略有效结合起来;三是强化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让企业家在创新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四是让创新深入企业文化之中,激发员工创新意识。

2.探索符合信息经济技术发展要求的专业化分工发展路径。当前,民营企业要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把城镇化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与传统农村的改造、新农村建设及其发展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要能在城镇化过程中进行准确定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民营企业要根据原料、销路、品种、专业化程度、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企业的合理经济规模,做到准确定位,明确思路,优化结构,最大限度减少错误决策,降低经营风险;二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

3.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创造健康良好的金融环境;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民营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并不是银行贷款,而是股票和债券融资;三是建立和发展由政府做东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的大力发展能有效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民营企业获得贷款才相对容易;四是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应加大,拓展更多的金融服务种类。民营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因而金融机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民营企业的运营特征和资金流动特点,创新出更多样化和灵活化的金融产品。

4.民营企业要提升信用等级,改善信用状况。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富。信用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信用缺失的企业只能被市场抛弃。当然,企业失信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表面上是少数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深层次在于法律治理机制不健全。因此,引导民营企业增强信用意识的同时,政府应加快诚信制度的建设。

[1]于忠江.融合型城镇化及民营经济对其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3]杨慧,夏凡.论民营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发展[J].企业研究,2011,(16).

[4]朱孔来,李静静,乐菲菲.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9).

[5]梁贤,李达球,林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企业化与民营经济[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

[6]周丕娟.民营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内在机制研究[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7]秦岭,高怀定.城镇化进程中的民营经济:贡献、冲突与调节[J].桂海论丛,2004,(2).

[8]武翠莲.河北省民营经济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分析[D].保定:河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城镇化民营企业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2%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