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小剂量联合应用利尿剂临床观察

2018-02-06朱王亮彭芳陈强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螺内酯呋塞米

朱王亮+彭芳+陈强

【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口服小剂量联合服用呋塞米片、缓释钾及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衰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在给予ACEI、β受体拮抗剂等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小剂量呋塞米与螺内酯,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于服药开始及服药后3、6、12、24个月分别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清钾钠氯等指标,并进行6 min步行试验及记录患者的再次住院率。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6、12、24个月LVEF、6 min步行试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12、24个月内再住院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清钾等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长期口服呋塞米加缓释钾与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可靠、安全。

【关键词】呋塞米;螺内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始,利尿剂逐渐成为治疗心衰的标准、肯定性药物[1]。利尿药联合应用可达到最大的利尿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延缓耐药性。为探讨长期口服小剂量呋塞米加缓释钾与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7例进行了观察,并作了2年的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衰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

1.2 入选标准

①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②LVEF<40%;③血钾3.4~5.0 mmol/L;④肝肾功能正常。以上4条均满足者入选。有如下情况者被剔除①急性心肌梗死;②急性心肌炎;③缓慢性心律失常;④入院后低血压者;⑤支气管哮喘;⑥洋地黄过量;⑦严重肝功能损害;⑧行介入治疗;⑨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例;⑩病情未稳定的心功能

Ⅳ级(NYHA分級)者。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 方法

研究前有心衰急性发作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一周,使心率、血压基本稳定,心衰症状、体征基本控制。分组前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及心功能评价。符合入选标准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同时应用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氢氯噻嗪片25 mg/d。治疗组加用螺内酯片20 mg/d、呋塞米片

20 mg/d、缓释钾片0.5 g;两周后减量为呋塞米片10 mg、缓释钾片0.5 g,每周2次,螺内酯片20 mg/d长期应用。

进入研究后3、6、12、24个月监测血肌酐、血钾、血尿酸、尿素氮、超声心动图及6 min步行试验,评价心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效果根据NYHA分级判断标准。治疗组临床疗效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组临床疗效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中显效33例(64.7%),多于对照组18例(40.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衰死亡者两组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例依从性差,被剔除对照组。治疗组3例死亡,其中心衰急性发作死亡2例(3.7%),猝死1例。对照组8例死亡,心衰急性发作死亡6例(11.5%),猝死1例,其他疾病死亡1例。因心衰死亡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6 min步行试验

两组治疗前6 min步行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结果为(535.6±83.2)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2.2±80.5)米,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的LVEF的结果比较

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LVEF两组均较服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5 再住院率对比

再住院率为各组所有病人在观察期间住院次数的总和与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在12个月及24个月内再住院率,治疗组分别11.1%和27.8%,对照组分别为19.2%和76.9%,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治疗前后血清钾、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相比

治疗前后血清钾、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常是所有不同病因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利尿剂是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的三大基石之一,螺内酯为弱效利尿药,呋塞米为袢利尿剂,能有效地通过排钠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临床症状和运动耐量,是各种心衰治疗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用药后3、6、12、24个月的相关血生化指标及心功能评价指标,发现长期联合应用呋塞米、缓释钾和螺内酯与对照组及用药前比未引起不良反应,保持血钾的相对稳定,且心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长期口服小剂量呋塞米、缓释钾和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吴学思.2005年欧美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简介[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3:182-185.

[2] 桂 委.利尿剂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医药世界,2009,4:52.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螺内酯呋塞米
高渗盐溶液联合呋塞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人体重和血清肌酐水平的影响
螺内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ARB治疗难治性高血压醛固酮逃逸现象(附1例报告)
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静脉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80例观察
螺内酯与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心室重构及QT离散度的影响比较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
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小儿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