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研究

2018-02-06张美花

关键词:体位妇产科胃肠

张美花

(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心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腹腔镜手术的典型特征是无创伤性,随着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已广泛用于医学临床,尤其是妇产科。为了探究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对当地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行妇产科腹腔镜术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当地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42.72±3.69)岁;疾病类型:异位妊娠20例、子宫肌瘤25例、盆腔炎性包块9例、卵巢囊肿6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43.03±4.01)岁;疾病类型:异位妊娠19例、子宫肌瘤24例、盆腔炎性包块10例、卵巢囊肿7例。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如术前予以灌肠,术后必须保证患者卧床休息6小时以上,留置导尿管至少24小时,若有特殊情况则需延长至48小时,同时加强导尿管护理,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还有呼吸道、口腔、泌尿道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体位、饮食、运动、腹胀、药物和穴位电刺激等不同护理干预。(1)体位干预:术后患者体征稳定后,予以更换舒适体位;术后第二天采取侧卧位,脚略高于头部,半小时更换一次体位。(2)饮食干预:术后6小时予以萝卜汤,胃肠功能恢复后予以流质食物,肛门排气后予以半流质食物,禁食牛奶、豆浆等。(3)运动干预:患者身体稳定后协助和鼓励其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即可以开始放松训练,指导患者按顺时针方向对下腹部进行按摩,一天至少3次,每次至少10分钟,同时指导其注意只能用鼻子慢慢进行深呼吸;术后第三天则可以进行握拳松拳、屈伸肘关节与膝关节、床上抬高双下肢等功能锻炼,每天至少锻炼2次。(4)腹胀护理:选用含有木香、陈皮、大黄等行气散结中药材的敷贴,对患者的足三里、天枢穴、三阴交、中脘穴等穴位出进行敷贴治疗。(5)药物干预:口服大黄碳酸氢钠片,一日三次,每次三片。(6)足三里穴位电刺激护理干预:术后12小时予以患者穴位电刺激,采用电子治疗仪对足三里穴进行电刺激,每24小时一次,连续3天。

1.3 判断指标

记录和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GQOL-74评分、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其中腹腔镜手术疗效判定标准如下:

(1)轻度腹胀:手术切口无痛,腹胀不明显,腹部略有气体行走运动;(2)中度腹胀:手术切口疼痛,稍微腹胀;(3)手术切口疼痛明显,腹胀明显。

GQOL-74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评估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对临床护理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 [n(%)]

2.2 比两组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x±s,h)

2.3 两组的GQOL-74评分和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GQOL-74评分和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GQOL-74评分和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x±s,分)

3 讨 论

近几年,由于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且因其具有无创伤性的典型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妇产科领域,使用频率很高。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不会直接损害肠道[1]。但是由于受麻醉以及人工气腹、患者拒绝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患者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延迟的情况,甚至发生肠麻痹[2]。如果不及时予以各种不同护理干预,则患者容易因腹胀、恶心而备受煎熬。

相关研究表示[3],早期予以各种不同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体位干预采取舒适体位,有利于降低患者腹部切口牵拉痛;脚高于头,臀部高于胸部等措施有利于气体由上而下分散和吸收,从而减少腹胀的发生。术后6小时予以萝卜汤,有利于促进患者排气和增强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胃肠功能恢复后予以流质食物,肛门排气后予以半流质食物,主要是为了减轻胃肠负担和降低腹胀发生率。运动干预主要包括放松训练和功能锻炼两方面,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床活动,有助于刺激其肠道蠕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胃肠功能及时恢复。运动干预时注意适度原则,避免运动太过。腹胀护理中主要采取了穴位敷贴治疗措施,敷贴可以发射出8-14微米的生物波,具有“生物共振”效应[4],再经过十二正经以及奇经八脉的传导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干预主要是针对腹胀严重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予以患者口服大黄碳酸氢钠片。中药大黄性味苦寒,主要归脾经、胃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健脾益胃的作用[5]。大黄碳酸氢钠片的作用为生发胃气、中和胃酸、燥发脾湿,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口服大黄碳酸氢钠片有利于促进患者胃部功能恢复。足三里穴位电刺激可以调节胃酸、胃蛋白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可以激活多种消化酶活性;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6]。足三里穴位电刺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增强抗病能力的功效。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体位、饮食、运动、腹胀、药物和穴位电刺激等不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腹胀发生率显著更低,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更短,GQOL-74评分、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显著更高。

综上所述,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早期予以患者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1] 拉 措.妇产科腹腔镜术后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0):256-257.

[2] 林 琴.护理干预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10):470.

[3] 孟子宝.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211-212.

[4] 赵建英.持续性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8):2425-2428.

[5] 高明霞.分析妇产科腹腔镜术后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194-195.

[6] 胡顺浓.妇产科腹腔镜术后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0(10):166-168.

猜你喜欢

体位妇产科胃肠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胃肠病糊上就好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