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互动对学生孝义教育的探究

2018-02-03刘雪娟

学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校互动学生

刘雪娟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孝义教育内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家校互动,共同探究,达成共识,选择孝义教育内容,确定孝义教育原则,商定孝义教育形式,齐抓共管,在学生孝义教育中充分发挥家校联动作用。

关键词:家校互动;学生;孝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7-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122

近三十年来,我们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飞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孝义教育受到冲击,面临挑战。整個社会和家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加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孩子们的孝义教育,学校里围绕高考指挥棒,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味提高考试成绩,渐渐淡忘了孝义文化教育,学生的思想素质整体下降,整个公民的素养也在无形下滑。这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家校互动,共同选择孝义教育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孝义教育内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有很多与孝义教育内容相关,我们要选择积极健康的发扬光大,选择值得继承的予以发展,例如,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这些都是具有感恩和仁爱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和家庭,都要给孩子们在这方面传递正能量。当然,对于儒家经典中的一些封建礼教和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而制定的政治孝道等,例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其中有些内容我们要予以批判,要摒弃一些文化的糟粕。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家长联系,在有关传统的孝义教育内容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优秀的、经典的引领和指导家长,定期推荐优秀的书籍和剧目,要求家长在生活中经常性地教育孩子,通过讲故事、阅读经典著作、选择性地看影视剧目等,让孝义教育内容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的思想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多仁人志士都是在这些经典的熏陶和感染下成长起来的。家长和教师都要了解和熟悉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例如,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和羔羊跪乳、乌雏反哺等一些有关孝义的内容,要让孩子们从小就能与生活和教材联系起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然,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过程中,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会产生一些宗法制度,将孝、悌、忠、义等政治化,迫使一些人们的人格被扭曲、被奴化,表现在下级、晚辈、弱者身上便是绝对的恭维顺从,这一切在中国大地上根深蒂固,并普遍存在,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我们一定要去除和摒弃中国传统的孝义文化的糟粕,扬长避短,为其注入新的血液。除了感恩、仁爱、责任以外,学校还要告知家长,自由、平等、人权等也同样是孝义教育的内容,我们不能忽视。

二、家校互动,共同确定孝义教育原则

在传统的孝义教育中,感恩主要表现为孩子听话、对大人绝对服从,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长辈们说的话便是权威,要求子女和晚辈们坚决照办、绝对服从,孩子们一旦出现差错和有违于长辈们的指示与安排,就会面临简单、粗暴的干涉和训斥,接受训斥和体罚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造成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封建礼教的遗毒,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家长制作风在家庭教育中生根蔓延,长期以来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教育。即使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时态度依然粗暴,方法依然简单,孩子在不和谐的、高压的环境中成长,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会受到伤害,有的甚至会出现逆反和冲突,长幼间出现不和谐的关系。在学校,教师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师生关系会出现对立现象,根本谈不上孝义教育。我认为,家庭与学校要形成互动机制,共同协商,互相探讨,达成共识,家长和教师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师长们必须做到。

二要合理要求,讲究原则。家长和教师不能提过分的要求,不论是孩子,还是长者,说话、做事都不能出格,应遵循一定的做人做事原则。

三要和谐相处,力求平等。古老的“顺”就是“孝”的观念在新时代要废除,在家庭和学校里,大人和孩子们要平等相处,保持和谐的关系,要消除孩子们的畏惧心理,让他们有话敢说,有事敢做。

四要包容理解,宽以待人。常言说得好,人不怕犯错误,怕的是不改正错误。孩子们犯错误是正常现象,作为师长,要能容纳他们的错误,严慈相济,正确引导,做到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家校互动,共同商定孝义教育形式

中华孝义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我们要取其精华而发扬光大、传承美德。在现实的家校教育活动中要采取多样的形式,搭建各种教育平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孩子们进行孝义文化教育。我认为,常见的孝义教育多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将孝义教育日常化。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渗透孝义教育,例如,孩子出门进户时和大人打招呼,来客时问好并端茶倒水,上下课时师生问好道别,校园里师生、生生问好,同学间团结互助,社会上尊老爱幼,这些看起来简单,但教育意义特别深远,做一次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坚持做。只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才能形成优秀品德。

二是将孝义教育活动多样化。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编课本剧、讲故事、演节目等形式渗透孝义教育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接受教育。学校还应在大型活动中专门安排孝义教育内容,如在国旗下演讲、大型文艺汇演、清明扫墓等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安排与孝义相关的内容。家长和学校要集思广益,邀请教育专家走进校园,做感恩教育报告,家长要定期走进校园,参加亲子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进步和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承载着发展的重任,我们要重视孝义教育,家校互动,弘扬中华孝义文化,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姚建平.浅谈家校互动推动学生孝义教育的意义[J].学周刊,2012 (35):7.

[2] 李永升.“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探究[J].学周刊, 2014(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校互动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基于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媒体视角下中职学校家校互动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