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忽视的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德育思想工作

2018-02-03王丽红

学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思想工作留守儿童

王丽红

摘 要:县域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德育思想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思想教育工作决定学校教育管理的效果,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县域山区寄宿制学校教育管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思想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7-01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108

自县域农村学校实施寄宿制管理模式以来,在寄宿制学校工作的教师们,深深感到学校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可以说,面对这些山区的留守儿童们,每天都会出现新情况,工作牵扯方方面面。下面,我结合工作的实际,谈谈县域山区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思想德育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不可否认“以人为本”的主体作用

从哲学观点来看,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否则,就显得毫无作用。我认为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还在于留守儿童本人,如果留守儿童从思想上不配合教师教育工作,即使教师再怎么劳心费力也无济于事。为此,我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结对子”活动。俗语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自然有他们自身的优势,被父母长期留在家中的孩子们,其中有一些在特殊环境中已经成长的非常优秀,他们已经养成吃苦耐劳、独立自主的精神,其思想和行为已是其他孩子的表率。若其他留守孩子思想上有异常状况,学校就会组织这些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与思想型的学生结成对子。他们就会像家人一样相互安慰,互相帮助,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予帮助。

2.“手拉手”组织。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同样有心中的小秘密,个别学生也许不愿把心中的想法说给教师,但会容易说给身边的同学,而身上的缺点也只有其人才能看得比较清楚,这样就能发挥“手拉手” 小帮手的作用。小组中的成员人人伸出援助之手,你一言,我一语,现身说法,群策群力,就会把思想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轻松搞定,让个别留守儿童感受学校这个大家、班级这个小家的集体温暖。

3.他山之石。父母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来说,是多么需要别人的关爱啊!即使是亲属、邻里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怀和帮助,同样需要。的确,一些留守儿童存在思想问题,仅靠老师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学校老师是发现不了的问题,亲属或邻里却能容易地看到。亲属、邻里及社会爱心人士在外围,学校、教师在內围,要想把工作做到位,需要大家的齐抓共管。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身边的留守儿童感受不到自己是一名留守儿童,这就是他山之石的效果。

4. “代沟”影响。“代沟”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祖孙一起生活,在教育问题上,孩子受祖辈们思想的负面影响多少还是有一点,毕竟,这些老一辈人生活的时代和现在不一样,他们之间的“代沟”是不可能消除的。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成长,这些老人们要尽量当个新时代的老顽童,多一份童心,多与孩子交流,千万别让孩子对自己的思想教育做法产生反感,否则,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就很难预料。

二、不容忽视巧设“心桥”的辅助作用

1.从与父母的沟通开始。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是天意,谁都无法替代,即使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也不能例外。若是留守儿童思想出现问题,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是关键,首先让父母及时补充留守儿童心灵上的情感缺失,利用电话多跟孩子说说话,或用手机进行视频,虽远在千里,当孩子听到你的声音或看到你的庐山真面目时,孩子感觉会是怎样?如果家长忽视了这一点,就得不到自己孩子的尊重;如果老师忽视这一点,就很难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

2.发挥“心桥”的杠杆作用。从物理学角度看,杠杆的作用是巨大的。在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问题上,用好了“心桥”,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育效果,否则,教师就会枉费心机。有一案例可以证明:我教的二年级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性格内向,不与人交往,班级活动也不参与,被其他同学视为异类。她是一名留守儿童,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听同学说,似乎一年当中没有几天和家人团聚,医学上讲其表现就是抑郁症。为此,家访才了解到该生的真实情况。乘学生家长回家的一次机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说出了心中的想法,解开了该学生的心结,同时,要求家长至少要和学生通电话一次。从这件事上,说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弥补学生的亲情缺失是多么的重要。

三、不可缺失活动育人的主导作用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思想情况较为复杂,尤其部分留守儿童值得关注,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这些学生心理上有一种自卑感和失落感,必须在思想教育上加强。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进行弥补。

1.晒晒想法。开好每周一次主题班会,利用班会制造氛围,班主任根据一周以来出现的思想动态,从整体上入手,事先设置专题,人人参与,给头脑洗洗澡,除除心中的思想雜草。

2.打开心锁。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时刻要引起每位老师的关注,不仅仅是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也如此。谈心是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的开心钥匙,通过谈心打开心扉,与“留守儿童”交流感情,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思想。

3.优先参加。学校常常有一些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优先让留守儿童参加,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即使是一点点的集体温暖,都会焐热留守儿童的心灵,通过活动升华了思想。

4.成就梦想。人长大了要做什么,这是一个人最初的理想。这个梦,需要学校引导他们变成现实,学生端正思想是根本。为此,学校可以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学生畅谈心中的理想,激发学生心中的理想火花,将学生的思想引向健康的轨道。

四、结语

可以说,农村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而且,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又是当今寄宿制学校教育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为此,我们在县域山区工作的教师们,为了山区留守儿童美好的明天,只能无怨无悔,别无选择。

参考文献:

[1] 彭金兰.对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透视[J].农村·农业·农民,2005(2).

[2] 王智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辅导措施[J]. 教育, 20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思想工作留守儿童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团青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