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理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

2018-02-03刘立华

学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物理课程综合实践融合

刘立华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物理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的有效融合入手,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课程;综合实践;融合;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7-009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61

物理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融合,是指把物理学科课程与一系列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实现不同课程的共同价值。开展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我进行物理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融合的初步尝试。

一、 教学目标的有效融合

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物理学科学习进行整合关联,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发现问题的能力、规划与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调查与访问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总结与交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作为该课程的核心目标,同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一系列价值观的发展。学校教师在进行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时要结合具体活动和各地实际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实验稿)》提出的目标进行具体的分解,分解为更为明确的目标,这样教师才能把这些目标用于规划和教学,从而发挥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使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中,我们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根据“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原理,利用所给材料,自制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2.利用自制测力计测量身边物品和家庭物品的重力,为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提供技术保障;

3.为自制的橡皮筋测力计编制使用说明书,训练学生在遇到新的器材时有查看使用说明书的意识,并能为读懂使用说明书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的能力;

2.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团队协作精神;

3.学会总结与反思,能明确把握自己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时发现活动中自己的积极方面和不足之处。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2.通过动手制作,形成成果,体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把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系统文化知识,具备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致力于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教学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高度融合。

二、 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在进行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如何实现物理学科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相互关联?在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同时,教师可以设计物理实践活动,弥补课上时间不足,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调查、访谈,使物理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进行协调设计,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在生活与实践中对知识进行共同理解,实现课内对课外有促进和帮助,课外对课内有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声现象》“噪聲的危害和控制”这节内容时,在“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后作业中有一道习题引起了师生的共同讨论:“调查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由于是刚学过的内容,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围绕“噪声污染情况和采取的控制措施”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此借机因势利导,建议学生开展一次“调查社区中噪声污染情况和采取的控制措施”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接下来活动方案的制订、小组的分工、活动的实施、成果展示到最后总结、交流与评价开展的都非常顺利。尤其是小组活动,由于有了课上师生共同进行的前期准备,对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预先演练,使学生在真正走入社区时,有自信不紧张,各个环节进行的紧张有序。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前期导入用时一节课,中间分组活动利用周末和课下时间共用时两周,最后成果交流展示利用周会课进行,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影响正常物理教学进度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与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之后,根据“科学 技术 社会”中“水循环”的内容,导入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调查家庭的用水情况,设计一个家庭的节水方案”;在学习了《弹力》之后开展“利用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的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一名教师,带出一门课程”,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门由教师引领的课程,教师结合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设计出与之配套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第一时间应用到实践中,实现了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长久保持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作为一个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平台,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endprint

三、 教学评价的有效融合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侧重的是终结性评价,考试成绩成了评价的重要指标。为了打破单一评价的壁垒,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学习评价,提倡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综合实践活动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把自己现在在活动中的表现同自己过去的表现进行纵向的比较,达成个性化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个性化的评定。

在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尝试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除了保留原有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评价(测试评价),更多地加入了过程性评价(量化评价)。建立学生活动量化评价表,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的综合性评价。通过活动量化评价的相关评价内容进行分段赋分,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的表現进行打分或评级,最后形成总的评价结果。以下为量化评价表:

四、结语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背景,通过学科渗透方式,由物理课堂延伸到学生家庭、社会生活、自然世界当中;由学校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为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学生的校内物理课与校外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亲手操作、亲自实践、亲身经历,给书本上的物理知识赋予了实践的生命力,使物理知识不再枯燥乏味、生涩难懂。

生活中的物理因贴近学生自身而被学生接纳和喜爱,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让物理课程的学习因实践而精彩,让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因体验而长久,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创造的人格发展与科学素养的优化。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既是物理课程的延伸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拓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抹亮色,必将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 王光明,康媛.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课程综合实践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中学物理交叉前沿科学知识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