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2018-02-03谢转红

学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谢转红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特征的学科,语文教师不但要担负起发展学生智力的重任,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德育精神的培养。小学语文应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在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德育的位置十分重要,语文教师要从小学语文课堂入手,探讨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7-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33

一、 如何看待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一) 小学德育的内涵

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德育的主要定义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简而言之就是要上好学生的思想品德课,让学生在思想道德、政治品质等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德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又有所不同,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以社会公德、国民公德的启蒙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等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好习惯。

(二) 小学语文课程的内涵

小学生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学会书写自己的名字,紧接着是学习汉语拼音,然后是汉字,所以,学好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并理解祖国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创新思维,学会运用语言来正确地表达自己,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以上这些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内容。

(三)如何处理小学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纵观整个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的德育教育基本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那么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的呢?答案就是语文课堂。小学语文课堂要求学生进行观察、朗读等基本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懂得学生之间的关爱,无形中形成基本的感情意识。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每一节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随时可见德育教育的影子,德育也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来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载体主要是课堂教学,但是还有一些基本的手段,比如课外实践和阅读等,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要以爱国、诚信、关爱等主线,加深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

(一) 教师的引导

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但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就要体现德育与智育相结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在领会和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渗透对语言文字的讲解,使学生自己形成对世界原有的认知,尝试用自己的判断标准来认识世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引导,不断养成学生在心理上向善、向优的正确的思想品德。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模式丰富多样,学生自主阅读就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巧妙的引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的熏陶,让其成为推动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

(二) 教材的选编

小学语文课本的选编是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就该渗透不同的德育内容,向学生传递的德育信息也不同。比如,有的歌颂英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了解英雄生活的环境,感受英雄的性格特点和光辉事迹;有的赞美大自然,歌颂我们享有的美好生活,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用寓言故事理解人生道理,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学生的作文

小学生的作文应该具有开放性,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不断将思维中的细节体现在文字表达上,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在作文的评价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四) 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及活动

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也是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年龄阶段,向学生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并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有所收获。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因此,学校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做人和做学问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健全的人格迎接挑战。

(一) 增加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

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人类基本的工具性学科,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是要使学生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和态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以德育为主要出发点,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 加速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突破学科之间的限制,结合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爱人、主动去爱人,把知识的传授和完善学生的人格结合起来,有效进行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做好学习的主人,学会关爱集体,关爱他人。

(三) 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在基础教育的领域中,语文教育已经逐步体现以学生的多元发展为主题,合作探究,全面成长,所以,语文课堂是否有效已经成为衡量语文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承担着巨大的使命和责任,既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又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人的教育的主要任务,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也一定要重视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守社会和班级的纪律的有责任的人,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铎,罗国振. 道德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