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研究

2018-02-02李丹阳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指标体系金融机构

李丹阳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08)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与城市的发展速度相比,其经济发展仍较为落后。由于我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金融生态从新的角度出发,对金融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这一概念为基础,通过对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因素的分析,对金融发展的宏观、微观环境进行探索,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方式。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析现状、构建指标体系及选择评价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2007—2016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结论进行评估,为相关政策的实行提供实证基础。

一、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

自金融生态概念诞生以来,相关研究日益增多。本文认为,最符合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现状的定义为:农村金融生态是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与农村经济等方面产生各种联系的一个系统[1]。

当前,虽然我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在逐步优化,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与之相关的问题也不断出现。近年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经济基础仍然不足以推进农村金融更好发展,由于地方政府重视不足、金融信用环境和金融体系运行环境恶劣等干扰,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滞后。

第一,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匮乏。金融生态主体是金融生态的基础。在类型上,金融生态主体包括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等,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从业务角度看,主要业务涉及农业信贷、保险等,目前开展农业信贷业务的主体呈下降趋势。

第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失衡。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发展、金融信用环境、运行环境等方面发展不均衡,诚信环境缺失,使农村金融生态处于失衡状态。

因此,这两部分是相互作用、彼此依存的。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金融生态在社会活动中显得更为重要,这种活动的“社会性”加深了金融生态的复杂性。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目前,中国最具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金融生态指标体系,是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出的,其中包含两类评价指标,即城市与地区。二者的指标体系大体分为经济发展、金融环境、信用制度、政府服务等[2]。

本文在上述两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如下指标体系,分为三层:第一层,目标层,即农村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第二层,准则层,即经济发展环境、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金融信用环境、金融体系运行环境;第三层,指标层,即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不良贷款增长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率,共7个指标。

由于因子分析法,能够较为清晰地分析出各个指标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选取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率先提出的因子分析法[3]来进行模型分析。分析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找出权重较大的因子,进而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如下:

其中,F1,F2,……,Fm为 m 个因子;X1,X2,……Xn为 n 个原有变量,m<n;矩阵形式为:X=AF+ae

三、实证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次,通过运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最终得到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的综合得分。

年份 得分2007 0.971 82 2008 0.296 79 2009 0.475 06 2010 0.393 04 2011 0.203 33 2012 0.250 16 2013 -0.393 60 2014 -0.335 81 2015 -0.616 66 2016 -0.745 25

最后,评价结果:2007—2016年期间,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07—2012年期间的农村金融生态状况与2013—2016年期间的状况相比,呈现出下降趋势;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的金融生态环境较2007年的波动幅度较大,而且近几年的农村金融生态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所以得出结论: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的影响因素,按照权重排序得到,经济发展环境、金融信用环境、金融体系运行环境、地方政府公共服务。

四、优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的建议

(一)增强农村经济实力

农村经济作为发展农村重要的着力点,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对于优化农村金融生态有重要意义。

第一,减免农民税费;调整农产品价格,降低农业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民实行补贴政策,完善价格补贴机制。第二,在农村大力开办学校,提高农民知识水准,发挥文化影响力。第三,对土地产权实行制度管理,明确归属,立法保证。第四,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推进农业新型技术的运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

(二)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

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探索:信用制度和信用文化。

从信用制度角度:建立信用登记网络平台,对信用数据及时登记、更新,实时跟踪信用信息;建立完整、统一的评估标准,保证信用评级公平、公正、公开;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促进中小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4]。因此,在金融生态运行过程中,尤其是小微金融的发展,更加刻不容缓;严格的监管与控制同样重要[5]。

从信用文化角度:开展信用宣传与教育活动,增强信用意识,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与监督作用,强化信用观念,实行信用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

(三)强化农村金融体系运行环境

金融体系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组织形式,大力培育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其次,对商业银行实行信贷制度管理,保证政府支农资金落到实处。最后,金融机构开展理财活动,提高存贷款余额增长率,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政府服务能力,需要政府有一定的资金支撑和资源消耗。

第一,建立资金结构分配制度,对支农资金实行分开管理,加强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资金用到实处。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如公园、广场等生活娱乐设施。第三,强化政府服务观念,切实做到服务型政府,在工作过程中,采取培训、奖惩机制,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6]。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以及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2007—2016年期间,由于金融生态主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波动起伏较大,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信用环境、金融体系、政府服务等均存在重大问题。

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生态仍然存在较多的棘手问题,优化农村金融生态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必不可少,金融信用体系的完善也是重点之一,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更是重中之重。因此,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的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逐步去探索和发现的。

[1] 李高芬.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综述[J].人民论坛,2011,(11):23-28.

[2]李杨,王国刚,刘煌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5-34.

[3]SpearmanC.“General Intelligence,”Objectively Determined and Measured[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04,(2):201-292.

[4]刘津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现代商业,2011,(5):23-25.

[5]巴曙松.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金融结构与中国金融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52-66.

[6]刘雪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6:44-48.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指标体系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根源与法制化破解方案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农村金融大变身